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山上山下
七月的哈拉和林,太阳还高高地挂在天空,离吃晚饭的时间尚早,随行的厨师也刚刚安顿好行李,埋锅造饭,且得等一会儿呢。
“上山去,”罗新倡议,获得一致拥护,大家尾随着他,来到西山脚下。有一条路直通山顶,通往山上的路边中央脚下有钢筋围栏。围栏中间是一个像磨盘一样的底座,上面架着像大炮模样石柱。石柱呈男根状,对准两山之间。据说这是额尔德尼召的喇嘛们,觉得两山之间,好似女阴,阴气太重,有碍风水,特地制造了这门粗壮的男根,用来镇压山阴,以求改变风水态势。到底有无作用,显然不得而知,不过这里早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据说是来哈拉和林游客必到之处。
小山顶上有一处建筑遗址,因为没有带长皮尺,我简单步测了一下,大约是52步×38步,估摸着有千十来平方米,呈长方形状,原来的土墙,基本上只剩下墙基。遗址中有12米×10米的房址,周围布满砖瓦,长方形的砖似乎没有什么时代特征,瓦片的内侧有布纹,与清代砖瓦没有什么区别。这处建筑遗址,大概是清代卫戍山顶的一处小城障。具体坐标,北纬47°18′69″,东经102°51′136″。
帝国的首都
哈拉和林突厥语是黑石头的意思
13世纪窝阔台时代筑成
但成吉思汗就决定此地为帝国的首都
山顶上的赑屃碑座
碑座据说是元代的石碑已无存
爱国的蒙古人将半截花岗岩石碑插入其中雕刻着蒙古国徽
山顶上最值得看的是石碑碑座。碑座似用花岗岩制成,高55厘米,只是露出地面部分,宽141厘米,长220厘米,背上的碑槽72厘米×45厘米。原碑当然已无存,现代人在碑槽中插一块红色花岗岩,上面雕刻着蒙古国徽。
碑座整体像龟形,头前伸,四足着地有力,背上刻有龟甲纹样,造型不错,专业术语称“赑屃”。据说这样的龟座在哈拉和林共有四件,都是元代遗物,其中三件是成品,一件是半成品。完整的碑座在哈拉和林都有精确的位置,半成品则在无人知晓的深山里。
回来后的一天,随手翻检日本学者白石典之的《成吉思汗的考古学》,看见了那个半成品碑座的照片,据他说在距哈拉和林大约15公里的鄂尔浑河畔。碑座只是个毛坯,头部平齐,通体只有龟形的大模样,背部中央只凿出长方形碑槽,没有足爪。
半成品碑座的发现表明,那几个碑座,都是在当地制作的,用就地取材的花岗岩雕成碑座,或许在原产地先进行粗加工,再运至哈拉和林仔细雕刻。工匠则可能是从中原地区征调来的汉人工匠,碑座显然是按照汉式传统来雕刻的。
远远眺望额尔德尼召,天色渐暗,我们心满意足地下山了。
晚上9点,开始晚饭。有红烧牛肉、红红的罗宋汤和米饭。只是不锈钢的餐具质量太差,一摸两手乌黑,定睛一看,是广东汕头市潮安县制造的。中国人的出口策略绝对有问题,向蒙古等国出口的东西质量最差,“中国制造”简直就是次品的代名词。
9点47分,意犹未尽的我们,分乘两辆普罗钢来到鄂尔浑河畔。著名的鄂尔浑水从脚边哗哗流过。河面不是太宽,五六十米。大约是上游下雨的缘故,河水非常混浊。不远的杭爱山,在晚霞照耀下,红红一片,瞬间映红了黄昏流淌的河面,很有点蒙古人心中圣河的感觉。李肖他们从吐鲁番带来的哈密瓜,这时派上大用场,大家就着湍急的流水声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