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低 碳 经 济
一、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在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CO2等温室气体,从而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国际社会正逐步转向发展“低碳经济”,目的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的桥梁,以更低的能源强度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支撑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的概念源于英国在2003年2月24日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英国在其能源白皮书中指出,英国将在2050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减排60%,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也是全球减排行动的主要推进力量。
二、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中的“经济”一词,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所提及的“碳”,狭义上指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CO2气体,特别是由于化石能源燃烧所产生的CO2,广义上包括 《京都议定书》(见附录二)中所提出的6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高碳经济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CO2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新能源而言的,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再者,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三、低碳经济的目标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是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安排来提高能源效率并逐步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最终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制定和实施工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的能效标准和相关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制度框架和激励机制促进能源形式、能源来源、运输渠道的多元化,尤其是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低能源消耗、低碳排放以及促进经济产业发展的目标。
1.保障能源安全
当前,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21世纪以来,全球油气供需状况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石油的剩余生产能力已经比20世纪80—90年代大大减少,一个中等规模的石油输出国出现供应中断就可能导致国际市场上石油供应绝对量的短缺。在全球油气资源地理分布相对集中的大前提下,受到国际局势变化和重要地区政局动荡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增加,油气供给中断和价格波动的风险显著上升。此外,西方发达国家还利用政治外交和经济金融措施对石油市场的投资、生产、储运和定价进行控制,构建符合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所有这些因素导致全球油气供应的保障程度及其未来市场预期都有所降低,推动油气价格在剧烈的波动中不断上涨并一度达到每桶147美元。
低碳发展模式就是在上述能源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保障能源安全。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都受到油气供应中断风险增加和当前油气价格剧烈波动的影响,主要发达国家对于国际能源市场的高度依赖更是面临着保障能源安全的挑战,低碳发展模式就是调整与能源相关的国家战略和政策措施的重要手段。
2.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问题为能源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加深远的挑战。气候变化问题是有史以来全球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扭曲的价格信号和制度安排导致了全球环境容量不合理的配置和利用,并最终形成了社会经济中大量社会效率低下且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和国际协议的发展,实质上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温室气体排放容量进行重新配置,制定相关国际制度,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与保护全球气候目标的统一。
低碳发展模式是在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所发展起来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在未来形成全球大气容量国际制度安排的前提下,发展低碳经济,将化石燃料开发利用的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并通过国际国内政策框架的制定来促进构建经济、高效且清洁的能源体系,从而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具有威胁性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当前,全球各国都共同面临着减少化石燃料依赖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稳定其大气中浓度的挑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未来将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温室气体减排责任,而低碳发展模式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全球环境的双重目标。
3.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目的在于寻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统一。低碳并不意味着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的目标,低碳经济是要保证低碳条件下的高增长。通过国际国内层面合理的制度构建,规制市场经济下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动向,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低碳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重大战略目标,并且也能够为整个社会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还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在20世纪几次石油危机的刺激下,西方发达国家走在了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前列。英国、德国、丹麦等欧洲各国以及日本长期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战略,在当前具备了引领全球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的优势。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放缓的背景之下,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在当选后公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也将发展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创造绿领就业机会作为核心,实现国家的“绿色经济复兴计划”。目前,欧美发达国家都在通过制度构建和技术创新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推动社会生产生活的低碳转型,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面推动整体社会繁荣。
四、低碳经济实现的途径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能源效率、能源体系低碳化、吸碳和碳汇以及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价值观念等领域开展工作。大量研究表明,通过发展低碳经济,采取业已或者即将商业化的低碳经济技术,大规模发展低碳产业并推动社会低碳转型,能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关键是成本问题及如何分摊这些成本。
1.提高能效和减少能耗
低碳发展模式要求改善能源开发、生产、输送、转换和利用过程中的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面对各种因素所导致的能源供应趋紧,整个社会迫切需要在既定的能源供应条件下支持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或者说在保障一定的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减少对能源的需求并进而减少对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的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效率和节约能源涵盖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尤其作为重点用能部门的工业、建筑和交通部门更是迫切需要提高能效的领域,通过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对小汽车的过度依赖、提高建筑能效和提高电厂能效等措施,实现节能增效的低碳发展目标。
