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内经》章分九,九取阴阳之义也,卷亦列为九者,总天地之心,以括人事,隐然有九星同应,九州遍覆,九候共明之妙也。
《内经》乃《素问》、《灵枢》之总名,兹别为《素问完璧直讲》者,不惟与《灵枢》各分为卷,而为医宗全书之一,且较对无遗,克复古制矣。
《内经》括天地人奥妙于其中,治病特显言之耳。读者当细心体会,由显及微,三才合一之道则得矣。
《内经》亡篇久阙未补,虽马氏续之,吴注鄙为狗尾,诚妄误也。今忽于道士得其原本,非但亡者不亡,即章内残缺错讹,历来注述家互相更易者,亦于是乎定。盖天助也,阅者慎勿疑为臆说。
《内经》历朝著述虽夥,而阴阳升降离合及六气标本,颠倒错乱者甚多。今悉探底蕴不敢失经旨,非故驳诸注也。
《内经》词旨深奥,有一字一句、二字一句者,姑无论标本六气难解,即如针解篇末诸注,概指为断简,实宫墙外望,不见宗庙百官之美富者,恶能测其渊深。
《内经》大旨,半属五风六气,其中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表有里,有逆有顺,非因时体会,顺天应人,不足以得治之之法也。
《内经》言脉必指其象,言病必探其源,言治法必兼性味、脉象、病源。后注续本,别有条论。但所谓性者,如所欲、所恶是也。味者,如辛胜风,甘胜咸是也。
《内经》有言刺法者,人谓不得其传,多淡漠置之。不知彼言刺法,邪中某经穴在某经,我既以药代刺法,岂不甚妙?
注详音辨义悉归考核,未敢自是。虽其中有用他注数句,用他注一节者,非掠人美,既得其解何必异也?
注与讲,详略不等。小注详者,讲不烦言;小注略者,讲必抉其奥蕴。有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者。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风、暑、火,阳也;燥、寒、湿,阴也。他注多以“燥”字作燥热解,抑知卯、酉、阳明原属燥金,实薄寒也,岂可谓之为热乎?
顶批皆揭要旨,必须与小注、讲章合而参观,乃能丝丝入扣,得明经义矣。
《内经》读法,必先明阴阳、虚实、表里,次辨五风六气,按以四时,审其脉象,别其经络,察其部位,权其标本,定其从逆,探源而入,抱旨以游,自万举万全,治罔不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