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结直肠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一、骶前静脉丛破裂出血
骶前静脉丛血管丰富,骶前静脉属人体末端静脉,无静脉瓣,而且通过椎间孔与椎管内静脉有交通。因此,一旦静脉壁破裂,破裂静脉缩入椎管,加之血管被周围筋膜固定,无法收缩自行止血,保持敞开,流血不止。
(一)原因
1.游离直肠时采用钝性分离,解剖层次不清,或癌肿已浸润骶前筋膜或与骶前筋膜间发生炎性粘连,采用暴力撕脱骶前筋膜,导致静脉破裂。
2.行腹会阴切除术时,游离直肠不够低,未超过尾骨尖,而会阴部向上分离时层次太深,分离过高,将骶前筋膜自骶骨面掀起,导致静脉破裂。
3.在用吸引器吸出盆腔内积血时,误将吸引头直接吸在骶前静脉上,引起静脉破裂。
(二)处理
术中骶前出血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并非少见,处理方法应视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而定。
1.远离骶前静脉窦的出血,先寻找出血部位,用1~2个手指即能按住。或在直视下采取一般的止血方法,如电凝、缝合止血等。此时需要医师镇静和有次序地处理,切忌盲目钳夹止血。
2.靠近骶骨膜的静脉窦出血,止血比较困难,此时静脉窦缩入骶骨横行的静脉沟内,一般止血方法常不能奏效。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纱布条填塞压迫止血法。即用长100~150cm的纱布条按顺序填塞,因静脉窦出血压力较低,压迫止血效果确实可靠。术中观察10~15分钟后,将纱布条沿侧盆壁于手术切口的下端或另做腹壁切口引出体外,同时放置腹腔引流管,便于术后观察有无再出血发生。
3.对裂口小的可先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止血纱布加干纱布压迫5~10分钟;对裂口稍大者可直接用“特可靠”或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加钛钉止血。当发现骨孔涌血时,可将局部骨质凿碎,并涂以骨蜡。
4.在止血的同时积极补充容量,加压输血,保持循环功能和生命体征的稳定。
(三)预防
1.术者应熟悉盆腔筋膜的解剖,分离直肠与肿瘤时应在此间隙内直视下锐性分离,避免盲目的强力分离Waldeyer筋膜而损伤静脉窦。
2.直肠的游离必须强调在直视下、骶前间隙中进行锐性分离,切忌用手插入进行盲目的钝性分离,更忌用暴力。
3.对术前检查发现直肠后壁肿瘤活动度减低或盆腔CT提示肿瘤与骶骨间隙变窄或消失的病例,应先做术前中等剂量放疗(4000cGy左右),休息4周后再手术。这样可明显降低因肿瘤浸润骶前筋膜,分离直肠撕破骶前血管的危险。
4.在盆腔内操作需应用吸引器时,注意勿将吸引器头抵在骶骨上。特别当盆腔内积血多时或进行盆腔冲洗时,宜选用多孔吸引器管头,不要应用端式吸引管。
二、输尿管损伤
输尿管损伤最多见于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其发生率为0. 7%~6%。损伤的种类有部分结扎、全部结扎、切开、切断、钳夹伤等。
(一)原因
1.在游离乙状结肠,剪开侧腹膜时,常易损伤左侧输尿管。
2.分离结扎肠系膜下动脉或乙状结肠动脉时,误将左侧输尿管结扎或切断。
3.分离直肠-膀胱窝时,因解剖层次不清,易钳夹或切断输尿管。
4.在行后盆清扫结扎子宫动脉时误伤输尿管。
5.输尿管附着于腹膜游离缘或其附近,缝合盆底腹膜时将其缝扎。
6.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腹部组手术者游离直肠不够充分,未达到肛提肌平面,会阴组手术者在暴露不良的情况下误伤膀胱与输尿管。
7.肿瘤周围浸润累及输尿管或因盆腔多次手术输尿管位置异常,此时勉强分离直肠肿瘤,易造成输尿管损伤。
8.分离切断直肠侧韧带时未将输尿管避开,或盲目大块钳夹、结扎而误伤同侧输尿管。
9.会阴组在游离和切除直肠时,将输尿管拉向会阴部而误伤。
10.术中大出血,在慌乱中,盲目钳夹、结扎止血而损伤输尿管。
11.在缝合盆底腹膜时误将输尿管一起缝扎。
(二)处理
