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中医丛书:唐诗与中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梦游天姥吟留别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成语“摧眉折腰”即源于此。

天鸡: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棵大树叫桃都,树枝绵延三千里,树上栖有天鸡,每当太阳初升,照到这棵树上,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都跟着它叫。熊咆龙吟殷岩泉: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白鹿,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这里的鸡、熊、虎、鹿均为常用中药。

 

中医观点

1.鸡

(1)鸡肉

【来源】鸡肉,为雉科动物家鸡的肉,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功用】中医认为,鸡肉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生精填髓之功,《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虚,暖胃,强筋骨,续绝伤,活血调经,拓痈疽,止崩带,节小便频数,主娩后虚羸”。《本草纲目》言其“补虚劳羸瘦,治消渴,中恶鬼击心腹痛,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虚损诸病”。

营养分析表明,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1.5倍、猪肉的2.5倍、羊肉的2倍,而脂肪含量较低,仅为牛肉的1/20、羊肉的1/24、猪肉的1/49,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及维生素等,为产妇、年老体弱、病后恢复期患者的佳肴。《随息居饮食谱》言“以骟过、细皮肥大而嫩者胜。肥大雌鸡亦良,若老雌鸡熬浓汁最佳。乌骨鸡滋补功优”。

中医用鸡治病,颇有讲究,一般认为,公鸡、母鸡药效略有不同。公鸡,性属阳,善补虚弱,用于青壮年男性患者为宜,且公鸡为发物,故长疮疡、皮肤瘙痒、体质过敏者、大便秘结、口腔溃疡者不宜选用。母鸡,性属阴,有益于老年人、妇女、产妇及体弱多病者,若滋补以母鸡为宜。入药则以乌骨鸡为宜。《本草纲目》言“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皆乌者,肉白乌骨者,但观鸡舌黑者,入药更良”,选用时可供参考。鸡尾部有一个凸起的实质体,称“法氏囊”,是一个淋巴器官,它是贮存各种病菌及癌细胞的大仓库,食用时应去除。

(2)鸡内金

【来源】鸡内金,又名鸡金、炙内金,为雉科动物鸡的砂囊的角质内壁,剥离后洗净晒干,研末生用或炒用。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平,入脾、胃、小肠、膀胱经,有健胃消食,固精止遗、化石通淋之功,本品消食力强,且能健运脾胃,可治一切饮食积滞,为健胃消食之良药。《本草纲目》言其“治小儿食疳,疗大人淋沥,反胃,消酒积,主喉闭乳蛾,治一切口疮牙疳诸疮”。《神农本草经》言其“可治泻痢”。《名医别录》言其“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胃激素,角蛋白等,人口服后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高,胃运动机能增强,排空加速。鸭内金也有类似作用。老年人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小儿脾常不足,常食鸡内金,可健运脾胃,消食化积。

(3)鸡鸭肾

【来源】鸡鸭肾,即鸡的睾丸或鸭科动物鸭的睾丸,俗称鸡肾、鸭肾,统称鸡鸭肾。

【功用】中医认为,鸡鸭肾性味甘、温,入肝、肾经,有补益肝肾,生精疗萎之功,适用于肾虚阳痿,早泄等。加拿大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家禽睾丸具有延缓性衰老的作用。研究表明,家禽睾丸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一定量的雄激素和锌元素,对睾丸发育不良、阴茎生长迟缓、短小者,有促进作用。中年男子食用家禽睾丸,可防止性功能过早衰退。有趣的是,家禽睾丸不仅能增强男性性功能,延缓性衰老,对女性,尤其是绝经期的妇女也有治疗作用,可提高性功能,延缓性衰老。

2.熊

(1)熊肉

【来源】熊肉,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肉。

【功用】中医认为,熊肉性味甘、温,入脾、肺、肝经,有补虚损,强筋骨之功。适用于脚气,风痹,手足不遂,筋脉挛急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补虚损,杀劳虫。治风痹,筋骨不仁”。《千金·食治》言其“主风痹不仁,筋急五缓”。《医林纂要》言其“补中益气,润肌肤,壮筋力”。

