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尚象制器”:发明创造哲理的完备
发明创造,有灵机一动,也有系统哲理的指导;后人的发明创造多为灵机一动,源头先贤的发明创造靠的是系统哲理的指导。
阅读《周易·系辞下》的发明创造,有心的读者肯定会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即每一项发明创造后面都会有四个字注释——“盖取诸A,盖取诸B,盖取诸C,盖取诸D”。这里的ABCD,指的是某一卦的卦象。
卦象,能够指导器具的发明创造吗?
可以肯定地回答:毫无疑问!
如果说卦象可以指导器具的发明创造,那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
明白了卦象的母源以及古今中外的一系列事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第一,卦象的母源在天文。天文,是一个大宝库,有无穷无尽的宝藏。开普勒天文三定律演化出了牛顿力学,以牛顿力学为开端演化出了现代物理学,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在天文。第二,卦象表达的是天文历法。在中华大地上,天文历法是百子百科的理论基础。第三,八卦表达八节,八节对应八方。八卦将八节八方(时间空间)统一在了一起。一切从时空中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第四,卦象中做人的哲理,例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卦象中做人的哲理没有错,做事的哲理会错吗?第五,查阅诸子百家,没有一家不论天文历法的。兵家言,不知天文是不足以为将。医家言,不知天文是不足以为工(医生)。第六,卦象属于抽象符号,抽象符号既有严格的规定性又有无限象征性,这“两性”可以启示人的无限联想。所以,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军事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面对卦象都会做出自己专业领域的解释。总之,卦象中有天理有人理也有发明创造之理。
《周易·系辞下》记载了发明创造的事实,它的上篇与下篇多处记载了发明创造的哲理。在《周易·系辞传》中,发明创造的哲理已经精美而完备。精美而完备的发明创造哲理,可以归纳为三句话:尚象制器,触类旁通,道器转化。分述如下:
1.尚象制器。圣人有四道,这是《周易·系辞上》的界定。尚象制器,为圣人四道之一。圣人制器,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尚象”之下的成果。
何谓象?先请看《周易·系辞传》这四个论断:
其一,《周易·系辞上》:“在天成象。”
其二,《周易·系辞上》:“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其三,《周易·系辞上》:“见乃谓之象。”
其四,《周易·系辞上》:“天垂象。”
以上四大论断论象,论出的是形象之象。天地可以论象,昼夜可以论象,凡是看得见的一切都可以论象。总之,天地万物即是形象之象。凡是眼睛看得见的,都可以称为象。“见乃谓之象”与“天垂象”,指的就是眼睛看得见的象。眼看得见,手摸得着的,同样可以称为象,例如小花小草,小鱼小虾;例如水火;例如太阳月亮。
何谓象?《周易·系辞传》中还有三大论断:
其一,《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
其二,《周易·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其三,《周易·系辞下》:“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以上三大论断论象,论出的是抽象之象。
第一、第三个论断告诉后人,象在八卦中。换言之,八卦就是象。抽象之象的八卦,表达的是四时八节,是四面八方。天文论四时八节,地理论四面八方。天文地理,被八卦融合为一体。四时八节属于时间,四面八方属于空间;时间空间被八卦融合为一体。一切从天文地理中来,所以天文地理可以论一切。一切从时空中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理解了这两点,再看八卦中蕴含有尚象制器(发明创造)的哲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抽象之象中隐含有奇偶之数。《周易·系辞下》:“阳卦奇,阴卦偶。”《黄帝内经·灵枢·根结》:“阴道偶,阳道奇。”阳奇阴偶,阴阳可以论奇偶。奇偶之数重要吗?请看西方哲学家、数学家的两个论断。“一切都是数,数的关键是单双。”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至理名言。“0是无,1是上帝,0与1创造了世界。”这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至理名言。知道了奇偶之数的重要意义与根本意义,再看由奇偶之数组成的八卦中蕴含有尚象制器(发明创造)的哲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形象之象启示的发明创造,这里有两个例子:一是东方的鲁班发明木工之锯;二是西方人发明螺旋桨飞翔仪。木工使用的锯,是鲁班根据带刺的草叶发明的。在中华大地上,这是众所周知的民间故事。带刺的草叶,形象之象也。由草叶演化出木工之锯,古之仿生学也。枫树的果实借助其翼状附件旋转下落会飞得很远。在西方的中世纪,有人受这一启示,发明了陀螺飞翼式玩具。枫果,形象之象也。由自然生物植物而器具,西方仿生学也。
《周易·系辞上》:“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眼睛看得见的是象,手摸得着的有形之物是器,由看得见的象制出有形之器,将有形之器具普及至天下人民使用,如此制器者即可称为神。这一论断首先揭示的“由象而器”的仿生学,第二揭示的是器对天下的重要作用,第三揭示的是对制器者的敬重。尚象制器,这里的尚象,所尚的是形象之象。
