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演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细分制造业内部技术带动能力

研究内容将制造业区分为“装备制造业”“轻纺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分别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外资主要是冲着中国丰富的资源禀赋条件而来。国外首先转移到中国的是“轻纺制造业”和一般加工业,即简单的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等行业,只是近几年内出现了部分装备制造业转移到中国的现象。这与中国依靠“装备制造业”带动“轻纺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升级的想法是相悖的。另外,在以美元作为国际贸易结算体系下,美国奉行“以邻为壑”的贸易政策。美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中并没有真正履行作为货币发行国家应有的责任,相反,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了美元的世界流动性增加,大量美元输出到中国,造成了人民币相对美元货币的大幅度升值,形成了中国对外贸易困境,造成制造业出口利润减少,从而减弱了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和产业升级的困难。事实上,中国长期坚持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在美国实施“量化宽松”过程中,制造业产品出口出现异常波动,企业生产危机四伏,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大为降低。

本书深入研究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装备制造业”“轻纺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三类产业内在联系和相互演变机制的影响。探究国际制造业中心转移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带动“轻纺制造业”和“化工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力,从而为应对国际货币体系下制造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困境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