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会计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四、实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产业学堂”资源整合平台

与财政局、国税局等行政单位,市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代理记账协会等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单位等建立合作关系,依托校企合作企业,制定相应合作制度,畅通合作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有机衔接。将行业的最新案例以及产业的经济业务带入教学课堂,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产业经济模块化与会计业务处理流程相融合,提升应用型教学成果。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下,开设移动课堂、实操学堂、在线学堂,充分整合行业数据,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式,最终形成教学与科研共同提升。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改善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明确提出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公共基础能力三个维度。一是基于产业学堂平台下,在课程设置上,围绕大数据背景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校企共同确定人才需求的规格和水平,进行专业设置可行性分析,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紧跟新产业、新职业、新技术领域,促进专业设置结构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二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三个维度课程所占的比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综合课程,增强实用性和课程复合性,增加解决问题和处理经济事件的工具类课程;三是通过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在已有实训基地条件下,促进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增强职业技能。对接最新职业标准,按照企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时引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制度,促进专业教学内容、课程教材与行业企业技术同步更新。

(三)构建“会计工厂”模式,推动标准化教学

在“产业学堂”资源整合平台下,以专业化分工、流水线协同为基准构建“会计工厂”,让会计作业流水化、工厂化,实现从传统会计的粗放时代到智能会计的集约时代发展。人工智能时代产教融合的最佳实践是会计工厂走进校园,构建行业技术技能积累机制,有效开展互联网+现代学徒制。将会计专业课程分为单据扫描—凭证审核—凭证编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财务分析—档案整理等流程,基于整个流程之下完成增值税纳税计缴与申报、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企业所得税计缴与申报—税务分析等纳税环节学习,应用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构建财税大数据技术平台。在深化产教融合条件下,充分发挥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深度协同的效应,“会计工厂”将“产教融合”的教学数据通过专业划分和标准式的流水线教学,利用“互联网+”平台呈现在学生面前,真正地实现由“仿真实训”向“顶岗实习”的飞跃。

(四)聚焦“双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与会计行业紧密对接,引进会计领军人才及业界精英进入课堂教学,大力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将校本教师派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老师考取相关职业证书,提高专业技能。建立企业参与师资培养培训的长效机制,支持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实现教师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扩大学校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满足“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的培养培训方案和制度。

(五)建立健全相关机制,重视过程监控,保障教学质量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过程的管理,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积极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评教体制,在过程中划分评教内容,形成教与学、评与改的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夏菁,周婉怡.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J].财会月刊,2018(2):125-128.

[2]廖艳.大数据背景下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转型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190-191.

[3]程利.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商,2016(15):151.

[4]姚进才.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学专业改革路径研究[J].商业会计,2015(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