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1.完善经济素养教育内涵

中国经济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对于经济素养教育内涵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经济素养教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对于金钱的管理和消费教育领域,且使用名称表述不一,如理财教育、财商教育、金钱观教育等。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对这些概念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本书通过对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展开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美国重在以“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大领域经济学知识为核心内容展开的经济素养教育,即关注学生在经济生活中学会运用经济学的“推理范式”。

注重从知识经济时代蕴含的知识、管理和创新三大核心要素入手对经济素养教育进行重新界定,有助于完善经济素养教育内涵体系。知识经济时代的突出特点赋予了经济素养教育新的内涵:在经济素养教育的知识层面,不仅要强调显性经济知识的教学,同时也要重视隐性经济知识的影响,即经济学原理与经济伦理学、经济心理学等内容应相互交叉,协调作用;传统的经济素养教育强调培养对金钱的管理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概念被扩大到对知识的管理、对时间的管理、对于个人信用的管理等方面;经济素养教育的创新体现在应改变以往经济素养教育机械化和教条化的教育形式,关注信息技术和后现代知识观的影响,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解构,强调对话,使创新精神融入整个经济素养教育过程中。

2.构建经济素养教育体系

蔡元培说过,人才为国之元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也提到,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从根本上讲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人才的培养水平上。[19]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新的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经济素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必备的素养之一。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中国的经济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体系,而美国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以美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策略等环节,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经济素养教育的一般规律,以期为中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素养教育体系。

(二)现实价值

1.有利于国家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其中的“绿色消费自觉”为经济素养教育提供了政策依据。2015年7月,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2015年12月2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也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建议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虽然不是经济素养教育的专门政策法规,但其中隐含着对于经济行为和经济品质的关切,为经济素养教育的提供创造了政策条件,也使经济素养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知识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经济,人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多种素养的综合养成。经济素养教学活动既要培养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也要培养一定的数理分析、逻辑运算、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经济素养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知识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环节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同时也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经验。[20]对于中小学生的发展来说,经济素养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掌握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决策能力,为今后有效从事经济活动,享受品质生活奠定基础。经济素养教育不仅仅是经济学知识的教育和学习,更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教育,具有多重意义:认清财富的本质,形成正确的获取财富的观念,养成诚实守信、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工作观念;认清经济社会的运行机制,在工作中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并且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人的综合素养,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知识经济是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自然资源面临枯竭,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如何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有限的资源消耗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发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力量,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最大化现有资源的价值。经济素养教育将经济知识、经济管理、经济创新作为培养未来人才储备的主要目标,这些基本的素养和能力是推动科技发展、促进科技成功转化的重要推动力。一方面,通过技术的力量,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了充分的网络化、信息化、高效化;另一方面,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经济生产活动的开展实现了绿色发展的目标,人类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而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的人才必不可少,这需要我们更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需要个体具备符合时代背景的经济素养,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中国中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思想政治”课程中增添了经济素养教育内容,尽管这些内容在结构体系和组织原则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已经开启了经济素养教育正规化发展的进程。中国没有出台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经济素养教育政策,没有专门的经济素养课程标准和专门的教学大纲,高等院校也未对职前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门的经济素养教学培训,社会上更没有出现相应的经济素养教育组织,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国中小学经济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经济素养教育的成功开展会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