在《周易·系辞下》,凡是“盖取诸A,盖取诸B,盖取诸C,盖取诸D”的发明创造,都是尚象制器的结果。尚象制器,这里的尚象所尚的是抽象之象。由卦象而二进制,所尚的仍然是抽象之象。
仿生学,所仿的只是形象之象的一种象。尚象制器,所尚的是形象之象与抽象之象的两种象。
2.触类旁通。这一成语,这一哲理,源于卦象。《周易·系辞上》:“八卦而小成,引而申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触类”一词发源于此。《周易·乾文言》:“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旁通”一词发源于此。
八卦之中,隐含有“天下之能事”。能事,能工巧匠之事也。真正认识了八卦,并在此基础上触类延伸,就会有“天下之能事毕矣”的结果。
八卦的源头,在天文在太阳历的八节。表达八节是八卦的天文意义,表达八方是八卦的地理意义,启示人的发明创造则是八卦的人文意义。明白了八卦的源头在天文在太阳,再理解其中隐含的“天下之能事”就会有顺理成章之感了。
触类旁通最好的实例,莫过于从解牛之技到养生之术的转换。《庄子·养生主》记载了一个善于解牛的庖丁,解牛之时动作像舞蹈,解牛之声像音乐,一把刀解牛上千头,历时十九年,从未磨过却又锋利异常。惠文君称赞庖丁解牛的“技”达到了顶峰——“技,盖至此乎”。庖丁解释,这不是纯粹的技,首先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道,然后是由道进乎技。惠文君听后说,我懂得养生了——“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解牛,属于杀生。杀生,与养生在形式上截然相反,在根本上却完全相通。根本相通点,就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现代西方的成果,出于实验室;在早期的中华大地上,成果出于模型基础上的推理。八卦,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模型。“盖取诸A,盖取诸B,盖取诸C,盖取诸D”的发明创造,全部是在自然哲理基础上的延伸。
3.道器转化。道器并重,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道器并重,《周易·系辞下》是这样描述的: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何谓事业?进行道器转化,由道理转化出器具,最终将道理与器具一并教与天下人民,如此方为事业。“只问有没有,不问该不该”的奋斗之后有了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时下将此界定为事业。如此事业,显然与道器转化之事业不在一个层面上。
《圣经》解答了两大根本问题:“宇宙如何发生”与“人生如何度过”。《周易》解答了三大根本问题:除“宇宙如何发生”与“人生如何度过”之外,还解答了“如何发明创造”。《圣经》的基础只有一个字——神,《周易》的基础是两个字——道、器。
中华先贤以道为依据论证问题,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中华文化、中医文化,以及诸子百家。诸子百家论证的问题不同,但“以道论之”的论证方式却完全一致:儒家以道论礼,道家以道论德,兵家以道论兵,阴阳家以道论历,医家以道论医……在诸子之前之后的中华大地上,茶有茶道,剑有剑道,棋有棋道;品茶者论道,舞剑者论道,博弈者论道,这些都是“以道论之”在各个领域的延续。从自然之道出发,可以提出与解答成千上万的问题,这就是道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一个道字为何有如此威力?这是道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道,有两个出处:一是太阳;二是太阳月亮。《管子·枢言》:“道之在天,日也。”这一论断告诉后人,太阳可以论道。《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又:“阴阳之义配日月。”这两个论断告诉后人,日月可以论道。道在太阳里,道在日月里,这就是道可以论证一切问题的根本奥秘。
在中华文化里,奇数一可以代表道。《韩非子·扬权》:“道无双,故曰一。”一,是道的代名词。一就是道,道就是一。明白了道理,明白了大一,就可以论证一切问题。与“以道论之”相似相通的“以一论之”,演化出了一句句至理名言。这里选择八句,供读者欣赏:
其一,“言一而知百病之害。”(《黄帝内经·标本病传论》)
其二,“问一类而以万事达者,谓之知道。”(《周髀算经·陈子模型》)
其三,“持一而不失,能君(群)万物。”(《管子·心术下》)
其四,“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戒》)
其五,“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以道论尽。”(《荀子·非相》)
其六,“通于一而万事毕。”(《庄子·天地》)
其七,“知一即无一不知也。”(《文子·九守》)
其八,“欲近知而远见,以一度万也。”(《鹖冠子·度万》)
认识“一”,可以把万般事情办好。
认识“一”,可以把百病之害医治好。
认识“一”,可以无一不知。
在没有实验室,没有仪器的条件下,中华先贤之所以能够解答那么多问题,奥秘就在于他们明白了道理。东西方所走的路,完全不是一样的路。东西方所持的方法,完全不是一种方法。道路之外还有道路,方法之外还有方法。路不同方法不同,两个不同,孕育了“我之所以是我”的中华民族,产生了利用自然而不毁坏自然的中华文明。历史业已证明,西方近代的成果,有利于眼前,有害于长远,有利于具体,有害于全局。利用自然而危害自然,是西方近代发明创造的基本特征。道器转化,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有合不合道理即“善不善,该不该”的价值判断,这与西方实验室里只问“是不是”不问“该不该”完全不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