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唐诗拟题之讨论
所谓拟题,是指唐诗编录者所据文献提供的诗篇本来没有原题,而编录者则根据所编书之体例必须有题目出现,因此根据所据文献提供的相关资讯,为本来缺题的诗篇拟出题目。存世唐诗中此类情况甚多,且一向不作说明,给读者的印象似乎这些诗篇确实应该就是这样的题目。直到近代孙望编《全唐诗补逸》[1],才在录出逸诗时凡新拟诗题一律加注“题拟”二字,给读者以提醒,体例最善。
唐诗拟题的情况,在唐代肯定已经出现,但确定的线索不多。如后蜀韦縠《才调集》卷一〇收崔莺莺《答张生》,大致可以认为是从元稹《莺莺传》中录出并为之拟题。宋人编的若干种大型唐诗总集,如《文苑英华》很少据史籍、笔记录诗[2],姚铉《唐文粹》、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和赵孟奎《分门纂类唐歌诗》,几乎全据别集、总集录诗,因而一般没有拟题之必要。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拟题的情况多集中在歌谣的部分,容后文再作讨论。南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由于采取了以人存诗的体例,又为拼足万首之数,曾据各种史传、笔记、小说、诗话大批采录唐人绝句,为大批原无诗题的诗篇补拟了诗题。洪迈可以说是大批为唐诗拟题之第一人。到明后期黄德水、吴琯编纂《唐诗纪》、明末胡震亨编《唐音统签》、清初季振宜编《唐诗》,以及康熙间在胡、季二书基础上形成《全唐诗》,都采取了以人存诗的体例,大批为原无诗题的诗篇补拟题目。不以人编的部分,特别是《全唐诗》卷八六〇至卷八八〇所录神仙、鬼怪、梦、谐谑类诗歌以及谶记、歌谣谚语类作品,绝大多数篇题都是明清人所拟。情况之复杂,非加逐一清理,很难说明原委。
拟题诗之很大一部分,是据史传、本事之原文,摘录前后文句,拼成诗题。如下录数则:
《大唐新语》卷八《文章》:张宣明有胆气,富词翰。尝山行见孤松,赏玩久之,乃赋诗曰:“孤松郁山椒,肃爽凌平霄。既挺千丈干,亦生百尺条。青青恒一色,落落非一朝。大厦今已构,惜哉无人招。寒霜十二月,枝叶独不凋。”凤阁舍人梁载言赏之曰:“文之气质,不减于长松也。”宣明为郭振判官,使至三姓咽面,因赋诗曰:“昔闻班家子,笔砚忽然投。一朝抚长剑,万里入荒陬。岂不厌艰险,只思清国雠。山川去何岁,霜露几逢秋。玉塞已遐廓,铁关方阻修。东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卒使功名建,长封万里侯。”时人称为绝唱。
《云溪友议》卷下《杂嘲戏》:郑愚醉题广州使院,似讥前政。“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李乃因病休官。“鄠县李长官,横琴膝上弄。不闻有政声,但见手子动。”
《诗话总龟》卷二四引《杂志》:僖宗幸蜀,有北省官忘名,避地江左。元昆扈跸在蜀,因寄诗曰:“涉江今日恨偏多,援笔长吁欲奈何!倘使泪流西去得,便应添作锦江波。”后有朝士,同在外地睹野花,追思京师旧游云:“曾过街西看牡丹,牡丹才谢便心阑。如今变作村园眼,鼓子花开也喜欢。”
三则叙事中都没有引到原诗题。张宣明一则,《大唐新语》叙事中的“山行见孤松”,“使至三姓咽面”二语,很合适作为诗题,《全唐诗》卷一一三即分别以《山行见孤松成咏》《使至三姓咽面》为题。郑愚二诗,若“醉题广州使院”“拟权龙褒体赠鄠县李令及寄朝右”,可能介于原题和叙事之间,《万首唐人绝句》七言卷五五、《全唐诗》卷八七〇即据以为题,当然是顺水推舟的便事。第三则所引《杂志》指宋江休复《江邻几杂志》,《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引朝士事出《唐抒情集》。《全唐诗》卷七八四录前诗于僖宗朝北省官下,拟题《寄兄》;后诗收唐末朝士下,拟题《睹野花思京师旧游》,也都称稳当。
许多本事记录比较复杂,拟题要简明扼要而能具精神,似颇费斟酌。如以下三则:
