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结论
利用本研究构建的中国发展指数,以人为本地反映我国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是较为全面和客观的。本体系中的15个指标涉及了人民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如健康、教育、经济、生活水平、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强调了以人为本,强调了社会的协调与均衡,体现了用发展的思想来研究发展。
就2005年来说,聚类后的第二类地区(共5个省区),在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会环境等四个单项指数的发展方面比较均衡;分单项指数来看,我国健康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大,社会环境指数的地区差异最小。与2004年相比,我国2005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区分布格局变动不大。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城乡差距较大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新农村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
中国发展指数的编制研究永远是一种探索。在指数编制的指导理论上,在指标体系的构造方面,在对总指数和单项指数的研究分析方面,都还有继续改进的空间。我们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够推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欢迎学术界、政府部门及所有关心中国发展的海内外朋友,对我们的研究提出批评与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邱东.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的系统分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学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中单项指标的非线性记分法.统计研究,1993(5)
4.袁卫等.统计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张尧庭等.几种选取部分代表性指标的统计方法.统计研究,1990(1)
6.覃成林,罗庆.中国区域人类发展差异研究.经济经纬,2004(6)
7.李善同,侯永志,冯杰,何建武,宣晓伟.我国地区差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改革,2004(5)
8.宋洪远,马永良.使用人类发展指数对中国城乡差距的一种估计.经济研究,2004(11)
9.杨永恒,胡鞍钢,张宁.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人类发展指数替代技术.经济研究,2005(7)
10.Noorbakhsh,Farhad.Human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Disparities in Iran:A Policy Model.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2,Vol.14,pp.927—949
附录1 2004年我国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中国发展指数及单项指数


附录2 我国2005年省级行政区根据中国发展指数四个单项指数的聚类过程表

附录3 我国2005年省级行政区根据中国发展指数四个单项指数的聚类谱系图

附录4 我国2004年省级行政区根据中国发展指数四个单项指数的聚类谱系图

附录5 我国2004年省级行政区根据中国发展指数四个单项指数的聚类过程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