输尿管损伤如在术中及时发现而进行相应的处理,影响不大,可依损伤的类型与程度分别采用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1.输尿管挫伤 较少见,只有在病变肠管累及输尿管,在剥离时造成损伤,应视当时输尿管的血运、蠕动功能确定处理方法。输尿管蠕动功能好,可仅置输尿管旁引流;如确认输尿管某段丧失活力,应予以切除吻合,再置输尿管旁引流。
2.单纯输尿管结扎 应寻找到结扎部位,立即解除结扎线。
3.输尿管切开不足1/2周径时,可用吸收Vicryl缝线或5-0铬肠线横行间断缝合,不需要留置内支架管。如切开大于1/2周径或完全断裂而无缺损者,可行端端吻合,输尿管内置支撑导管。
4.输尿管游离后有缺损,可试行游离两断端,然后进行吻合,但游离长度不应超过10cm,以免发生缺血、坏死。
5.如缺损过长,拉拢有张力者,可选作回肠代输尿管或输尿管造口术,二期再行修补术;如缺损距膀胱入口处小于5cm,可直接将输尿管置入膀胱。输尿管吻合后均应放置输尿管支撑管,以利引流。防止尿瘘或狭窄,同时应注意吻合口处无张力。当输尿管缺损太多,无法吻合,条件许可时,可行自体肾移植。
(三)预防
1.熟悉输尿管的走向与毗邻的解剖关系,特别是3处输尿管最易受损的部位。
2.术中避免大块结扎,随时止血,操作仔细轻柔,牵拉不能过猛。
3.在游离乙状结肠时,在髂外、髂内动脉分叉附近显露输尿管,并用纱布条予以保护。
4.结扎、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时,分离腹膜反折附近的直肠时,游离切除直肠时,均应随时观察输尿管的走向,以防损伤。
5.保持手术野清楚,在直视下细致操作,发生出血时切忌慌乱、盲目结扎。
三、吻合口狭窄
(一)原因
1.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在于一期愈合失败后的肉芽组织形成,以及随之而来的纤维组织广泛增生、纤维化,从而引起吻合口的渐进性狭窄。
2.吻合口缺血 缺血的原因有多种,吻合口的张力过大、局部血运不佳,则极易出现吻合口缺血、局部感染而出现吻合口狭窄。吻合口越低,吻合口狭窄的可能性就越大。
3.吻合口瘘 文献报道,吻合口瘘二期愈合也是吻合口狭窄的常见原因。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或在进行吻合对拢时,两断端肠壁周围脂肪、血管组织未清除以致夹在吻合口间,愈合后瘢痕收缩引起狭窄。
4.选用的吻合器官径较细,原则上应选用33mm以上的吻合器(在骨盆大小允许的情况下),并且吻合后术中用手指探查吻合口处情况,任何吻合器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故在使用之前必须认真检查。
5.超低位吻合术后,吻合口位于管内或肛管的顶端,受到肛管括约肌张力作用的影响,易引起狭窄。
(二)处理
1.如为膜状狭窄,可用手指尖强行伸入狭窄环,造成狭窄环的多处撕裂;扩张至合适程度后,用扩张管扩张吻合口即可治愈。
2.对于采用手法扩张效果欠佳的患者,采用肠镜下气囊扩张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采用直径为15~20mm、长度为8cm的水囊,结肠镜下找到狭窄口,经活检孔道插入冲水管,注入水溶性造影剂泛影葡胺,观察狭窄部位的大小、形态、长度。除少数直肠低位狭窄可以在内镜下直视进行扩张外,大部分狭窄必须在X线透视下进行。
3.如为管状狭窄,且不能用手指扩张至合适的程度,则应在肛周浸润麻醉下或硬膜外麻醉下,用电刀将狭窄环多处切开后用扩张器扩张以防再次造成狭窄。
4.吻合口狭窄所肠梗阻患者,还可经肠镜下于狭窄处放入合金支架而缓解梗阻症状,但对肿瘤复发和肠道准备不充分的患者是绝对禁忌证。对于梗阻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行结肠造口术。
(三)预防
1.保留有效的血供及游离足够的结肠长度,是防止吻合口狭窄的重要手段。
2.尽量选用管径为33mm或34mm的吻合器,除非结肠过细只能选用31mm。
3.手术操作时注意清除两断端肠壁周围脂肪和血管组织各需有0. 5~1. 0cm的范围,对合时尤需注意,防止肠脂垂或周围其他结构被夹在吻合口中。但不宜清除范围过多,以免引起吻合口缺血。
4.术后2周应做一次常规直肠指诊,以了解吻合口情况,手法宜轻柔。
