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溯因推理或设计思维
本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注意(协同)设计是通过特殊的逻辑形式进行的,而且还不足以把设计理解为一种科学或工程形式。科学通常关心的是描述和理解过去或现在的情况以及发现“事实”,而设计关心的是构想和实现可选择的情况,关心的是事实和价值。此外,工程通常关注解决事先给定的问题,并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而设计同时关注探寻多种问题的界定方法以及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笔者加上“通常”意在承认科学家或工程师的实践做法与教科书或者管理话语中“通常”描述或规定的实践是相当不同的。大量研究表明,在科学和工程实践中,事实与价值往往交织在一起,同时被处理的,而且问题的设定和解决方案的形成都是探索和迭代的过程。
把(协同)设计过程看作是溯因推理过程可能更加充分一些。“溯因”一词是由实用主义哲学家C.S.皮尔斯提出来的,它是一种不同于演绎或归纳的推理:“演绎证明了既定的事实,归纳表明了事情的可操作性,溯因仅仅表明了事情的可能性。”
以下举例说明这三种类型的推理。演绎推理是由两个或多个前提得出一个结论。例如,基于“人总是难免一死”(p→q),以及“苏格拉底是人”这两个前提(p),可以推断出“苏格拉底难免一死”(q)。这种类型的推理主要用于数学和逻辑。归纳推理是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推断出一般性结论。例如,我们观察到“铜被加热后会膨胀”(p1→q1), “钢被加热后会膨胀”(p2→q2),等等。那么就可以得出“金属被加热后会膨胀”的结论(p→q)。这种类型的推理主要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溯因推理是根据当前所处的具体情况作为问题的出发点(p),同时迭代构想接近和设定该情况的途径(p → q)以及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q)。这种类型的推理在设计中经常用到。
同样,多斯特(Dorst)最近认为,溯因推理是设计思维的“核心”。多斯特将演绎理解为从了解“是什么”和“怎么样”到“结果”的过程(例如,知道恒星的运动轨迹,就可以推断星星的位置),归纳的过程是从了解“是什么”和“结果”到可能的选项“怎么样”(例如,如果知道恒星及其位置,就可以归纳出恒星可能的运行机理)。他提出了两种溯因推理的形式。溯因推理1(封闭性问题解决):根据给定的期望“结果”和给定的运行机理(“怎么样”),形成一个对象(“是什么”);溯因推理2(开放性问题解决):根据一个期望的结果,形成一个对象(“是什么”)和一个运行机理(“怎么样”)。后者与设计思维和设定的概念相关。设定是迭代制定框架(即组合结果和运行机理)以及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从而在设计过程中创造性地在“结果”、“怎么样”和“是什么”之间转换。
因此,设计思维是一个迭代过程,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被同时探索、制订和评估的:“设计过程不仅包括解决问题,也包括发现问题”,从而使“问题设定和解决方案制定共同展开。”设计思维是用来解决“棘手问题”的,即在项目的开始,并不能明确界定使用的“事实”,并且无法选择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的问题。现实世界中有很多问题都是“棘手问题”。
协同设计是不同的人参与设计思维的过程。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认为可以把协同设计理解并组合为合作设计思维过程,或者借鉴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的思想,协同设计是共同探究和构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