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学生家长心理支持的实践探索
随着融合教育的逐步推进,普通学校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越来越多。在普通教育环境中,特需学生家长普遍面临着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易焦虑等特点。然而,普通学校对于家长的指导是非常有限的,甚至是缺失的。即使普通学校中每个班级建立了微信群,但科任老师只负责布置事务性工作,或者会发布一些信息以反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现状,非但不能指导家长如何更好地开展亲子教育,反而会进一步引发特需学生家长的焦虑。
特殊儿童的正向发展有赖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但是特殊儿童家庭得到的社会支持比较有限。有研究表明,来自家庭成员之间的支持和来自专业教育机构的支持是对家长的重要支持来源,但纵横交错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形成。通过对现状的了解和把握,家长普遍缺乏有效的亲子沟通方法,对儿童成长规律和儿童发展心理缺乏了解,尤其面对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滞后容易焦虑,家庭成员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支持。久而久之,特殊学生家长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困扰,亟须得到一定的心理疏导,缓解因教育孩子而产生的压力,并学习有效的亲子沟通技巧,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最终让特殊学生成长得更好。
一、特需学生家长心理支持的意义
家庭,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成长中的温暖港湾,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对于特需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尤为重要。父母即使带着孩子到处“求医问药”,辗转于各大训练机构,也无法取代孩子在真实的家庭环境中所获得的成长。家庭教育对特需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特需学生是指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主要包括学习困难、情绪行为障碍、读写障碍、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学生等,他们与普通学生相比,成长的过程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他们的家长会比普通学生的家长更为辛苦。普通教育环境中,课程设置、课程评价往往是统一标准的,不会因为学生的差异而有所调整,特需学生要适应普通教育的要求,往往很艰难。因而,特需学生家长的心理压力是巨大的,一边要面对来自普通学校教师的责问压力,一边每天晚上陪伴孩子过程中看到孩子不尽人意的表现,容易着急上火,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会通过语言、行为、情绪等表现出来,导致家庭气氛和亲子关系的紧张,而这并不利于特需学生的更好发展,反而让特需学生的学习表现得更令人忧虑。
脑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人在过度紧张的环境中会影响大脑皮层皮质醇激素的过度分泌,皮质醇会损害从记忆中搜寻信息的能力,造成记忆暂时丧失,导致大脑一片空白。因而,特需学生如果一直在紧张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更不利于孩子的有效发展。因而,对特需学生家长的心理支持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家长清醒地认识到怎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利,并适当地放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才能更好地成为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
二、特需学生家长心理支持的项目开发
特需学生家长需要得到来自专业机构的心理支持,然而现状并不容乐观,系统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并不多。随着心理咨询行业的市场化推进,各类心理咨询不少,但良莠不齐,针对特需学生家长的专业咨询更少之又少。在普通学校内,虽然已经配备了心理咨询老师,但由于学校工作量安排过多和专业人员的精力有限,根本无法顾及特需学生家长的心理支持。作为区域内的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有面向区域内特需学生家长指导的服务功能,开发了融合教育微课、团体心理沙龙、一对一心理咨询等项目,对区域特需学生家长提供系统的、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支持服务。
(一)融合教育微课堂
对于很多特需学生家长来说,心理上的困扰很大程度上来自普通教育环境,与普教教师的沟通交流,在无形中会给家长带来很多压力。因而,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融合教育中如何与教师更好地沟通协作,这对特需学生家长来说特别重要。融合教育微课堂借助微信平台,组织区域内特需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定期在微信群内邀请有经验的特需学生家长分享自己和孩子成长中的故事,帮助特需学生家长找到心灵的归属地,帮助他们找到不断前进的心灵力量。同时,融合教育微课堂还定期邀请普通学校有经验的老师,介绍家校合作的有效方法,帮助特需学生家长更好地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协作。除此之外,融合教育微课堂还邀请高校的特殊教育专家,就特需学生家长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结束后专家与学生家长互动交流,释疑解惑。
(二)团体心理沙龙
团体心理沙龙是基于融合教育微课堂的特需学生家长线下活动。中心每学期设定主题,定期组织特需学生家长参加,通过团体心理沙龙活动,帮助家长进一步获得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同时通过轻松的团体心理游戏,帮助家长暂时放下压力和焦虑,重新思考育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团体心理沙龙活动围绕着发现孩子的潜能、家庭教育小智慧、学习型家庭创建、孩子社交技能的培养等主题展开,邀请资深的心理辅导教师做主题讲座,家长间也充分沟通交流,不仅收获知识,同时也收获了满满的心理能量。
(三)一对一心理咨询
对于部分特需学生家长来说,除了接受团体式的心理支持服务之外,还需要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这涉及更为隐私的话题探讨,其中有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有涉及亲子间的沟通方式,还有家长自身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童年期影响等,需要对一个个特需学生家庭进行最根本、最深入的咨询指导,帮助家长理清思维,找到家庭教育的新方向。一对一心理咨询项目由特需学生家长提出申请,中心根据家长需要对接相应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参与,咨询师根据每个家庭的特点设计咨询方案,帮助特需学生及家长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寻找新的动力,改善现状。
三、特需学生家长心理支持的成效与反思
长宁区从2015年9月开始启动了融合教育微课堂和团体心理沙龙活动,至今已有两年多的实践。在这基础上,中心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实施,2016年9月,基于实践需要,启动了一对一心理咨询项目,很好地解决了特需学生家长深层次的心理困扰,满足了他们对心理咨询的需要,最终帮助他们和孩子获得心灵的成长。
在特需学生家长心理支持服务项目探索过程中,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经过若干年实践后,可形成系列的支持服务菜单,供特需学生家长选择,让他们有所侧重地接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以进一步形成特需学生家长的互助群,让他们实现更多的资源信息共享,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纵横交错的家长支持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