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文学作品的体裁

体裁就是“样式”。文学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时由于运用语言、安排结构、塑造形象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而形成不同的样式,就是文学作品的体裁,用通俗的话讲体裁就是分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就出现很多种体裁。最常用的分类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

(一)诗歌

1.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初期是同音乐、舞蹈结合为一体。《尚书·虞书》记载:“诗言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早期,诗、歌与乐、舞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以入乐与否,区分歌与诗,入乐为歌,不入乐为诗。诗从歌中分化而来,为语言艺术,而歌则是一种历史久远的音乐文学。《诗经》是入乐歌唱的,严格地说它是歌,正因为如此,《诗经》被学者称之为我国音乐文学成熟的标志。我国诗歌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赋、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的发展历程。

2.诗歌的特点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以此可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1)从格式上来分,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体诗。

格律诗是指诗的节、行、字(或音步)数目,声调和用韵都要有严格规定的诗体。我国古代的律诗、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等都属于格律诗。

自由体诗其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自由诗又称新诗,这是相对旧体诗而言的。它在章节、音步、押韵等方面都比较自由、灵活,没有格律诗那样严格、固定的限制和约束。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自由诗是白话文学领域中的先行者,它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五四新文学和五四文学革命开端的标志。自由诗从旧式诗词格律的镣铐里脱胎而出,在体式、音节、语言方面力求解放,显示出新的特色。

(2)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如我国古典诗歌《孔雀东南飞》,以及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决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二)散文

1.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辞海》解释为:“文学的一大样式。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除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的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2.散文特点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语言优美: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2)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现在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

(三)小说

1.小说的含义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人物形象。三要素中,人物是环境的主人,是情节发展的动力。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

(2)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环境。环境是人物生存的场所。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小说的特点

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小说偏重于客观生活的描述。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作家能对丰富而统一的人物作多方面的细致描写。小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文学作品中,唯独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

小说多具有较为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小说更具复杂性、连贯性,尤其长篇小说,往往头绪纷繁、线索众多、错综复杂。近现代小说,情节不但完整,而且多变,突出表现在打破故事情节的顺序结构,摒弃作品叙述人完整描述故事的单一方法,而通过不同角度,运用各种描写技巧,体现情节的完整。当代一些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表面上时空颠颠倒倒,过去、现在、未来,交杂无序,时代氛围、人物场所、具体环境,穿插叠映,但根据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向和事件的因果关系,可以发现,情节在变化中仍然是完整一体的。

具体而独特的环境描写。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可以显示人物的身份、情致和品格,小说常常通过展示人物的独特环境,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精神面貌。

3.小说的分类

在现代小说批评和小说理论中,最流行和最基本的是按照篇幅的长短、字数的多少和容量的大小把小说分为长篇、中篇、短篇三类。

(1)长篇小说,字数一般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之间,通常取材于较大的生活片段和历史过程。环境描写具体细致范围广,人物众多,人物之间关系复杂,常从多侧面刻画性格的发展过程;情节复杂,多线索并进,交织发展,长篇小说比较易于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显著的时代特征,往往具有特殊的社会价值。

(2)短篇小说,字数一般在三四万字以下,通常取材于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段;环境描写具体,但分量少;人物较少,关系简单,一般不作多侧面描写,不表现发展,只表现出主要的性格特征,情节较简单,常常围绕一个中心迅速发展和解决。

(3)中篇小说,介于以上二者之间,字数在三万到十几万之间(十几万以上可算长篇)。环境与人物描写视篇幅长短而接近长篇或短篇,情节一般为单线,但比短篇复杂。中篇小说特点是比长篇内容集中,比短篇丰富。

目前又多出一种微型小说,即小小说。字数千字左右。

(四)戏剧文学

1.戏剧的含义

戏剧文学指供戏剧舞台演出用的剧本,是戏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戏剧艺术是结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的一种综合艺术,它是通过向观众演出而最终完成其创作过程的。

2.戏剧的特点

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塑造形象,人物语言要求个性化、口语化,富有动作性、文学性和潜台词。戏剧文学中一般没有叙述人语言,除了对环境,动作等少量提示文字外,主要是人物语言。

人物、事件、时间、场景高度集中。舞台演出受物质条件限制,不可能过多地变换场景和出场人物,同时由于在不可逆的演出过程中观众理解和注意力的限制,情节线索不能太复杂,时间不能过长。

具有高度的戏剧冲突。戏剧如同一个构筑舞台上的世界,由于人物、事件、时间和场景的高度集中,这个世界反映现实生活中种种矛盾都被强化和突出了,从而形成了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3.戏剧的分类

戏剧文学的种类繁多,可以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分类。根据容量的大小,可以分作独幕剧和多幕剧;根据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和歌剧;而根据戏剧文学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性质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以及对读者的感染作用,则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1)悲剧、喜剧和正剧。