《本事诗·情感》(以《太平广记》卷二七四引校改):博陵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自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略)
《唐摭言》卷一一《怨怒》:崔珏佐大魏公幕,与副车袁充常侍不叶,公俱荐之于朝。崔拜芸阁雠校,纵舟江浒。会有客以丝桐诣公,公善之,而欲振其名,命以乘马迎珏,共赏绝艺,珏应召而至。公从容为客请一篇,珏方怀拂郁,因以发泄所蓄。诗曰:“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公大惭恚。
《本事诗·事感》:李章武学识好古,有名于时。大和末,敕僧尼试经若干纸,不通者勒还俗。章武时为成都少尹,有山僧来谒云:“禅观有年,未尝念经。今被追试,前业弃矣,愿长者宥之。”章武赠诗曰:“南宗尚许通方便,何处心中更有经。好去苾蒭云水畔,何山松柏不青青。”主者免之而去。
第一段即著名的人面桃花故事之前半。《万首唐人绝句》卷三九拟题为《题都城南庄》,能得其要点,成为后世通行的题目。第二则《万首唐人绝句》卷六四拟题《席间咏琴客》,也概括适宜。第三则《万首唐人绝句》卷五九拟题《戏经僧》,就不尽恰当,盖此僧既以“未尝念经”为请,李章武答诗也无轻谑之意,似以《全唐诗》卷五一六所拟《赠成都僧》为善,当然我更倾向以《赠山僧》为题。
虽然可以肯定一些拟题在反映诗意、尊重原文献记录方面作了努力,但拟题与作者原题毕竟不同。举原诗题有所保存及他书诗事记载三则如下,以为鉴别:
《续幽怪录》卷一:御史中丞薛存诚,元和末,由台丞入给事中。未期,复亚台长。宪阁清严,尘俗罕到,再入之日,浩然有闲旷之思。及厅,吟曰:“卷帘疑客到,入户似僧归。”
《文苑英华》卷一九一收薛存诚《暮春南台承再除给事中(自注:仍是本厅,几榻杖履,宛然如旧)》:再入青琐闱,忝官诚自非。拂尘惊物在,开户待僧归。积草渐无径,残花犹洒衣。禁闱偏日近,行坐
在恩辉。
《本事诗·高逸》:杜舍人牧弱冠成名,当年制策登科,名振京邑。尝与一二同年,城南游览,至文公寺,有禅僧拥褐独坐,与之语,其玄言妙旨,咸出意表。问杜姓字,具以对之。又云:“修何业?”傍人以累捷夸之,顾而笑曰:“皆不知也。”杜叹讶,因题诗曰:“家在城南杜曲傍,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
杜牧《樊川外集·赠终南兰若僧》:北阙南山是故乡,两枝仙桂一时芳。休公都不知名姓,始觉禅门气味长。
《云溪友议》卷下《和戎讽》:宪宗皇帝朝,以北狄频侵边境。大臣奏议:“古者和亲之有五利,而日无千金之费。”上曰:“比闻有一卿能为诗,而姓氏稍僻,是谁?”宰相对曰:“恐是包子虚、冷朝阳。”皆不是也。上遂吟曰:“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侍臣对曰:“此是戎昱诗也。”京兆尹李銮拟以女嫁昱,令改其姓,昱固辞焉。
《文苑英华》卷二五六戎昱《上湖南崔中丞》: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厌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拟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
前二则本事叙述与原诗及诗题比较接近,但经过笔记小说改写,从原诗句到叙事细节,都已经有所改变,即如原诗不存,后来的学者绝不可能根据叙事来恢复原题。第三则《云溪友议》所载错讹得比较离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有详细考订,可参看。
今人校录唐诗,凡组诗而不分别命题者,多加序数以为区别,或以首句为题,或自类书或地志录出之无题诗以所在类目或所属地名命题,亦皆属于拟题,在此不作讨论。
[1] 孙望《全唐诗补逸》,20世纪30年代曾出单行本,1981年收入《全唐诗外编》由中华书局出版 。
[2] 现知《文苑英华》曾据武平一《景龙文馆记》大量采录景龙学士随中宗唱和之作,但该书之体制,介于笔记与总集之间,不同于一般的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