四、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国外报道发生率为4%~25%,国内报道,吻合口瘘为10%~20%。
(一)原因
1.全身性因素
全身营养不良,肿瘤晚期,合并有肝硬化所致低蛋白血症和其他营养缺乏症。
2.局部因素
吻合口肠段血供障碍;吻合口张力过大;肠道准备不充分等。
3.技术原因
是最主要的因素。手术粗疏,吻合口处翻入组织过多;游离吻合肠段时血管损伤过多,特别是近肠系膜的末梢血管损伤;吻合时没有遵循黏膜对黏膜,浆肌层对浆肌层的原则。手法缝合时缝合过密影响吻合口的血运;吻合口缝针间距过大,致使对合不严密,愈合不良。
4.器械因素
应用吻合器进行吻合时需特别注意吻合器质量,熟悉吻合器的性能和操作要点。包括两断端对和切割时一定要将周围组织结构牵开,确保无其他组织结构被夹入吻合口内;退出吻合器时先放松尾端螺旋,使钉钻座与吻合器松开,以免撕脱吻合口。
5.感染因素
尽管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与肠道杀菌准备,但结直肠吻合术中局部污染或术后吻合口周围少量渗液,形成吻合口周围感染。
6.盆腔积液
术后引流不畅,导致盆腔积液,吻合口长期浸泡在积液中,尤其在低位吻合术的患者。
(二)处理
1.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加强营养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肠内营养,包括给多种维生素、输血、白蛋白等。
2.一旦确诊有吻合口瘘应立即做充分引流。加强盆腔冲洗吸引,保持引流通畅。
3.如引流不畅,应开腹扩大引流口以迅速控制感染;
4.保持盆腔干燥 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无论采用双套管或单套管,都应特别禁忌对吻合口直接吸引或压迫,并保证良好的引流效果。引流管一般留置7~10天,待患者正常排便后再拔除,这样有利于对迟发性瘘的观察和处理。
5.若出现发热、腹痛、腹胀和腹膜刺激征的患者,漏出量多,可作吻合口近侧结肠或空肠临时造口,以利吻合口瘘的早期愈合。
6.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可根据瘘口处分泌物培养选择敏感药物使用。因吻合口瘘引起腹腔感染,大多为混合感染,故应同时给抗厌氧菌药。
(三)预防
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提高操作技巧,操作认真细致,对预防吻合口瘘有重要意义。
1.积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
术前给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同时控制伴随病,如糖尿病、肝肾功能不良、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障碍等。
2.做好术前肠道准备
确保肠道内清洁无积粪。术前流质饮食2天同时服用一些缓泻剂(如杜密克、乳果糖口服溶液)。
3.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尽量减少术中腹腔污染,如有污染,在完成直肠肿瘤切除术或结肠吻合术后,用蒸馏水及抗生素液冲洗。因多是局部污染,可仅行局部或盆腔冲洗。
4.严密细致吻合技术
一般用可吸收缝线或4号丝线,针距不宜过疏或过密,吻合口及系膜不应有张力,系膜不能扭曲,处理好近吻合口的肠脂垂。吻合口必须无张力,保证肠管的血供良好;如果担心出现裂隙,加强荷包缝合。
5.有效的引流
直肠切除术后骶前间隙常发生渗液,应给予引流,防止形成盆腔积液感染。一旦形成吻合口周围积液、脓肿,可致吻合口瘘或梗阻,吻合口旁与骶前间隙需常规放置引流管,如用负压吸引压力不宜过高,引流管的侧孔也不宜过大,以免肠壁组织吸入后拔管时反而引起损伤。
6.预防性肠造口
临床上通常很少应用,只有当直肠前切除术吻合技术欠满意,可能发生吻合口裂开者,才考虑附加横结肠造口。
五、性功能障碍
