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第三卷:宗教信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犹太民族精神

犹太教的民族精神隐含在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之中。虽然犹太教并没有系统的神学理论,但犹太教非常注重繁杂的约束现世生活的律法书。

一 犹太教教义与犹太民族精神

犹太教的民族精神,总的来讲是指犹太人塑造的那种专属于犹太民族的、深信无形无体无相的神、认为人与上帝平等的一神宗教。

犹太教的原始基本信仰主要有:

首先,崇拜独一神雅赫维。

其次,信仰以色列民族是与神立约的特选子民。

再次,除信仰《圣经·旧约》外,认为律法书代表了神的旨意,集中体现在摩西十诫中:第一,除了上帝雅赫维外,不信别的神;第二,不敬拜或雕刻偶像;第三,不可妄称主神的名字;第四,当守安息日为圣日;第五,要孝敬父母;第六,不可杀人;第七,不可奸淫;第八,不可偷盗;第九,不可作假证;第十,不可贪恋他人所有的一切。

又次,相信救世主弥赛亚将拯救以色列人和全人类。

上述基本信条,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在12世纪以后,经迈蒙尼德总结,把犹太教基本信条简单归结为下述十三条款,并被后人广泛接受:

(1)创世主创造并管理一切受造之物;

(2)创世主为独一真神;

(3)创世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世主是最先的,亦是最后的;

(5)除创世主外,不敬拜他物;

(6)相信先知的一切话皆真实无误;

(7)摩西是最大的先知,其预言真实可靠;

(8)犹太教的传统律法是神最初传给摩西的,并无更改;

(9)律法永不改变,也不会被取代;

(10)创世主能洞察世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

(11)创世主对遵守律法者赐予奖赏,对践踏者给予惩罚;

(12)救世主弥赛亚终将会再来;

(13)最终,死人将复活。

犹太教的经典在希伯来文中称为《塔纳赫》,即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塔纳赫》包括三部分内容:(1)《律法书》,也称《托拉》(Torah),为《旧约全书》前5卷,因通常都称是摩西所著,所以又叫《摩西五经》。(2)《先知书》,包括前先知书和后先知书两部分共21卷。(3)《圣录》,也称《圣文集》、《杂集》,共有11卷。

此外,依据犹太教的经典而编纂的犹太教法典《塔木德》也在犹太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彻底的一神教是圣经时代以色列人对西方文明的一大贡献。神无形无体无相,才会使其成为一神教。神为什么会是无形无体无相呢?犹太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可能为耶和华造神像。后来,先知阿摩司“不再关心偶像崇拜,而是进一步关心一神教的含义”[12]。一神教的信仰不断拯救了犹太人:“以色列尽管经历了失败和放逐,但还是幸存下来,这不应归因于任何气筒因素,而应归因于其独特的一神教形式——它是连接这一时期与以前的线索,而且是进一步发展已定形的古代犹太教世界观的源泉。”[13]犹太人认为,以色列是尊奉上帝统治的“唯一的一个民族”。上帝超验于自然与历史,[14]同时游荡于万物之中。犹太教与基督教有许多不同点。首先,犹太教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是不同的。基督教认为圣父与圣子的性质是一致的,所以是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和圣灵)。而犹太教的上帝是无体无形的,没有三位一体之说。

其次,犹太教和基督教对人的命运的理解不同:犹太教认为人是肉与灵、善与恶、现世与来世的统一,犹太教绝不转向禁欲主义。人的力量来源于上帝。上帝充溢整个世界,灵魂充满人的整个身体,使得“人越伟大,则其冲动越大”,个人越是强有力的努力,上帝就越是对他进行帮助,个人就越能征服罪恶的冲动。让上帝充满你的身体,罪恶的冲动就不会再操纵你了。可以说,犹太教是追求不禁欲的一种人生哲学,认为罪恶冲动不可和身体相同一,善的冲动不可和灵魂相同一。恶的冲动导致性欲,女人是诱因。但在犹太教那里,认为适度的性生活是必要的,无妻的男人无乐、无福、无善,爱妻胜于爱己。犹太教还吸收了个人不朽的概念,并不贬低此世的价值,人可自由地择善弃恶,生命的长短并不依赖于人的美德,而是靠运气。上帝将帮助人类获得自由。这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人生哲学是极不相同的。