悲剧,大都展示重大的或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表现在善恶两种势力的激烈斗争中,邪恶势力对善的势力的暂时胜利。悲剧所反映的是不能解决的或不能缓和的矛盾,在斗争中常因力量悬殊而以正面主人公的失败或毁灭而告终。

喜剧,同悲剧恰好相反。一般来说,它是以讽刺或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进步的现实或理想为主要内容的。喜剧最重要的是要创造喜剧性格,通过巧妙的结构和诙谐的台词,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滑稽的形式,产生引人发笑的艺术效果。中国戏曲也有悠久的喜剧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喜剧的内容也有所变化。它一方面要批评、嘲笑生活中落后和垂死的东西,另一方面则又要肯定与支持新的事物和先进人物。

正剧,兼有悲、喜剧的因素,又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所以又称为悲喜剧。它在反映生活方面超越了悲剧和喜剧的范围。悲剧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在正剧中可以得到解决。社会生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单纯呈现为悲剧性的或喜剧性的,而是有悲有喜,悲喜交织。因此,混合着悲喜成分,以代表正义的一方取得胜利为结局的正剧,在戏剧舞台上占据了突出的地位。

(2)话剧、歌剧、诗剧和舞剧。

话剧,是通过演员的对白来揭示全剧内容的戏剧。我国的话剧起始于五四运动以后。它受欧洲话剧的影响,也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戏剧中的有益成分。

歌剧,是以歌唱、音乐为主的戏剧,所以也称歌剧为乐剧。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和对话三者兼而有之。西洋古典歌剧只有唱歌,没有对话和独白,中国古代的戏曲,是歌舞剧或歌剧。歌剧的唱词像诗歌一样,有韵律,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比较宜于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诗剧,是指用诗体写成的剧本。如歌德的《浮士德》。我国戏曲文学,如元杂剧等可划归诗剧。

舞剧,是一种把舞蹈、音乐、戏剧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

歌舞剧,是一种将诗歌、音乐、舞蹈、戏剧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载歌载舞,亦唱亦白的戏剧艺术。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戏剧形式,而且也是我国最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

(3)独幕剧和多幕剧。

独幕剧,是独成一幕的短剧。它的容量较小,把全剧情节集中在一幕中来表现,类似于小说中的短篇。它的人物较少,情节也比较简单,往往通过一个集中的生活片断,反映具有重大意义的主题,表现尖锐的矛盾冲突。

多幕剧,是大型的戏剧。它的容量较大,剧情较复杂,同长篇小说一样,篇幅长,可以容纳更多的人物,可以有比较复杂的故事情节。它分幕分场,能够通过换幕来表现时间的间隔和空间的转移。因此,多幕剧能够反映更广阔的社会生活。

除上述三个主要分类标准以外,还能以题材的时代为依据,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或者以地域特色为标准,分为越剧、川剧、京剧、粤剧等。

(五)影视文学(本教材仅限电影文学)

1.电影文学的含义

电影文学主要是为拍摄电影而写的文学剧本。影片的剧作者,称为影片的编剧。专门从事电影剧本创作的作家,称为电影剧作家。电影编剧的任务是创作可供拍摄的电影剧本。他可以直接根据生活素材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无论在内容或形式都是一种再创作。电影是现代科技的产物:把不连续的静止的摄影画面以每秒二十四幅的速度放映而产生的连续运动幻觉并配上声音造成的。

构成电影幻觉的基本要素是画面、运动、声音。电影的叙事单位是“镜头”,即一台摄影机一次连续拍摄出来的画幅系列,基本的结构手段是镜头的组接(即外来语音译的“蒙太奇”)。

2.电影文学的特点

鲜明地体现视觉形象,人物具有强烈的动作性,人物语言简练而富于表现力。受到电影特性的制约,必须符合电影作为一种综合艺术的规律。电影艺术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电影通过银幕的声画形象直接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因而荧幕形象具有可见可闻的生动性、具体性和直接性,即“直观性”。电影剧本以文字作为自己的手段和物质材料,它塑造的文学形象是非“直观性”的,只能通过文字中介,让读者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效果。因此电影剧本所创造的文学形象,还须通过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才能实现。电影剧本的电影特性,表现在它能够显现出鲜明的动作性和画面感。读者在阅读电影剧本的过程中,几乎可以看见和联想到未来影片中一幅幅运动着的视觉画面,而这些画面又和语言、音乐及音响效果用各种方法进行着配合。

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结构安排和表现。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虽然只表现一定的内容,但组接一定顺序的镜头,能够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思考。

3.电影文学的分类

按其基本特点分为:战争片,战争题材;政治片,表现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家生活;社会问题片,表现社会事件、矛盾和社会灾难;家庭伦理片,表现家庭关系、家庭冲突;文艺片,表现创作者个性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表达;史诗片,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传记片,表现重大历史和现实人物的生平和命运;生活、言情片,表现特定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故事和人际关系;惊险、动作片,表现战斗、搏斗题材;儿童片,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