盆腔手术,特别是直肠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由于损伤盆腔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引起阳痿和不射精的表现,称为手术后性功能障碍。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5%~100%。
(一)原因
1.由于临床医师更多考虑到手术根治效果而忽视对盆腔神经的保护,从而引起性功能障碍。
2.在分离直肠时由于解剖层次不清,系骶前筋膜自骶骨上撕脱,损伤盆内脏神经(勃起神经)干,引起阳痿。
3.由于交感神经的损伤,导致精囊不会收缩,以致无精液排出;同时膀胱颈部内括约肌麻痹导致不射精。
4.在主动脉分叉下方及髂总血管旁分离及清除髂内淋巴结时,易损伤上腹下丛及腹下神经,使交感神经功能丧失,导致射精功能障碍。
5.在切除直肠侧韧带时,太靠近外侧可造成神经的直接损伤,或因筋膜的延续,两者关系密切,切断时因牵拉直肠过度导致性功能障碍。
6.在清理盆腔脏器及盆壁软组织时,常导致交感、副交感神经传出传入神经部分同时损伤,或者盆丛与腹下神经损伤,可加重性功能障碍的程度。
(二)处理
1.在治疗阳痿患者时,首先确定患者的性功能障碍是属于精神性的,还是属于器质性的。
2.必须了解术前的性生活情况,确定这时患者渴望什么。一些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可能不需要治疗。
3.精神性阳痿患者可通过心理治疗,或通过辨证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理。
4.游离直肠必须按直肠系膜全切除的原则,直视下在骶前间隙中进行锐性分离。
5.断离直肠侧韧带时宜尽量将直肠牵向对侧,并用深S形拉钩将盆壁处腹膜牵开,避免大块钳夹、结扎。
6.对器质性阳痿患者,早期可给予维生素B 1、B 12等神经营养药促进其早日恢复;对于不能恢复且阳痿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时,可以考虑进行阴茎假体植入。
(三)预防
1.主要是要熟悉解剖,在行直肠癌根治术时尽量避免紧靠直肠外侧处理侧韧带。
2.游离时避免过度牵拉直肠,也可减少损伤。
3.若术中解剖盆腔神经丛和腹下神经,并加以保护,可有效地预防性功能障碍。
六、切口裂开
切口裂开多见于腹部切口,发生率0. 3%~3. 5%。正中切口和旁正中切口较横、斜切口多见。切口裂开为一严重并发症,死亡率约15%。
(一)原因
1.全身因素 年老体弱、营养障碍、过度肥胖或消瘦,或伴有肾病、糖尿病、黄疸、贫血或脱水的患者;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的患者,组织再生能力弱,愈合力低,容易发生切口裂开。
2.手术操作 缝合过密、过疏或缝线太紧、太松,缝针太浅,致组织缺血、撕裂或组织间有空隙致腹腔内组织外突。缝合不严密,形成无效腔;缝合打结过紧,割裂组织;缝线过细发生断裂;切口皮肤对合不准,边缘内翻,影响愈合。
3.术中操作切口保护欠佳,污染严重致切口内残留有致病菌,形成毒素致切口愈合不良而裂开。
4.腹内压增加,术后严重腹胀、呃逆、咳嗽、呕吐、喷嚏、急性胃扩张或患者躁动、挣扎,可使腹腔内压力突然增加而发生切口裂开。
5.不合理地应用电刀,使组织变性坏死,尤其对肥胖患者,易致脂肪液化进而致切口裂开。
(二)处理
1.术前应尽可能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妥善处理并存疾病,合理应用抗生素以防止切口感染。合理选择手术切口,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防止切口污染。手术操作仔细,止血完善,防止形成切口血肿,组织缝合严密,避免结扎过紧。引流物一般不应放在切口内,应从腹壁另行戳口引出固定。及时处理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各种因素。对有切口裂开隐患的患者,应加作张力缝合、术后2周拆除,术后用腹带妥善包扎。患者咳嗽时,应取平卧位,防止腹内压因膈肌突然下降而猛然增加,并用手在切口两侧按压保护。
