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无怨无悔的育才夙愿
宁波教育堪称源远流长,据《后汉书·黄昌传》记载,公元1世纪末年余姚已出现学宫。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三国东吴时,慈溪鸣鹤场建虞都尉讲舍。唐代时,明州建有州学,属县象山也建有县学和蓬莱书院。
王安石任鄞县知县第二年就在孔庙创办鄞县县学,还专门写信给北宋著名学者杜醇,邀其到鄞县讲学,信中写道:“安石得县于此逾年矣,方因孔子庙为学,以教养县子弟,愿先生留以而赐临之以为师。”鄞县人早在近千年前就有了一所公学,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王安石本人也苦读不辍,鄞县城中月湖西侧的西亭,就是荆公读书处。他开启了宁波教育的繁荣局面,由此改变了宁波人的人生轨迹。
王安石画像
十余年后,当王安石以参知政事身份为宋王朝部署改革的时候,他在鄞县知县任上播下的教育种子已开花结果,宁波第一代进士悄然上榜。此后,越来越多的传统农民与商人的子弟经过寒窗苦读开始成才,很快产生了宁波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鄞县人姚颖。王安石创办教育的意义并不在于使少数民间子弟通过读书体验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快乐,更为重要的是倡导了一种价值取向,即读书游走,商儒兼顾的文化传统。
位于宁波东钱湖东岸下水村的忠应庙,乡人称王安石庙
宁波人做事认真执着,以此精神没有办不成的事,自然也是天生的读书好材料。在科举时代,宁波出了数十万名秀才,数万名举人,2432名进士,其中有12名状元。读书游走的氛围,形成了崇慈崇善,尚义尚礼的宁波慈善文化,凝结为一代代宁波人的人格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