在人与上帝的沟通上,基督教(主要指东正教和天主教)靠的是神父,而犹太教靠的是人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人是罪人,罪人需要赎罪。在基督教那里,人的赎罪需要中间人(即神父),而在犹太教那里则依据人与上帝之间的契约,人不守约就要受罚,人若经过受罚,上帝必然守约拯救他。犹太教徒认为,人有能力实行忏悔并直接令上帝满足。犹太教最独特的精神就是它的契约精神,这是其他许多宗教所没有的一种重要的宗教精神。犹太人认为,契约(berit)是一项严肃的诺言,对签约的双方上帝和选民都产生约束力。契约是存放在圣殿及定期公开宣读的规定。契约简直就是犹太人的律法。契约代表正义,主宰着人间的道德和法律。在契约中,保护和拯救其选民人类,是上帝的义务,同时是人类的权利。而基督教的上帝只有权利,选民只有义务,所以耶稣只有听上帝的指令赴约。

由于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基督教保留了犹太教的一些精华。这是这两种宗教相同或相似的地方:第一,罪孽与赎救的性质是相似的。两者都认为上帝救世。第二,在创世之前便有《托拉》,在此世之前存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第三,两者信仰都认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第四,上帝鼓励人行善,做合乎道德的事情。

犹太教的最后一个信条是:上帝将使死人复活,并使人全身着装,复活将在以色列之地发生。人复活后,有两条路可走,完美的有道德的人立刻升入天堂,作恶多端的罪人马上堕入地狱。升向天堂的人,将头戴花冠,端坐宝座,享受天堂的光辉。人们将不再吃喝,也不生育,没有嫉妒,没有仇恨,也没有敌意,人的精神将获得永久的安息。进入天堂的人的最大享受是,与上帝本人一起研究托拉的秘密。

总之,犹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集中体现在其宗教信仰上,就是只有犹太民族的宗教把人的希望和黄金时代放在未来而不是过去:“其他古代民族都相信有一个黄金时代,但他们所说的黄金时代是在过去。只有犹太民族认为黄金时代在未来。这个运动将随着救世主的降临而告终——和以前的宗教相比,这是一种真正的革命思想。” [15]犹太民族的这种对未来情有独钟的特色,正是犹太教的特殊本质所在。

二 犹太教的礼仪与节日

在犹太教《律法书》中规定了犹太人所遵循的各种礼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生活中,要守安息日(即星期六)。教职中设有拉比、阿摩拉、加昂等级别,负责执行犹太教规及阐述《圣经》、律法和神学。

《律法书》中规定,通常男孩在出后的第八天要行割礼;5岁起就要开始学习《律法书》;13岁的男孩及女孩要在会堂里行成年礼;除安息日、节日在犹太会堂里参加礼拜外、平日的早晨、下午和晚上都要做祈祷。

称作“大卫之星”的六角星刻在犹太会堂及各种宗教用品上,也是当今以色列国旗的标记,它象征着自由与幸福。其次,九臂烛台(有的七臂或八臂)也置于犹太会堂或犹太人的家庭之中,它的意义是以纪念公元前165年犹太人起义的胜利。

此外,传统的犹太人家庭的门口还挂有盛律法书经句的小匣子,以用作犹太家庭的标记。

(2)在日常生活中,依据《律法书》,犹太人当遵守饮食禁忌,如规定植物、禽类都可食,而兽类中只准吃分蹄反刍类的动物(即牛、羊),水生动物中凡无鳍、无鳞的不能吃。服饰方面,规定赎罪日和逾越节一般穿白袍(当作丧服),祈祷时围上有流苏的围巾,以表明遵守律法,有的还把“经匣”佩戴在身上,以表明抵御魔鬼的侵害及受到上帝的保护,正统的犹太教徒平日戴黑色的无檐小帽,妇女入会堂时要戴头巾。在婚姻方面,正统的犹太教徒一般不愿与外族通婚,也不主张独身,并认为子女是上帝的赐福;婚礼结束时,新郎以摔破一只酒杯象征耶路撒冷圣殿的被毁和犹太人的大流散;离婚要经双方的同意,并在拉比主持下,男方给女方离婚证明书,方可解除夫妻关系。在丧葬习俗方面:相信灵魂不灭,人死后,尸体洗净用白布包裹,放入棺内,尽快送往公墓安葬。

