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室外场所,在欧美等国家,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规划中一项重要内容,早在1877年,英国伦敦就制定了《大都市开放空间法》,美国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对公共开放空间的性质、功能和空间关系等进行了诠释,我国深圳市制定的《深圳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对公共空间进行了界定。
上海市在新一轮的城市规划中加入了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网络体系的研究,通过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经验、结合上海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明确公共开放空间的概念、类型和功能等基本特征,找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休闲网络体系的关系,发现上海公共开放空间与休闲需求的矛盾,建立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对策,以期为后续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书在对国内外公共开放空间相关研究、各国规划管理经验和典型案例整理的基础上,注重实证研究,对上海8个代表性社区和市域开放空间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从空间和休闲两个方面进行,通过足量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提出上海公共开放空间的特点、问题和相关对策;同时,对上海居民的休闲需求、满足状况、发展趋势和与公共开放空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优化提升策略与规划指引。
本书是作者在广泛吸收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和实践的经验与积累编著而成。适用于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等城市空间的研究者以及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阅读参考。本书的特点如下:
(1)系统全面。本书突破了既往研究中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单方面的倚重,全面构建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系统分类。
(2)突出方法。本书注重理论和调查研究方法的结合,立足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调查与设计的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指导性。
(3)注重实践。基于典型样地的调查,获得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居民休闲需求的直接数据,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应用价值,促进读者对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的理解与深化。
本书通过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及休闲活动相关概念的比对与分析,确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休闲活动网络的内涵与范畴;分析与借鉴国内外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案例,构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休闲活动网络;通过样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方式,分析上海市公共开放空间现状特征,提出公共开放空间规划建设的策略及引导。
本书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书中部分案例得到了上海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华东师范大学楼嘉军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汤晓敏教授的帮助,上海交通大学陈丹老师、于冰沁老师、阚丽艳老师,博士研究生郭健康、谢长坤,硕士研究生沈子欣、陈舒、张杨、陈子涵、臧洋飞、迟娇娇、南凯凯等参加了本书的部分研究方案制定、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等方面的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书是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战略议题工作之十一——《上海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和休闲活动网络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加之成书仓促,书中存在不足与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