2.对完全裂开的切口,应以无菌敷料或无菌巾覆盖在脱出的肠管或网膜上,也可以无菌小碗扣在上面,外面以敷带包扎以减少污染。安慰患者,必要时注射哌替啶或吗啡,然后送手术室处理。经麻醉腹肌松弛后,用温生理盐水充分洗净脱出的内脏,还纳回腹腔。切口组织水肿、损伤不重者可重新分层缝合,并加作腹膜外全层张力缝合。对水肿、损伤严重者、可用粗丝线或金属线行腹壁全层间断缝合,再间断缝合皮肤。创缘组织常不必切除,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对较大的不完全切口裂开,肠管嵌夹在切口中难以还纳者,因可发生肠管梗阻甚至绞窄坏死,也应分开皮肤、还纳内脏后,缝合腹壁。
3.范围较小的不完全裂开或小的全层裂开,切口内无内脏嵌夹者,可用大蝶形胶布拉紧切口两侧,外面再以腹带绑紧,也能得到愈合。由切口感染引起的裂开,因肠管已和切口边缘粘连而不会脱出,可用油纱布松松地塞在创口内,外用蝶形胶布拉紧创缘,定时更换敷料,以待创口肉芽愈合,或在肉芽形成后,二期缝合创口。
非手术疗法处理的切口裂开,日后切口疝的发生率可达32%,需再次手术修补切口疝。
4.加强营养支持,应用抗菌药物,胃肠减压,并治疗消除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因素,以防止切口再次裂开。
(三)预防
1.如术前补充营养,纠正电解质紊乱,戒烟。
2.有污染的切口,术前预防性地应用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
3.合理使用电刀,电切、电凝不可混用,杜绝电凝切开组织,功率不可过大。
4.在完善的麻醉下手术,缝合切口,松紧、疏密、缝针深浅要适宜,腹壁严密止血,对肥胖有污染切口可视情况皮下置引流片。
5.理想的镇痛,有效的胃肠减压,咳嗽时切口保护,腹带的有效固定,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早日排气,保持大便通畅。
七、会阴部切口的延迟愈合
(一)原因
1.年老体弱、营养不良、过度肥胖或消瘦,或伴有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容易发生切口延迟愈合。
2.会阴部创口不缝合者,术后需长时间换药,因腔隙大,愈合时间长,容易继发切口感染。
3.更换敷料时填塞物不当,形成内腔大,外口小造成引流不畅。
4.术中止血不完善导致创面出血。
5.残留不吸收缝线线头,甚至腔内残留异物(棉球、纱布条之类),导致长期不愈合或形成慢性窦道。
6.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者,如术后会阴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或因术终止血不完善或结扎线滑脱、骶前间隙渗血,行成血肿,积液继发感染。
7.骶前间隙负压引流管拔出过早,加之切口深在,引流不畅,形成慢性窦道。
(二)处理
1.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老年营养不良、贫血患者尤为重要。能进食者应高营养、高维生素饮食;不能进食者应用静脉营养支持(TPN),必要时给予新鲜血浆及白蛋白等。
2.经腹会阴直肠切除皆用盆底腹膜与会阴部切口一期缝合,骶前间隙负压引流,术后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者少见。
3.伤口延迟愈合或有窦道,须扩大创口,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4.可用刺激性强烈的药纱布换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5.选用适宜的去腐生肌的外用中药治疗,如生肌散。
(三)预防
1.改善全身营养状况,针对病因,完善术前肠道准备,合理应用抗生素。
2.术中彻底完善止血,分离时避免损伤结直肠与癌病变残留。
3.用庆大霉素与甲硝唑2000ml冲洗盆腔,减少感染机会。
4.于骶前腔隙适当位置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尽量早用负压吸引,防止形成积液。
(李春雨 张书信)
参考文献
1.李春雨.肛肠病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76- 78
2.李春雨,张有生.实用肛门手术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