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818/27040818/b_27040818.jpg)
第一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5年上半年全国统考教师资格考试《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详解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作品整体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是( )。
A.风格
B.形式
C.色调
D.门类
【答案】A
【解析】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2.从题材上看,体现西蜀宫廷画家黄筌最高绘画成就的是( )。
A.山水画
B.花鸟画
C.人物画
D.道释画
【答案】B
【解析】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植画奇禽名花,与徐熙并称为“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3.如图1,该书法作品(局部)的书体是( )。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61850/15436500405993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003.jpg?sign=1738822305-Sm7WA2fBePuyllEMchHJB5ZKEQbG0NOH-0-ffb5d5f2dbfc1cbac1cc203b454ac297)
图1
A.草书
B.行书
C.隶书
D.楷书
【答案】B
【解析】图中作品为王義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通过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艺流程完成的工艺美术品是( )。
A.唐三彩
B.青铜器
C.粉彩
D.景泰蓝
【答案】D
【解析】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法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制作步骤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
5.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是( )。
A.动画
B.漫画
C.插画
D.连环画
【答案】A
【解析】动画是通过把人物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画成许多动作瞬间的画描。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成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的图画。B项,漫画以政治和社会各种事态为题材,进行歌颂、批评、讽刺、鼓动的一种滑稽、幽默性绘画;C项,插画就是平常所看的报纸、杂志、各种刊物或儿童图画书里,在文字间所加插的图画;D项,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
6.雕像《纳菲尔提提王后像》创作的时期是( )。
A.古罗马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印度
【答案】B
【解析】《纳菲尔提提王后像》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雕塑作品。
7.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世纪》的作者是( )。
A.提香
B.拉斐尔
C.米开朗琪罗
D.乔尔乔内
【答案】C
【解析】米开朗琪罗,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代表作品《大卫》《摩西》《创世纪》《最后的审判》等。A项,提香,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代表作《乌尔宾诺的维纳斯》;B项,拉斐尔,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代表作品《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等;D项,乔尔乔内,威尼斯画派代表人物,代表作《沉睡的维纳斯》《田园合奏》等。
8.下列选项中,对未来主义艺术特征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歌颂当代生活中新鲜的事物
B.反对模仿,反抗和谐与高雅
C.划分许多连续阶段来表现运动
D.客观真实的再现视网膜映像
【答案】D
【解析】未来主义画家们认为:“一个轮廓在我们的眼前绝不是静止的,它不断地显现和消失。”要求绘画表现时间的延续、运动的过程。他们在极端强调事物运动变化的时候,对事物的相对静止采取无视的态度。
9.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是( )。
A.蒙德里安
B.达利
C.蒙克
D.波洛克
【答案】B
【解析】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分别为达利与米罗;蒙德里安是风格派画家;蒙克是德国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10.图2为一幅名作的局部,该作品的名称为( )。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61850/15436500405993906/epubprivate/OEBPS/Images/image004.jpg?sign=1738822305-ya27C7unwUfzg4vemNXGpCIuvgLquKP6-0-465ba53285d15d57c3cfb294f3ae3208)
图2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王蜀宫妓图》
C.《簪花仕女图》
D.《捣练图》
【答案】C
【解析】《簪花仕女图》描写几位衣着艳丽的最新贵族妇女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向人们展示了这几位仕女在幽静而空旷的庭园中,以白鹤、蝴蝶、戏狗取乐的闲适生活。作品为唐代仕女画家周昉的作品,代表作《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11.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末清初波臣派肖像画家的是( )。
A.陈洪绶
B.曾鲸
C.董其昌
D.徐渭
【答案】B
【解析】曾鲸字波臣,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深入揭示人物的褚抻气质,代表作品有《王时敏像》《张卿子像》等。A项,陈洪绶,明代人物画家与崔子忠并称为“南陈北崔”;C项,董其昌,华亭派;D项,徐渭,明代花鸟画家。
12.留存至今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
A.圆明园
B.拙政园
C.个园
D.颐和园
【答案】A
【解析】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之称。B项,拙政园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C项,个园,扬州地区的私家园林;D项,颐和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13.素描作品《血衣》的作者是( )。
A.罗工柳
B.董希文
C.王式廓
D.徐悲鸿
【答案】C
【解析】罗工柳,油画家,代表作品《地道战》《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董希文,代表作品《开国大典》;徐悲鸿,现代油画家、国画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
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设计应用”领域学习目标是( )。
A.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
B.观察、认识与理解基本造型元素
C.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
D.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答案】B
【解析】观察、认识与理解基本造型元素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15.依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学习中,应该知道几位以上在中国美术史中有代表性的美术家( )。
A.5位以上
B.8位以上
C.10位以上
D.12位以上
【答案】A
【解析】《标准》中第四学段的欣赏、评述领域指出:知道中国美术史中5位以上代表性美术家及其作品,外国美术史中2个以上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目标表述的是( )。
A.学生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
B.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
C.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
D.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的独特作用
【答案】A
【解析】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目标的是( )。
A.初步形成审美的判断能力
B.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
C.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D.增设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答案】D
【解析】增设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标。
18.《棕编动物》一课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中所属的学习领域是( )。
A.造型、表现
B.设计、应用
C.欣赏、评述
D.综合、探索
【答案】A
【解析】“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19.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包括( )。
A.教学目际
B.教学评价
C.教学方法
D.教学观察
【答案】D
【解析】教学设计一般包含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要素。
20.在《灯具制作》一课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利用材料特性,制作不同造型、色彩和质感的灯具”体现的目标属于( )。
A.技能目标
B.过程目标
C.情感目标
D.态度目标
【答案】A
【解析】在确定一个教学目标时,应该考虑:这个目标是否含有知识技能?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有什么过程方法?这个目标能帮助学生产生什么情感态度?三维目标分别是技能目标、过程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利用材料特性,制作不同造型、色彩和质感的灯具”属于技能目标。
21.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中国花鸟画白描练习教学的重点是( )。
