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DC在行动:援非抗疫工作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中国援助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出血热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工作

2015年2月20日,英国卫生机构专家参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
2015年2月24日,美国疾控中心专家参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
2015年4月21日,检测队队员张靖给中国外交部部长特使林松添介绍实验室监控情况
塞拉利昂是本次全球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他们的公共卫生队伍与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控制埃博拉病毒流行需要大量国际社会的支持。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将公共卫生技术援助作为援非抗疫工作的重点。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我国先后派遣54名4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专家,分三批组队赶赴塞拉利昂支援当地开展埃博拉防控工作,传递我国传染病防控经验,提升塞拉利昂传染病防控技术水平,彰显我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员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非医疗队精神,克服各种困难,3个月内培训6016名社区埃博拉防控骨干和专业人员,以及包括警察、童子军、社会团体在内的人员,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援塞埃博拉防控公共卫生培训任务,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
2015年3月10日,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参观固定生物安全实验室核心区
2015年3月10日,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在实验室亲笔留言
1.开发科学实用的公共卫生培训技术资料
2014年10月下旬,我国向世界庄严承诺为西非培训1万名埃博拉防控人员。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赴非执行传染病防控任务,是中国的传染病防控经验走出国门的首次尝试。中国疾控中心接到任务后立即启动了筹备工作,其中最紧要关键的环节是做好培训方案的设计和技术材料的开发,这事关整个培训工作的成败和效果。作为组织协调援非培训的牵头部门,中国疾控中心抽调了12名业务骨干组成工作组,会同选派的援非公共卫生专家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培训方案的设计和培训技术材料的开发工作。工作组在广泛搜集塞拉利昂的疫情和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的同时,积极联系中国疾控中心赴塞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专家,反复调查当地培训需求,评估人员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风险,制定了包括感染控制措施在内的培训技术方案,并迅速完成了首批培训专家队伍的选派和经费测算方案。
对于援塞公共卫生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和方式是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疾控中心反复研讨,精心设计培训教材和宣传材料,重点借鉴我国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领域积累的经验,同时考虑塞拉利昂的文化和宗教特点,设计和完善了每个模块以及所有核心内容,包括图表和用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所有队员进行了严格的考核和行前集训,确保所有队员在培训后均熟练掌握前方疫情形势、防控工作进展和在疫区开展培训工作的技能。同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培训队进行培训技术准备,及时获取当地疫情形势与培训需求等信息,并制定了培训实施和风险处置等一系列工作方案。培训队还研究了当地群众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最后决定采取培训当地师资进行培训(TOT)的模式,以充分保证培训效果。
为确保培训内容的科学性,由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实验室检测、健康教育和传播等多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不分昼夜搜集查阅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等组织的埃博拉技术指南,以及《新英格兰》及《柳叶刀》等世界著名医学杂志关于埃博拉的最新研究进展,选取对于实际防控工作最有意义的科学证据编入了培训课程。培训课程涵盖了埃博拉基本知识、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社区防控等4大模块,并针对社区领袖和政府官员、社区卫生工作者和医务人员等3类培训对象的工作性质,设置了不同的重点培训模块。经过连续奋战,培训材料专家组在一周内制定完成了3万字的埃博拉培训完整版英文教材和包括300张PPT的培训课件,以及适合普通社区人员阅读的要点版英文教材和培训课件。首批培训专家抵塞后,在3天内即与当地师资共同完善了培训教材和配套PPT,使培训材料更加符合当地习俗。
2014年11月19日,布置培训教室
2014年11月24日,早晨出发前往培训地点
2015年1月3日,准备培训材料
2015年1月26日,布置培训现场
