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1961年至1962年,在贯彻经济调整方针中,一些农村为了克服严重的困难,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经过调查研究后,向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包产到组的建议。湖南、广西和青海等省区委也分别提出包产到户的问题。安徽省则从1961年以来就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搞了包产到户,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这些现象引起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62年5月,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邓子恢到福建等地调查后回来向中央报告,提出在农业生产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同期,陈云进一步提出分田到户的主张,并就用重新分田的办法来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恢复农业产量问题,与中央政治局几位常委交换意见。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不同程度地赞成这些意见。邓小平当时的答复是:分田到户是一种方式,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邓小平在河北农村视察

1961年,邓小平在三门峡水库建设工地视察

7月2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农业如何恢复问题时说:“不管黄猫、黑猫,哪一种方法有利于恢复生产,就用哪一种方法。”7月7日,他在接见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人员的讲话中,更明确地提出:“农业本身的问题,现在看来,主要还得从生产关系上解决。”“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他还再次阐述了后来被人们称为“猫论”的观点:“刘伯承同志经常讲一句四川话:‘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是说的打仗。我们之所以能够打败蒋介石,就是不讲老规矩,不按老路子打,一切看情况,打赢算数。现在要恢复农业生产,也要看情况,就是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

“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实际上是四川的一句俚语。邓小平的这个比喻不胫而走,只是流传中把“黄猫”说成“白猫”。他的这种思想观点,特别是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标准变革生产关系的思想,成为十多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源头之一。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对迅速兴起的农村改革及其争论,依然比较关注。他不仅多次听取万里等人对农村搞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情况的汇报,而且花了许多精力翻阅了大量材料,对包产、包干到户等农村改革的政策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和支持。曾有人问邓小平,对“黄猫黑猫”这个说法现在怎么看?他回答:第一,我现在不收回;第二,我是针对当时的情况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