
序二
Preface 2
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特点。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社会公众,越来越认识到数据的价值,人类也正在昂首迈向“数字时代”。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应用潜能全面迸发,数字经济正在经历高速增长、快速创新,并广泛渗透到其他经济领域,深刻改变世界经济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重塑社会治理格局。
政策方面,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大数据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完善,目前已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自2014年“大数据”这个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我国大数据发展的政策环境掀开了全新的篇章。在顶层设计上,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对政务数据共享开放、产业发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总体部署。《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等文件已经出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卫健、农业、环保、检察、税务等部门还出台了领域大数据发展的具体政策。截至2019年年初,所有省级行政区都发布了大数据相关的发展规划,十几个省市设立了大数据管理局,8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1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启动建设。可以说,大数据的政策体系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经纷纷进入了落地实施甚至评估检查阶段。
技术方面,我国大数据技术发展属于“全球第一梯队”,但国产核心技术能力严重不足。我国独有的大体量应用场景和多类型实践模式,促进了大数据领域技术创新和提高了能力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在技术全面性方面,我国平台类、管理类、应用类技术具有众多工具和大面积落地案例;在应用规模方面,我国已经完成大数据领域的最大集群公开能力测试,达到了上万台节点;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国大数据产品在国际大数据技术能力竞争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在知识产权方面,2018年我国大数据领域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大数据技术大部分为基于国外开源产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术能力亟待加强。例如,目前国内主流大数据平台技术中,自研比例不超过10%。
产业方面,我国大数据产业多年来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但面临提质增效的关键转型。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延续多年来的增速,继续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整体规模达到5400亿元,同比增长15%。然而,综合国内外环境、新兴技术发展等多种因素,大数据产业的增速呈现下滑趋势。我国的大数据产业也面临着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应用方面,大数据的行业应用更加广泛,正加速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大数据工具的门槛降低以及企业数据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尝到大数据带来的“甜头”。无论是从新增企业数量、融资规模还是应用热度来说,与大数据结合紧密的行业正在从传统的电信业、金融业扩展到政务、健康医疗、工业、交通物流、能源行业、教育文化等,行业应用“脱虚向实”趋势明显,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更加深入。
当前,大数据的前景和理论探讨已经很多了,下一步关键还要看落地应用。挖掘和传播行业特色鲜明、大数据价值突出的鲜活案例,对于促进全行业大数据应用普及非常有必要。2018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面向全社会征集了一批在数据资产管理、大数据技术和应用上有较高示范价值的实践案例,并联合人民邮电报社对案例进行进一步的甄选,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集结成书,向全社会推广。本书编排遵循大数据产业生态逻辑,覆盖“数据资源—产品技术—应用服务”全产业链,直击行业痛点,示范作用突出。相信本书对政府主管部门、大数据企业和大数据行业用户会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未来几十年,是数字化改造提升旧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发展关键期,是全面繁荣数字经济的战略机遇期。发展契机转瞬即逝,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我国应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加强统筹谋划,借鉴国际经验,发挥大国大市场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动力,深化改革,努力开拓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
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