由于我国的埃博拉培训课程在塞拉利昂广受好评,警察、童子军、非政府组织等组织纷纷邀请培训队开展短期培训。为满足这些新增培训需求,培训队专家在完成繁重培训任务之余,利用晚上和周末休息时间赶制出2小时的精简版课程。此外,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的协调和支持下,中国疾控中心会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2周时间内完成了繁重的文案撰写和审核工作,赶在第二批培训队出发前制作了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版本的完整培训视频。
为进一步扩大培训影响和覆盖范围,中国疾控中心还紧急将在国内反映良好的埃博拉科普读物译制成英文版,既有面向专业人群和高知识群体的《埃博拉公众知识防护问答》,也有面向公众以漫画形式传播埃博拉知识的《埃博拉被打败》漫画书。此外,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还开发了在社区宣传的英文海报和折页等。这些宣教资料广泛出现在西非的街头巷尾,成为在民众中传播埃博拉知识的健康使者。
负责援非防控埃博拉公共卫生培训技术材料准备的专家们凭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顶住了时间短、任务多、责任大的压力,保质保量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了资料开发与更新的任务,为公共卫生培训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援助西非的埃博拉宣传海报
援助西非的《埃博拉被打败》漫画书
中国疾控中心的卫生知识宣传车
埃博拉公众知识防护问答
2.援塞公共卫生培训队队伍的选派与培训
2014年10月,在接到援塞公共卫生培训任务后,中国疾控中心立即启动培训的各项筹备工作,包括人员选拔和集中培训等。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统一部署下,全国疾控、医疗机构迅速推荐了各领域的业务骨干。中国疾控中心按照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具有较丰富的传染病防控工作经验、有国外长期培训或工作经历)和英语能力佳(具有良好的英语沟通交流技能,能用英语授课)的标准,精心考核,反复遴选,选择了各方面能力和表现优异者,组成了近100人的援塞公共卫生培训队专家库。
2014年11月23~29日,中国疾控中心对赴塞专家开展集中业务培训。为保证培训效果,使每位专家尽可能去模拟非洲培训的情境,更多地参与培训与练习,培训班分两期进行,每期安排3整天的培训。第一天授课专家用中文对埃博拉出血热的基本知识、防控策略、疫情形势、国内外防控技术方案和指南、援外注意事项、感染控制、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对个人防护装备的穿脱进行授课和练习。第二、三天,选择部分参训专家用英语进行模拟示教,所有参训专家分组进行英语讲解练习,最后半天,培训班组织了英文模拟试讲与测试考核。同时,对每批专家出发前1周左右时间开展现场应急管理的培训工作,学习熟悉外事、财务、宣传、物资管理等规章制度,通过培训工作方案、与前期援非专家座谈、与前方在塞专家视频等多种形式熟悉前方工作内容,以便抵塞后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2014年12月19日,第二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队员出发
3.提前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援塞公共卫生培训队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部署,分别于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分三批赶赴塞拉利昂开展培训工作。
时间就是生命,培训队在塞拉利昂的培训工作是在与埃博拉病毒的传播赛跑,队员们都深知,培训越及时、培训范围越大、培训人数越多,埃博拉的知识就能越早传播给当地民众,就能降低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机会,从而有利于阻断埃博拉病毒在社区和家庭内的传播,减少发病和死亡。
第一批培训队抵塞后,立即在我国驻塞大使馆协调下,与塞拉利昂政府签署了中塞防控埃博拉公共卫生培训项目合作协议,一同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实施计划,决定在塞拉利昂6个疫情流行严重的地区开展防控埃博拉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在中塞双方专家和疫情防控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公共卫生培训工作高效、迅速、稳妥地进行。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2月,培训队圆满完成了对塞拉利昂西区城市区(Western Area Urban)、西区农村区(Western Area Rural)、邦巴利区(Bombali)、通科利利区(Tonkolili)、洛科港区(Port Loko)和莫扬巴区(Moyamba)共六个地区的培训,培训范围覆盖了上述六个区的全部185个选区,占塞拉利昂全国所有394个选区的近50%。培训队共组织了150多个培训班,培训了社区领袖与管理人员、基层防控人员以及社区宣教和动员人员共4670名。培训效果评估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员对培训感到满意,80%以上的学员表示通过培训班掌握了埃博拉防控和社会动员的知识和技能,对回到本社区开展宣传和社会动员充满信心。
由于在当地开展的社区培训效果良好、社会反响大,应塞拉利昂政府邀请,培训队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对当地警察、军队、童子军、警察夫人协会、教师以及农业协会等机构的人员开展了埃博拉防控技术培训,共计1346人。扩大培训的对象广泛参与了埃博拉密切接触者监测、疫区检疫、安全丧葬管理、健康宣教等工作,为当地埃博拉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11月14日,梁晓峰副主任向第一批塞拉利昂师资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2015年1月26日,给当地学员做埃博拉防控培训
2014年11月14日,我国第一批公共卫生培训队员与培训班学员
2014年11月13日,培训课堂上学员与老师互动
培训队将培训班深入到塞拉利昂偏远地区举办,这需要队员们克服各种艰苦条件,适应极端落后地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在莫扬巴和洛科港这两个地区,疫情严重,交通困难,食宿条件极差,旅店里蜘蛛、蜥蜴经常出没,经常缺水断电。队员们除了面临较高的感染风险,还要自己埋锅做饭,甚至支起手电筒完成培训物资准备工作。队员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用毅力、智慧与勇气将中国公共卫生的旗帜飘扬在塞拉利昂偏远村庄。
