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本书学术追求
本书力图网罗全部唐代诗事于一编,所涉极广,又以为相关学者提供信实可用的文献为预期目标,故在编纂的每一个关节上,都有较严格的学术把关和追求。首先,收录文献力求全备,于存世文献要求都能翻检利用到,务期于重要记录不至遗漏,已有研究不至忽略。其次,凡文献征引,尽可能地选用善本,并能利用各种文本作比对写定。如唐人笔记,利用了今人的各种整理本,仍还去复核历代的善本。如《河岳英灵集》,即用国家图书馆藏二卷宋刊本,《中兴间气集》用武进费氏影宋本,《文苑英华》用中华书局影印本以及国家图书馆藏近人傅增湘的汇校本、台湾史语所影印宋刊残本,《庐山记》除用到《吉石庵丛书》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抄本及源自该本的《大正藏》本、《殷礼在斯堂丛书》本外,又利用了日本内阁文库藏宋刊本,这就比清人仅能见到三卷残节本,前进了许多。其他各书的使用,也努力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又次,非常重视基础文献的发掘与研究,有区别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如唐宋笔记小说,所记诗事极多,但今传各本,疑问很多,明清人所辑,多改易书名、卷数和作者,虽流行较广,不能轻信使用。今人整理本大多较好,少数未能臻善,或有缺漏,或有误入,应有所区别。本书进行中,发现了一些珍贵佚书,如在宋刘清之《戒子通录》中发现《柳氏叙训》《诫子拾遗》《中枢龟鉴》的残本,就是学界长期认为久已不传的重要笔记。又做了三十多种已佚唐宋笔记杂史的辑录工作,为《北梦琐言》《南部新书》《江南野录》《南唐近事》等书补录了可观的佚文。再次,在文献和史实的考证鉴别中,严格遵循公认的学术规范,充分尊重前人已有的研究积累,凡有参用,均逐一说明;有各种不同讨论意见者,在比读研究后,分别作客观的介绍,在平实的表述中,力求准确地反映前贤见解,并有分寸地表达作者的立场;所涉文献考据部分,都求务必找到可资推论的可信书证,注意考析推说中的必然逻辑联系,注意区分可作结论、能备一说、仅存疑问等研究层次上的差异,一般不作悬想式的大胆怀疑,在表述中也始终注意保持分寸,不作夸大武断的惊人之语。
2010年5月16日于香港黄金海寓所
(2010年5月参加香港中文大学主办“诠释、比较与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原有附录杜牧部分样稿删除。次年因确定作《唐五代诗全编》,乃决定将《唐五代诗纪事》书稿全部合为一编,不另单独成书。)
一首完整的诗歌,应该包括诗题、诗序(部分诗歌有序)和诗歌本文几部分。诗题对于了解诗歌的写作缘起始末、考察诗歌的寓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就清编《全唐诗》九百卷所包括的49 403首诗歌来说,其来源极其纷繁复杂,文本的可靠度也不尽理想,有关学者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就大端来说,来源于唐宋原编别集和宋前总集的作品,诗歌相对完整,诗题也保存或比较接近作者写作时的原貌,其他来源的作品情况就要复杂得多。本文拟主要讨论唐诗题目存在的问题。所谓原题,指作者最初写作时所取诗题;改题则指作者或其亲属门人编订别集时,以至历代编录时对原诗题的改动增删;拟题则指宋以后学者在所得诗歌无题,或虽有题而不合适其编录体例时,另行拟定之诗题。后两种情况,大约占全部存世唐诗之15%至20%,总数接近一万首,尤为研读古代文学特别是唐诗者所必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