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二 职场必备礼仪
案例1
一次,我到一个老客户公司调研,接机的是该公司老板的司机,同我已经很熟。司机接到我后向我解释,因为当天接待任务多,公务用车有限,所以老板还安排他迎接了比我稍早到达的另外三位客人,他们来自其合作单位、身处同一家公司并且已在车上等候。司机表示歉意,而我作为该公司的老朋友并不介意,倒是因让那三位客人等候而略感不安。
那辆车虽是宽敞的豪华轿车,但也只有两排座位。一位女士已坐在副驾驶的位子上,另外两名男士坐在后排的左侧和中间。我说着“抱歉”上了车,自然只能坐在后排的右侧。这时我发现,坐在中间的男士是一位长者,而坐在左侧靠门位置的是一个小伙儿。我赶紧要同那位年长的男士换座位,他不肯,那个年轻人也一声不吭。车开了半天,司机一直不说话,那三位客人也沉默不语。我实在忍不住了,用轻松的口吻招呼司机:“你也不给我们介绍介绍?”司机这才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其实他也不清楚那三位客人的具体身份,所以没敢介绍,他也未向这三位介绍我的身份。原来,坐在我身边的长者是单位领导,前排的女士和后排左侧的那个小伙儿都是下属。相互自我介绍后,一路的气氛自然就轻松随意了许多。
案例2
还有一次,一位集团公司的领导带我参观其下属公司新建的厂房,由厂长和行政经理陪同,一位年轻的车间主管给我们讲解。参观完毕,集团公司领导建议在厂房外合影留念。那位年轻的车间主管很兴奋,马上站到了紧挨领导的中间位置。要不是行政经理提醒,他就准备这样同我们几个合影了。
从礼仪角度,这两个案例中存在什么问题?
案例1
司机应该做到:
● 在接到我之前,了解三位客人的具体身份,以便向我介绍。
● 向客人说明我的身份。
● 如果没做上面两点,接我上车后,应说明由于时间紧张,来不及了解那三位客人的具体身份,把我介绍给他们后,让他们自我介绍,或者直接让我们相互自我介绍也可。
那三位同一公司的客人应该做到:
● 在我到达后,应向我征求座位的意见。当然,我肯定不会让那位唯一的女士去坐后排座位的。
● 长者理应坐在我的位子,那个年轻人应该坐在中间,我坐左边。
案例2
尽管法律上讲究人人平等,但在工作场合,譬如这样同领导和客人一起照相,排位还是必要的,这就是职场礼仪!
礼仪是人类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仪的目的是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尊重。
对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对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道德水准、文化修养、情商高低的外在表现。只要与人交往,就需要礼仪,职场当然不能例外。
本门功夫的要领
● 职业形象礼仪
● 口头沟通礼仪
● 书面沟通礼仪
● 与上级交往礼仪
● 与同事交往礼仪
● 与客户交往礼仪
● 工作用餐礼仪
● 手机使用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