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新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梦想。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深情地说:“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既是对历史承诺的庄严回应,又是吹响新时代前进的号角,充满了共产党人的自信,再现了共产党人的担当,兑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
那么,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与努力?不同历史时期取得了哪些进步与成就?未来30年,中国共产党又将如何带领全国人民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
所有这些疑问,在下文都会找到答案。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战胜了各种困难,经受住各种风险的考验,缔造了丰功伟绩。中国社会的进步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人民过上了从未有过的好日子,中华民族真正走上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1.1921—1949年,经过28年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和提供了前提条件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正当人们处于彷徨之际,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使他们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在革命艰难困苦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被奴役、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结束了100多年来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就为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与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
2.1949—1978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由此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任。肃清反动残余力量,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建立了新中国国营经济;废除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在中国的经济特权,收回了长期被帝国主义控制的中国海关;进行取缔银元投机的斗争,打击了非法囤积生产生活资料等投机行为。至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城乡人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实现了根本好转。
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地制度改革,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指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改革运动。至1952年年底,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废除旧社会各种陋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此外,党和政府还迅速采取坚决措施,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社会痼疾。经过三年的努力,曾经在旧中国绵延不断的娼、赌、毒等社会病毒,被基本禁绝,社会面貌、社会风尚为之一新。
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个基础上,中共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历史上称之为“三大改造”。至1956年年底,全国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的任务基本完成,私营工商企业的绝大多数都已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我国最终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后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1978—2012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中国走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开放是一个全新的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取得突破的,其标志就是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改革取得突破的鼓舞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打破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一统天下的格局,改变企业原先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的所有制格局。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行动纲领。以此为标志,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改革同步,对外开放工作也正式启动,并逐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开放新格局,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
1992年秋,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和基本框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来说,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告别了“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进入全面系统推进的新阶段。此后20余年,中国的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党在继“小康”社会目标之后,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目标。随着温饱和总体小康实现后,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即:在21世纪头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努力,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对此目标进行确认,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基础之上,党的十八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更具明确政策导向、更加针对发展难题、更好顺应人民意愿的新要求,以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
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锐意推行改革,不断求实创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进展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让中国人激动的口号。2012年1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提出“中国梦”。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时,他还强调,“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体现了国家、民族、人民、个人的共同理想,是凝聚改革发展动力的最大公约数。
一切伟大的事业,总是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不断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励精图治、攻坚克难,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期待,推出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迈出坚实步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有了重大进展。
精心设计民族伟大复兴路线图。目标越是接近,任务越是艰巨,中国共产党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提出,实际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规划了新的战略路线图。
宏伟蓝图已展现在国人的面前,接下来的艰巨任务就是把它一一变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际上,这里已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障民族复兴的实现。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在实践中提出并逐步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其中,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大战略目标,也是党确立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就不能有序运行;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用新发展理念推动民族复兴事业大发展。历史和实践表明,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也不会一成不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向世界展示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中国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和着力点。近年来,全党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新发展理念,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良好氛围,健全完善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有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据权威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这一组组靓丽的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用全面深化改革撬动民族复兴事业的车轮。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具有突破性和先导性的关键环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勾画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角,新一轮改革大潮涌起。五年来,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及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速,改革举措出台的数量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推动法治改革方面,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防止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依法治国,深化立法、执法、司法公开,拓宽人民群众参与、表达、监督渠道,更加注重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广用民力,使法治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创造性实践中;用立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在繁荣发展文化方面,推出300多项文化体制改革举措,重点难点改革实现突破,基础性制度改革框架基本确立;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违法犯罪打击力度。加强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突出贡献;中国绿色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报告;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经验,正在为全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诸如此类成绩举不胜举,不再一一叙述。总括起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以来的几年,党中央共审议通过360多个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大部分已经落地,“四梁八柱”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司法体制、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公立医院、生态环保等关系民生的改革举措纷纷落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之所以取得重大进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毫不动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毫不动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各个领域的改革与发展,都同党的坚强领导分不开。五年来,党中央的权威显著增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意识大大加强,各级党组织及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为牢固,党中央决策的贯彻落实力度明显加大,集中统一领导有了实质性突破。所有这一切表明,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地位更加巩固,党凝心聚力共创伟业的领导力更加高超。五年来,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持反腐败零容忍全覆盖,“打虎”“拍蝇”“猎狐”毫不含糊,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监督体系,探索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有这些重大举措,极大地净化了党内政治生态,赢得了党心民心,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代以来的五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的五年,是中国发生着历史性变革的五年,也是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五年。伟大的成就与深刻的变革充分表明,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离中国人越来越近。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战略部署
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当然,这并不说我们可以坐以等待,可以毫不费力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是对所有共产党人的告诫。
那么,为什么说离目标越来越近,阻力和困难却越来越多,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苦却越来越大呢?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当今世界面临很多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地区热点问题不断,局部战争依然存在,恐怖袭击阴霾笼罩世界,人类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尤其是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并开始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对现有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但是,有少数国家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崛起,千方百计对中国进行防范与遏制。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环境,如何更好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激烈多变的国际社会中赢得主动,不断开拓中国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扩大国际规则的制定权和话语权,既捍卫自身权益又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如何更好地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防范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另一方面,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艰难曲折,需求动力减弱和成本推动共同作用,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任务十分艰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农业基础地位不够牢固,现代农业建设任务艰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的任务更加艰巨。农民增收的基础很不牢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政府刚性支出增加。民生领域面临很多挑战:教育领域存在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倾向、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高考改革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市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有待改善,财税体制改革需要加快。与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政府改革和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破解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难题?如何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再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效卓著,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很多得到了有效解决,但一些问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得还不彻底,一些问题还可能再冒出来,必须继续努力,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看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执政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要有效化解党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危险,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完善规范、健全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既使已经发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更加深入有效的解决,又有效防范新的矛盾和问题滋生蔓延、有效防范已经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反弹复发。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如何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与挑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无法回避的,对伟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而直接的影响。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付出更大的艰苦和努力,想出更新更好的办法,制定出更科学更实用的战略。
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揭示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怎样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把党对历史使命的认识提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部署。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用中国精神团结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伟大的梦想,呼唤着伟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意味着物质上的强大,而且还要有强大的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振奋全民族的精气神,把13亿多中国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万众一心,朝着共同的梦想一起使劲。同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想,用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团结广大海外同胞,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集更大的力量。
宏伟蓝图与战略部署,都只是推动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第一步。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再宏伟的蓝图也只是空想,再美好的梦想也难以变为现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因而,在日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伟大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带头发扬实干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接力奋斗。唯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指日可待了。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伟大梦想的最为关键时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展望未来,唯有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才能不断续写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壮丽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才能不断为世界发展提供新经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