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王弼注】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辱等,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
【严复批】通章“若”字皆作“如此乃”三字读。
道家以天下为己任的观念很重,不亚于儒家。前一章说“载营魄抱一”,再看此段“宠辱若惊”,就可明白。而学术思想分家,是后人所为,古人自己并不分家,都是讲道,都是道。
“宠辱若惊”,我们受人一宠一辱就惊了。《老子》这就像说我们一样,人家拍我们一个马屁也若惊——人家宠我们了;有人批评我们一下子也若惊——人家辱我们了。
所以一个人没有定力不行,佛家讲“戒、定、慧”,我们就很赞成。修身必有所戒,一个人没有“戒”很难达到“定”,没有“定”绝达不到“慧”。等儒家讲“定、静、安、虑、得”,一开始就自“定”入手。为什么要从“定”开始?因为,“修”就是把不好的东西砍掉,砍东西就有所“戒”;既然“修身”就要砍东西,自然也有所“戒”。等把不好的东西砍去,当然“定”了。
佛家从外国来的,谈修身讲“戒、定、慧”,有一个“定”。儒家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修身讲“定、静、安、虑、得”,也有一个“定”字。可见修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都必须经过一个“定”,没有“定”不行。
为什么“宠辱若惊”?不就因为我们不定吗?人家一夸奖就高兴,也不管是什么人夸奖,夸奖你的都不如你,那“夸奖”做什么用呢?辱你也一样,人家辱我们,至少也看对方是什么人,有多大分量。总之,只要我们“定”得住,宠辱在我们身上发挥不了作用;人家之宠辱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就因为我们自己没有定力。所以,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境界,宠辱都“若惊”。这几句话若能真懂,在社会上无论怎么乱,就像说“天门开阖”(第十五章),无论如何开阖都镇得住。反过来说,如果自己没有这个定力,那就没有办法了。
再看严批:通章“若”字皆作“如此乃”三字读。为什么“宠辱如此乃惊”“贵大患如此乃身”,言人之所以惊,最重要的就因你有个身,自己觉得自己的臭皮囊太可爱,因此人家一说杀你,你把姓都改了(老师此例,意有所指)。同样的,就因为我们有这个“身”,所以就怕大患。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宠为下”,宋龙渊本作“宠为上,辱为下”。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那些“宠辱若惊”的都是下级的人,所谓“宠为下”;上焉者,哪里还会“宠辱若惊”。一个人若是宠辱若惊,那还有什么了不起呢?像有些人恨不得三岁娃娃夸他也高兴,说:“你看,小孩也知道我是好人。”那除了表示自己下贱,有什么用呢?这里娃娃不以年龄计,有些人八岁是娃娃,八十岁也是娃娃,同学自己玩味。
何谓贵大患若身?
【王弼注】大患,荣辱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此句因问,重申上文之意。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王弼注】由有其身也。
此承上问以答,答得极好。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为什么大患在身呢?就因为我们有这个臭皮囊——身。如果把臭皮囊看作粪球,那还怕什么呢?社会上一般人为什么没有成就?就因为把臭皮囊看得太重要,为了保存臭皮囊,让臭皮囊满足,什么坏事都做了。既然坏事都做了,那还能成就什么呢?
及吾无身。
【王弼注】归之自然也。
“及吾无身”,等到把自己这臭皮囊看得不值钱,无所谓了。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王弼注】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
“吾有何患”,此承上句言,如果我们把臭皮囊看得不值钱,无所谓了,那还有什么大患呢?
要是没有大患,就应该按照真道来做事,应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所以然者,就因为没把“身”看得太重要。我们不把“身”看得太重要,就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那时候就有真我,像那些革命先烈就有真我,他们就没把臭皮囊看得重要。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我这回就把我自己的身视为天下;“若可寄天下”,那这就把天下事寄托在我身上。天下事不是每一个人可以担当的,必得他自己没有“身”了,然后才可以寄天下。以白话来说,必得到无我的境界,把自己的臭皮囊看得无所谓了,然后才可以把天下寄给他。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王弼注】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他认为他爱身是为了天下,“若可托天下”。白话来说,一个人要做大事业,想救国救民,必得把臭皮囊看得不值钱。
比如人家“畏民以死”(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要是不怕死,那怎样?“畏民”就没有用了。总之,一个人必得忘了我,才可以“寄天下”,才可以“托天下”。如果一般人,“寄天下”“托天下”给他,岂能有用?他临死还要回头看太太有没有哭呢?历史上汉奸走狗莫不以“有身”而来。
此章当注意:“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他贵什么?贵以身为天下,贵身是为了天下——“若可寄天下”,我们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这个人。“爱以身为天下”,他爱他的臭皮囊是为天下——“若可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