犹太教的主要节日有:(1)逾越节(Passover),在犹太教历的尼散月(即公历的三四月)14日起举行,连续8天。(2)赎罪日(YomKippur),在犹太教历的正月初十,教徒在当天要祷告、禁食、祈求上帝的宽恕。(3)五旬节也称收获节,在公历的五六月间举行。(4)住棚节(Sucoot,也称收藏节),在犹太教历的7月(公历九十月间)15日开始,连续7—9天。另外,还有普珥节(Purim),新年元旦(公历的10月初)等。

三 当代犹太教徒的分布

全世界约有犹太教徒1800万人左右,分布在12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约有600多万人,以色列约有500多万人,苏联境内约有300万人。其中的84%是阿什肯那齐人,10%的犹太教徒是东方犹太人,4%是塞法尔德人。

把犹太人分为阿什肯那齐人、塞法尔德人和东方犹太人,是以文化背景和习俗为标准。这是把正统派划分的三类。

阿什肯那齐人(Ashkenazim)是传统上流散在中欧或东欧而后来移居美洲、南非和澳大利亚的犹太人。早在2000多年前犹太人亡国后,就有大批犹太人从以色列地区流散到西欧、中欧各国。在欧洲中世纪,犹太教徒被视为“出卖耶稣”的罪人和“异教徒”而受到迫害,所以西欧和中欧的犹太人被迫向东欧迁移。后来到了18—19世纪俄罗斯等国掀起反犹浪潮,部分犹太人又再次被迫远渡重洋移居美洲、澳洲和南非等地。阿什肯那齐人虽然是正统派,但信仰的虔诚却比塞法尔德人要弱得多,而非信仰者和只遵守传统律法的人却很多,所以在其犹太社团的内部宗教活动比较开明和自由,联系也较松散。阿什肯那齐人拥有自己的犹太会堂、拉比法庭和大拉比,礼拜也有自己的一套仪式。

塞法尔德人(Sephardim)主要指流散于南欧地区和巴尔干半岛的犹太人,后来也有相当部分回归到以色列。历史上西班牙就曾是犹太社团非常活跃的国家。自15世纪开始,这里的犹太人受到宗教裁判的迫害,大批流散到意大利、荷兰、巴尔干半岛的希腊、加利福尼亚、北非地区和土耳其。他们在外表上和阿拉伯人相似,但文化较低,多从事体力劳动,经济及社会地位较阿什肯那齐人要低得多。塞法尔德人大都属于正统派,和阿什肯那齐人相比,多数是犹太教信仰的虔诚者。其中也有不少狂热分子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反对宗教改革,主张严格遵守犹太律法,建有自己的犹太会堂和宗教学校,并支持自己的宗教党派。

东方犹太人,其语言较为复杂,散居于北非、中东伊斯兰教国家地区,在印度和中国也有一少部分。东方犹太人和阿什肯那齐人不同,与塞法尔德人相同,在宗教生活中比较虔诚,多为正统派,严守教规。东方犹太人一般文化水平较低,政治上又比较保守,反对政府当局,只是在利库德集团执政时支持政府当局。后来东方犹太人积极参与政治,并在政府军队中取得重要的地位。

以色列建国前后,犹太人开始从世界各地大批移民到以色列,仅仅从苏联移民去的犹太人就有近50万。阿什肯那齐的犹太人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批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成为响应犹太复国主义号召的坚定分子和核心力量。由于阿什肯那齐人文化水平和经济社会地位较高,所以成为以色列建国时期的第一代领导人。在以色列建国前,有一部分塞法尔德人回归巴勒斯坦。随着阿以争端的不断升级,大批的塞法尔德人从近东和北非等地移民到以色列,使以色列的人口总数大增。另外,东方犹太人于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浪潮中,部分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大量移民于以色列,包括也门的全部犹太人、有色的犹太人和埃塞俄比亚的黑色犹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