发展低碳经济,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相互协调并互为补充的政策措施,包括:实行温室气体排放贸易体系,推广能源效率承诺,制定有关能源服务、建筑和交通方面的法规并发布相应的指南和信息,颁布税收和补贴等经济激励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目的在于,通过合理的制度框架引导和发挥自由市场经济的效率与活力,从而从以长期稳定的调控信号和较低的成本引导重点用能部门向低能耗和高能效的方向转型。
2.发展低碳能源并减少排放
能源保障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低碳发展模式则是要降低能源中的碳含量及其开发利用产生的碳排放,从而实现全球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环境容量的高效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是为了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之下推动CO2排放所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内部化,从而实现从低效率的“高碳排放”转向大气环境容量得以优化配置和利用的“低碳经济”。通过恰当的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规模化,能够将其减缓气候变化的环境正外部性内部化,使得发展低碳经济更加具有竞争力。
降低能源中的碳含量和碳排放,主要涉及控制传统的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所产生的CO2,以及在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以相对低碳的天然气代替高碳的煤炭作为能源,通过捕集各种化石燃料电厂以及氢能电厂和合成燃料电厂中的碳并加以地质封存,能够改善现有能源体系下的环境负外部性。此外,能源“低碳化”还包括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非常规能源,以更为“低碳”甚至“零碳”的能源体系来补充并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能源体系。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光伏发电以及氢能等新型能源,在未来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大量分散、不连续和低密度的可再生能源,能够很好地补充城乡统筹发展所必需的能源服务,并且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是提供就业岗位、促进能源公平的有力保障。
3.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碳汇
低碳发展模式还意味着调整和改善全球大气环境中的碳循环,通过发展吸碳经济并增加自然碳汇,从而抵消或中和短期内无法避免的化石能源燃烧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最终有利于实现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目标。减少毁林排放和增加植树造林,不仅可改变人类长期以来对森林、土地、林业产品、生物多样性等资源过度索取的状态,而且也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动减缓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以及打造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
与自然碳汇相关的林业和土地资源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当前在保障粮食安全、缓解贫困、发展可持续生计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体制在避免毁林等方面的发展,就是将相关资源在自然碳汇方面的价值转化成为具体的经济效益,与其在其他领域所具有的价值进行综合的权衡,从而引导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朝低碳方向转型。通过植树造林增加自然碳汇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通过控制热带雨林焚毁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以及通过对农业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从而防止土壤中碳的流失,对于全球各国尤其是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4.推行低碳价值理念
低碳发展模式还要求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引导实现全面的低碳转型。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之下,从社会经济增长和人类发展的角度,对不合理的生产消费模式做出重大变革。
发展低碳经济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理念从单纯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外延型、粗放型增长,转向更多依赖技术创新、制度构建和人力资本投入的科学发展理念。传统的基于化石燃料所提供的高能流、高强度能源而支撑起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必须从未来能源供需、相应资源环境成本的内部化等方面进行制度和技术创新。发展低碳经济还要求全社会建立更加可持续的价值观念,不能因对资源和环境过度索取而使其遭受严重破坏,要建立符合中国环境资源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类依赖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所支撑下的所谓现代化的体面生活必须尽早尽快调整,这将是对当前人类的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和奢侈性消费等消费观念的重大转变,进而转向可持续的社会价值观念。
五、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在最终目标上,都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但循环经济追求的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三位一体的三赢模式;低碳经济是有特定指向的经济形态,针对的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碳基能源体系,旨在实现与碳相关的资源和环境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在实现的途径上,二者都强调通过提高效率和减少排放。但低碳经济更加强调通过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循环经济强调提高所有的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排放。
在实现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中,减少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效率都很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减量化”的要求,而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捕捉封存,尤其是二氧化碳封存并提高原油采收率等措施,则很好地体现了循环经济“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此外,开发应用不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非温室气体类替代品,则体现了循环经济在“再设计、再修复、再制造”等更广泛意义上的要求。因此,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具有紧密的联系。
从循环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根本的不同是所对应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循环经济是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全过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低碳经济是21世纪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而催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也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能源领域的延伸,循环经济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循环经济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低碳经济。对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循环经济是不可逾越的经济发展阶段。
低碳经济的关注点和重点领域在低碳能源和温室气体的减排上,聚焦在气候变化上,这是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经过两百多年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传统污染物(SO2、COD、固体废物等)治理以及资源利用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改善的空间不是太大。由于资源禀赋的条件限制和经济规模的扩张,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减少,可是从CO2排放量的构成看,还有较大的降低空间。因此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低碳经济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绝对的低碳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污染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又摆在面前,所以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目标应该是相对的低碳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