培训队在塞3个月的时间,共计为当地培训了各类防控人员6016人,较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并比原计划超额培训了2000多人,将我国抗疫的独特优势和先进经验传到了塞拉利昂的广大社区和各个群体,树立了当地战胜埃博拉的信心,提高了当地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加强了塞拉利昂民众自我防护意识,为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的有效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广泛开展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
为了进一步深化和放大公共卫生培训的效果和影响,培训队在当地组建了一支由当地人组建的近百人的埃博拉防控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队伍,通过发放培训包和传播材料、入户健康传播、设立户外广告、刊登媒体广告等方式,在塞拉利昂重点疫区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层面的埃博拉防控健康教育与动员工作。社区动员队伍累计对9000多户居民开展了入户宣传与健康教育,发放宣传画册11 000余份、折页21 000余份、海报8000余份、宣传T恤衫7000余件,悬挂横幅和宣传栏近60个,刊登6周15期的报纸宣传广告,邀请三个选区的议员和村长6人作为宣传形象大使,在交通要道竖立大型广告牌。当地主要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媒体机构对中国在塞的培训进行了全面深入报道,中国专家的身影与声音经常出现在塞拉利昂国家广播电视台和各个电台中,埃博拉防控的知识和技能大范围的传递到了塞拉利昂社区居民家中。中国援塞公共卫生培训队的工作和成果赢得塞拉利昂百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对塞拉利昂疫情防控产生了深入、持久和广泛的影响。
社会动员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张贴埃博拉防控知识的宣传海报
5.积极主动开展国际交流
在开展培训同时,培训队不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邀请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控中心等国际组织同行参加重大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固定的联系机制,世界卫生组织等在其信息简报中报道了我方的工作成绩,积极展示了中国的培训成效。培训队定期参加在塞的各类国际会议,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基会、美国疾控中心、非洲联盟等国际组织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向国际组织官员、代表介绍我方培训进展和我国的防控经验,赢得国际同行对我援塞工作的支持和认可,扩大了中国公共卫生影响力。
6.援塞培训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为塞拉利昂培养了一批社区传染病防控骨干。社区参与是传染病防治的重要策略,但社区参与正是塞拉利昂埃博拉防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而多数国际组织在塞拉利昂的培训工作局限于专业队伍。我国的公共卫生培训深入到塞拉利昂的基层社区,培训具有社区民众影响力的领导骨干,大大增强了社区防控力量,提高基层民众的疫情防控参与意识。正如塞拉利昂卫生部总护士长卡奴女士表示,“中国专家的培训与当前其他组织开展的培训不同,是将埃博拉防治知识真正地送到了社区当中。”
二是规模大,范围广,深入偏远基层。中国的公共卫生培训是塞拉利昂当地规模最大、覆盖地域最广、覆盖人群最多的培训项目,培训队完成了塞拉利昂6个疫情流行严重地区的培训。这6个地区人口数占全国近60%,病例数占全国近80%。培训人群涵盖了社区骨干、军队、童子军、警察、军警夫人、农民、教师等多个群体。大多数培训班在塞拉利昂偏远地区的基层社区举办,培训队员克服各种艰苦条件和困难,将中国疾病防控的经验传递到塞拉利昂最基层,圆满完成了培训任务,为阻止埃博拉在当地社区的进一步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5年1月7日,给塞拉利昂童子军做现场培训
2014年12月9日,弗里敦警察在听埃博拉防控知识培训课
2015年1月10日,Bombali又一期学员结业
三是中国经验扎根非洲大地。“全民动员,群防群治”以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我国成功防治SARS等重大传染病的成功经验。在培训过程中,培训队通过多种形式,向塞拉利昂当地传授我国在抗击非典等传染病及爱国卫生运动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动员基层人员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培训效果评价发现,这些中国特色的防控经验理念深得培训学员的认同与赞许,在他们当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中国经验是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内容。
四是为后埃博拉时期中塞卫生合作夯实基础。本次援塞培训有效地锻炼了我国的公共卫生援外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全球公共卫生工作技术能力的专业人员,加强了大规模公共卫生援外的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提升了队伍在应急状况下的组织策划、联系协调、应急保障等能力。另外,培训队在塞工作期间,通过主动联系塞拉利昂各方人员和建立稳定的联系机制,在塞拉利昂构筑起工作网络。这些队伍、技术和工作网络资源将为今后的援外公共卫生活动夯实基础,为后埃博拉时期中塞双方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合作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