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动环节
提问:肖老师您好,您刚才讲到新媒体,我想问一下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会不会消亡?或者它怎么去拥抱新媒体?
肖明超:我认为传统媒体并不会消亡,过去这么多年,我们都说一个新的媒体出现,好像另外那个媒体就完蛋了,其实不然,新媒体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传统媒体一些形式和方式。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讲的是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属性,去改变资讯内容的生产方式和传递方式。比如,现在很多杂志都在做数字化,都在做新媒体,所谓的要在APP Store里面弄一个杂志封面去销售,但发现不一定能够做得好。比如《南都周刊》,如果将它原封不动地放在苹果上边,那么整本杂志就只可能是一张一张的图片。但是APP杂志上面可以把这张图片变成视频,点一下可以看一段视频。
另外一点是,如果看到这个内容很好,就可以分享给别人,比如随时分享到微博,可以评论。这个就是新媒体的属性,传统媒体应考虑如何利用这种属性,去重新组织内容的生产。比如现在很多的传统媒体要编出一份报纸,编出一份杂志非常痛苦,总编也很痛苦,我们发现很多时候是总编直接决定了一个杂志的风格,或者一个媒体的定位。但是现在的新媒体实际上是让更多的人来创造。办时尚杂志,你的品位和对时尚的把握还是有局限的,是不是可以让大众参与,让大众给你提供内容,自己只不过做一个筛选和整合平台,然后传递。通过手机,通过网站,通过iPad等等的应用,然后去做。我觉得传统媒体不会消亡,但是可能会转变它的信息生产、组织、传递和给用户的模式,甚至包括通过不同的终端到达用户。当然还需要探索怎么定价,其实已经有一些媒体开始探索了,包括我们看到的《纽约时报》,它的整个网络版的收费等等。发现它做了数字化之后,对它的传统媒体不仅没有带来损害,而且带来了很多新的价值,因为很多人依然喜欢传统媒体这种感觉。
提问:有了微博这个媒体,怎么通过微博促进人际关系更加友好,更加真诚,向更好方向发展?或者人和人,朋友更多了,对人际关系有什么帮助?因为现在这个社会人和人打交道,我觉得人际关系挺复杂的,能不能促进人际关系的良性循环?
肖明超:我们讲微博叫弱连接的平台,其实人跟人实际上强连接不见得好,天天在一起总是会烦的。微博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和很多人建立这种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可能深,可能浅,你也可以走得更近,也可以不想走得更近,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想让这个关系,比如说品牌,我们讲品牌也是一个人,假如说大家的关系要更加和谐,实际上很简单,你还是在这个平台上面,你要真正地去展露自我。这种自我要更加亲民,要以比较低的一种姿态去展示自己。现在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都会要别人的微博去看,甚至前两天还有人跟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人要给他介绍一个女朋友,说要不要见面,他提了一个要求,有没有微博?我先看看她的微博。不管怎么样去写,一个人,即便他在表达思想,也可以看到他表达思想的风格。人就是这样,你讲话讲多的时候,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我相信每个人在微博上面写每一段文字的时候,是要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随便就写,除掉那种把QQ和微博搞错了的人。微博是能够加强你的人际关系的比较好的平台,比如你可以认识更多的人,微博可以通过兴趣的搜索建立这种关联。另外一点,你跟别人如果有更多的互动,别人也可以跟你有更好的关系。甚至你面对别人的批评,也可以很淡定。就像李开复讲的,很多人都怕被人骂,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如果人家骂你,你可以不理,他天天骂你就会觉得没意思。所以很多人骂你的时候,是希望你回应他,你不回应他,就可以避免这种冲突的发生。
提问: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利用新媒体是不是可以加速一个新品牌建设的周期或者过程呢?
肖明超:我觉得是可以的。为什么呢?当然关键还是看你的产品的受众群,如果你产品的受众群是那些老媒体的核心受众,是40岁以上的可能就会比较难。但如果是主流群体,互联网主流消费群,我认为通过一些营销活动是可以做到的。实际上已经有几种模式,如一些人把团购当作一种很重要的新品推广平台,团购可以让你以比较廉价的方式去体验,让更多人尝试到新品。另外麦当劳做的卖咖啡营销,就用了新媒体,这种新媒体是怎么做的呢?它把所有公交站牌,比较核心的公交站牌加了一个设备,打出一张优惠券,拿这张优惠券可以到麦当劳餐厅喝咖啡,五美元咖啡可能你只需要一美元就可以了,很多人就去了,感受了这种卖咖啡的方式,很快咖啡的品牌和新品影响力就做出来了。通过有主题的活动,与电商、网购结合,以及户外的一些结合,我觉得能够使一个品牌迅速地产生影响。
提问:如果用一个新的概念去影响别人,比如我们公司现在做家商教育。因为发现很多家庭或者朋友都有情感上的困惑与苦恼,或者在经营家庭中遇到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家商”这样的概念,怎样才能快速地让比较多的人认知和了解这个概念,这在新媒体运营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方法?
肖明超:你这个是一种类似培训文化的产品,这种产品实际上需要把你这个概念做成一个大家都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就好像我们讲情商、智商,各种各样的“商”,你是不是能把这个概念提升起来。另外一个,你应该跟一些品牌主结合。有很多品牌都有这种需求,比如我们知道玫琳凯一直在强调女性要独立,它同时也是在强调家庭。你是不是找一个与这些品牌之间的结合点,然后共同去影响它的消费者。
另外一点,通过互联网,比如微博等可以做很多教育。有很多微博会讲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能不能把你的这些内容和这些理念变成大家乐于传播的东西,在这个上面带上你的品牌,比如你的文化品牌,或者你的教育品牌所传递的精华,然后再加一些你的营销活动,或者你的产品介绍等等。
提问:传统的广告公司如何应对新媒体变化和新媒体在价格上的竞争?
肖明超:我觉得现在大部分传统的广告公司都很重视数字媒体、互动营销,这会给它带来很大的变化。传统广告公司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创意和媒介是合一的;第二个阶段创意和媒介是分开的,因为传统媒体采买非常容易,而且有很多成熟的评价指标,电视、报纸、杂志都很容易采买,那时候创意公司和媒体公司是分开的。但是我认为在数字营销背景下,互联网时代创意和媒介是要合并的,只有合并才能产生价值。比如你投放网络视频,假如只是单纯地在网络视频上投一个品牌广告,就可能没有太大效果,但是如果能够顺便带来一场互动活动,甚至整合线下很多媒体做活动,做传播的话,就可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其实在这个阶段,更加需要一些营销策略,一些规划,包括一些互动营销的方法和技巧。要往这个方向转型,我认为需要去抓一些核心,要去了解互联网整个未来变化的方式和路径,这里面包括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对不同数字媒体平台的应用,你要说效果评估,现在虽然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但是互联网的效果其实比传统媒体更有预测力。为什么?因为有很多技术,比如说电商品牌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测定,因为可以从它的路径、行为轨迹里面知道这个人点了什么东西,有没有到我的网站。你看戴尔,戴尔所有地方做的广告,都是一个不同的800电话,很快就知道这个电话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