A.学习意笔花鸟画技巧
B.了解白描花鸟画的审美情趣
C.学习中锋勾线笔法
D.了解白描花鸟的演变过程
【答案】C
【解析】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目标,在此基础上欣赏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了解重要的美术家及流派。
22.不属于《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教学建议是( )。
A.对学生作业量化评价
B.营造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
C.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
D.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A
【解析】《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观;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的方法;营造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探索各种生动有趣、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初中水粉风景写生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与示范相结合
B.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C.观摩水粉写生视频
D.按照风景照片进行描绘
【答案】B
【解析】水粉风景写生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技巧,并且能够运用水粉进行写生创作,但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不符合这个学段的认知基础。
24.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造型·表现”领域内容的是( )。
A.制作贺卡
B.绘制建筑草图
C.绘制水墨人物
D.编织中国结
【答案】C。
【解析】“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运用多种媒体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与交流信息,改善环境与生活,逐步形成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既包括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也包括传统工艺的思想、制作手段与方法。在本题中贺卡、建筑草图、中国结都是围绕一定目的和用处进行设计和制作。
25.当学生对某一美术内容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师不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
A.加强鼓励和指导
B.适当调整教学难度
C.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D.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答案】D。
【解析】当学生对某一美术内容缺乏学习兴趣时,教师应当主动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加强鼓励和指导、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及时改进教学方法等,而不是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26.义务教育美术课程主要培养的素养是( )
A.文学素养
B.美术素养
C.科学素养
D.职业素养
【答案】B
【解析】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7.简述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主张。
答:19世纪下半时期兴起的印象主义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主张表现为:
(1)重外光。注重对外光的表现,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因此又被称为“外光派”。
(2)重瞬间。追求瞬间的视觉印象,表现当代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取客观场景的片段入画,不求构图的完整性,而追求偶然和率真的效果。
(3)重色彩。主张根据画家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接受来表现明亮、微妙的色彩变化,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绘画语言自身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发挥。
28.简述《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教材编写的建议。
答:《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于教材编写的建议如下:
(1)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美术教材。
(2)实现内容组织的综合性和合理性。
(3)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4)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
29.列举四种以上的。
答:美术教学方法有:
(1)以传递信息为主:讲述法、提问法、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示范与演示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学习指导法、引入相关人员参与教学法。
(3)以实践练习为主:练习和实践指导法、合作学习指导法。
(4)以鉴赏活动为主:情境法、比较法、角色扮演和模拟活动的指导法。
(5)以引导探究为主:问题发现与探究指导法、兴趣定位与展示法、学此游戏法。
30.如何对美术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答:对美术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不仅依据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而且通过考査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可以采用个人、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或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并以适当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三、案例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刘老师在美术教学之余广泛阅读哲学、艺术、文学、历史、科技、教育、心理学等书籍,被同时称为“刘博士”。在一次赛课中,刘老师的美术课巧妙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当大家纷纷祝贺他获奖时,他将自己的获奖归功于广泛的阅读、思考和积累。
问题:结合美术新课程理念,谈谈刘老师坚持广泛阅读对教学的意义。
答:坚持官方阅读对教学的意义有:
①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新课程下的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背景下认识美术,学习美术。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不仅在专业知识上要进一步深造,在其他学科领域也要有所涉及,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学生的疑惑。
②美术课程强调综合性,这不仅是学科各领域之间的综合,还是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的综合。这一点也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
32.在初中美术课《闽南民居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中,余老师对教学环节做如下安排:先从闽南文化的介绍导入(约8分钟),然后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闽南民居的建筑特点,请学生表演闽南民谣《一只乌仔》(6分钟),接着播放闽南民俗文化短片并组织问题讨论“如何促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发展?”(5分钟),最后布置了闽南民居宣传品的设计制作的作业(1分钟)。教学在学生自行完成作业中结束(二十分钟)。
问题:请指出上面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1)存在问题:
①教学重点把握不准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闽南民居宣传品的设计理念与方法,而余老师却重点在讲授闽南民的文化与民俗。
②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环节缺失。导入过长,新课教学中介绍闽南的风俗过于冗长,以至于使本节课宣传品设计的方法与要素的重点知识未讲授。
③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未得到体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了解闽南民居的特点,掌握宣传品设计制作的方法,余老师在教学中并未落实教学目标。
④教材内容把握不准确,并未抓住本节课的重点。
⑤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余老师虽然选取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选择教学方法时并未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出发。
(2)改进建议:
余老师应该合理的处理教材内容,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是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在教学中应该用较多的时间来讲授宣传品设计与制作的方法与技巧,缩短导入的时间,并且针对于播放闽南民谣与播放闽南民俗文化短片的环节并未体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故可以作为课后学生展示评价环节的一部分,便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存在的问题与改正的方向。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1小题,30分)
33、请按所提供的教材设计1课时的教学简案。(也可以是单元中的一课)
要求:
(1)做到文本格式规范。具备基本要素;
(2)恰当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3)合理地设计学习活动和作业要求;
(4)设计3个课堂提问。
教材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清晨》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