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冤种警官搭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5章 蛛丝马迹与“灯下黑”理论

河岸的风带着水腥气吹过,我和李大普面面相觑,只剩下浑浊的河水和那张模糊的照片。巨龟消失了,留下了一屁股谜团和一台差点报废的分析仪。我低头看着屏幕上那个复杂的图案,它像病毒一样在我脑海里疯狂复制、旋转、试图与之前所有的碎片拼接。右下腹的老朋友准时打卡,钝痛感清晰而固执,仿佛在嘲笑我的徒劳。

回到我的临时分析室——其实就是杂物间腾出来的一角,空气里还弥漫着消毒水和旧档案的味道——我将那张珍贵的照片导入电脑,开始进行增强处理。动物园爆炸现场找到的那几张烧焦的实验记录纸摊在一边,上面的字迹大多模糊不清,只有几个词顽强地存活下来:“生物信标”、“巨龟”、“祖马龙活性因子”……以及那个反复出现的签名:“观察员J”。这些线索像散落的珍珠,而我需要找到那根串起它们的线。

J的签名很特别。我把它扫描进高分辨率图像分析软件,放大,再放大。笔画流畅,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节奏感,像是高速思考时留下的痕迹,却又在收笔处透着一丝刻意的停顿。既有工程图纸般的精确角度,又有艺术签名般的洒脱弧度。这绝不是一个只懂代码或者只懂生物的人能写出来的。我甚至无聊地尝试用不同的字体库去匹配,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纯属浪费时间。

结合动物园实验室里残留的设备——几台用途不明的声波发生器,还有一些沾着不明有机物的神经元探针——以及记录里提到的“情绪共鸣频率测试”,J的专业领域逐渐清晰:神经声学、跨物种信息交互。这两个领域都属于前沿中的前沿,涉及的技术壁垒高得吓人。我们警局,乃至之前的“先驱生物科技”,明面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更让我头疼的是J的加密方式。从恢复的部分电子记录碎片来看,他用的加密算法简直是个四不像。基础框架似乎借用了某种极其老旧、几乎被淘汰的军用加密逻辑,安全性并不算顶级,但他在里面嵌入了……类似巴赫赋格的对称结构?数据块的排列、密钥的生成方式,都隐隐透着一种复调音乐般的和谐与复杂。解密过程不像是破解代码,更像是在解读一首结构诡异的乐谱。我花了整整两天试图逆向这个算法,结果只搞出了一堆乱码和更严重的头痛,右下腹的痛感都快被这股挫败感盖过去了。

就在我对着屏幕上那堆鬼画符快要抓狂的时候,门被撞开了。李大普顶着他那标志性的、仿佛刚被高压电亲吻过的鸡窝头冲了进来,手里还捏着半个啃得坑坑洼洼的苹果。“布布!我悟了!”他眼睛瞪得溜圆,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嘴里的苹果渣差点喷我屏幕上。

“你又悟什么了?悟出那只龟用的是WiFi 6还是星链了吗?”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试图把他的脸从我的显示器前推开。

“格局小了不是?”李大普得意地晃着手指,“我说的是J!观察员J!他肯定就在我们身边!你想想,最高明的猎手,往往是以猎物的姿态出现的!这叫什么?灯下黑!懂不懂?!”

我揉了揉太阳穴,感觉神经突突直跳。他的“灯下黑”理论听起来像是哪个地摊文学看来的,但……又隐隐戳中了某个被我忽略的点。

不等我细想,李大普已经开始了他的“嫌疑人”大点兵:“你看档案室的老刘,天天抱着个保温杯,里面泡着红枣枸杞,慢悠悠地踱步,像不像在用老年迪斯科的节奏发送秘密指令?还有前台那个小张,见谁都笑得跟花儿一样,那笑容背后,指不定藏着什么致命毒针!哦对了,还有食堂打饭的王师傅!每次给我打红烧肉手都抖得厉害,那绝对是在用抖勺功传递摩斯密码,告诉我红烧肉里有窃听器!”

“……”我决定暂时屏蔽他的噪音,调出警局内部以及几个相关合作单位的人员名单,特别是那些能接触到敏感信息,并且可能具备潜在技术背景的人。范围太大,信息太少,但我必须从某个地方开始。理性,逻辑,这是我的武器。

筛选进行到一半,李大普不知道从哪里摸出一个U盘,神秘兮兮地插到我的备用电脑上。“试试这个,我从一个退休老刑警那淘来的‘笔迹心理分析软件’,据说能看透人心!”

我本想嗤之以鼻,但看着屏幕上毫无进展的排查表,鬼使神差地,我把J的签名样本导入了那个界面古早、图标像素化的软件里。进度条慢悠悠地爬着,最后弹出一个分析结果,关联词包括:“逻辑严谨”、“艺术倾向”、“高度压抑”,以及……“对植物有特殊情感依恋”?

植物?这什么跟什么?J难道是个一边搞神经声学一边研究光合作用的怪咖?这线索歪得有点离谱了。

李大普一直伸着脖子在旁边看,一看到“植物”两个字,他猛地一拍大腿,苹果核都飞了出去:“植物!我就说!技术科那个小王!王博!天天对着他桌上那堆肉乎乎的玩意儿自言自语,眼神温柔得能化出水来!那几盆多肉绝对是他的‘通讯天线’!你想想,他平时沉默寡言,埋头敲代码,人畜无害的样子,完美符合‘灯下黑’理论!最不像坏人的,就是他!”

技术科的小王?那个戴着黑框眼镜,说话细声细气,存在感低到经常被人忽略的“佛系码农”?他确实喜欢养多肉,桌上一排养得生机勃勃。但这和“观察员J”能扯上什么关系?李大普的脑回路果然异于常人。

然而,就在这时,我的邮箱弹出一封内部邮件通知——

“为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数据传输稳定性,全局网络将于下周进行系统底层升级,由技术科负责具体实施。邮件末尾特别提到,核心加密模块的更新与部署,将由技术骨干王博工程师全权负责。”

王博?核心加密模块?这时间点……未免也太巧合了。

我看着邮件,又看了看旁边唾沫横飞、坚信自己已经锁定“盆栽杀手”的李大普,右下腹的钝痛似乎都变得不那么清晰了。一种荒谬又带着点兴奋的预感悄然升起。

李大普这个疯子,这次……该不会真的蒙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