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的类型
过敏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过去由于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不甚了解,只能根据接触过敏原后发病时间的快慢,将过敏分为快发型和缓发型两个类型。这种分类方法只是根据发病快慢这一表面现象而确定,完全没有涉及发病机制,在临床上没有太大的意义。
随着对过敏反应发生机制的进一步了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型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1963年盖尔和库姆斯提出的四型分型法,即Ⅰ型过敏反应、Ⅱ型过敏反应、Ⅲ型过敏反应和Ⅳ型过敏反应。
Ⅰ型过敏反应
Ⅰ型过敏反应的主要特征是发生迅速,机体被过敏原致敏后,再次接触同一过敏原后数小时内即发生临床反应,大部分在15~20分钟内发生,最快的甚至不到1分钟。引起Ⅰ型反应的过敏原可通过吸入、食入、注射等方式进入人体。
Ⅱ型过敏反应
Ⅱ型过敏反应,抗原是靶细胞自身的组成部分,或是吸附于靶细胞上的外源性物质,如细菌、药物。抗体是免疫球蛋白G或免疫球蛋白M,偶尔为免疫球蛋白A。抗原抗体反应在靶细胞上发生,并直接破坏靶细胞。Ⅱ型过敏反应常发于血细胞,导致血细胞减少,它也可能与某些类型的肾炎有关。
Ⅲ型过敏反应
Ⅲ型过敏反应,抗原抗体在血液中形成复合物。根据抗原抗体比例不同,所形成的复合物大者可为吞噬细胞所吞噬;小者可在肾小球中滤出,再经尿排出。其结果是复合物被成功地消灭,机体受到保护,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
Ⅳ型过敏反应
Ⅳ型过敏反应,抗原首先致敏T淋巴细胞,被致敏的T细胞再与抗原作用,导致细胞免疫反应,释放出多种淋巴因子,导致组织损伤。这类反应发展缓慢,其典型例子是结核菌素反应。皮肤接种结核菌素后,要过24~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出现反应。
四大过敏类型反应的抗原、抗体、发病机制及其临床表现,详见“四大过敏类型发病机制及临床举例”。
四大过敏类型发病机制及临床举例
注:IgE为免疫球蛋白E, IgG为免疫球蛋白G, IgM为免疫球蛋白M, IgA为免疫球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