(2)熊掌

【来源】熊掌,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足掌,以宽大、厚实、身干、气腥而不臭者为佳。

【功用】中医认为,熊掌性味甘、咸、温、入肝、胃经,有补气养血,祛风除湿,健脾养胃,强筋壮骨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弱,风寒湿痹,诸脱虚损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益气力,御风寒”。《日华子本草》言其“可御风寒,益气力”。《四川中药志》言其“能除风湿,健脾胃。治脾胃虚,风寒湿痹及诸虚损症”。

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脂肪、蛋白质、总氮等。蛋白质水解后产生天冬氨酸,精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

(3)熊胆

【来源】熊胆,哺乳纲熊科动物黑熊和棕熊的胆囊。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盛产黑熊与棕熊,因此为我国熊胆的主要产区之一。药材行业称吉林熊胆为“东胆”。干燥熊胆呈扁卵形,上部狭细,下部膨大,一般长10~20厘米,直径5~8厘米,色黑或棕绿色,显光泽,囊皮薄,有皱褶,质坚硬,破开后,断面纤维性。囊内藏有干燥的胆汁,呈块状、颗粒状或稠膏状,通常以颜色金黄、明亮、味苦回甜者为佳品。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苦、寒,无毒,入肺、肝、大肠、心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痉之功。适用于热黄,暑泻,小儿热盛惊风,痔疮、目赤云翳等。

熊胆中主要含有胆汁酸类,另外,含有胆甾醇及胆汁色素。胆汁酸主要为熊去氧胆酸,水解则生成牛磺酸及去氧熊胆酸,此外,尚含主体异构体鹅去氧胆酸及胆酸。熊胆有健胃、镇静、镇痛、促进胆汁分泌等功效。去氧熊胆酸具有促使疲劳物质的分解与排泄,增加维生素B1及B2的吸收作用。

(4)熊鞭

【来源】熊鞭,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雄性外生殖器,以体大、粗壮、无残肉及脂肪者佳。宰杀雄牛时,取出阴茎和睾丸,洗净鲜肉,或去掉周围的肉或脂肪,撑直晾干或烘干备用。

【功用】中医认为,本品性味甘、咸、温,入肾经,有温阳益肾,生精补髓之功,适用于肾虚腰痛、阳痿、精冷,妇人宫寒不孕等。

 

养生提示

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医学研究表明,日有所思,夜则有所梦。人人做梦,夜夜做梦,甚至不会说话的婴幼儿,根据客观检查结果,他们睡着时也会做梦。如果你有8小时的睡眠,大约就有90~120分钟是在做梦。人们白天的思虑或者愿望,有时会在梦中出现。因此,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生理学家利用脑电图、肌电图等现代技术对大脑的生理活动进行研究,发现人在睡眠时,脑子发出的电波仍然在活动。这些脑电波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频率较慢的慢波,另一种叫快波。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互相交替出现,一般每晚要出现4~6次。一夜内慢波睡眠只在总睡眠时间中占1小时还不到。快波睡眠时,脑子的血流量比慢波阶段要增加30%~50%,脑电图表现类似觉醒的波形,因此,这时最容易受到记忆、个人周围环境和生活体验(包括看到的、听到的、读到的、脑海中苦思冥想的)以及外界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形成欢乐的、忧郁的、奇异的或恐怖的各种形形色色的梦境。每次做梦平均时间不到10分钟,有些可持续20~35分钟,个别最长的梦境可达两个多小时。

人的梦境可能与白天耿耿于怀的某些愿望密切相关,尤其是白天所不能满足的愿望。一个学生在考试前夕睡眠时,很容易做有关考试的梦。如果一个人强烈思念着他的亲人,那么在晚上神经细胞仍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即使在睡眠时也没有得以充分的抑制,从而继续处于活动状态,因而产生了相应的梦。

做梦还可使你灵感顿发、杰作频出。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梦中看到了他正在研究复杂的苯的化学结构,想出了用六角形的环状结构表示,牛顿常在梦中解决问题,门捷列夫在梦中完成了元素周期表的最终定稿工作,谢灵运梦中得到“池塘生春草”的佳句,秃卡儿在一次梦中构思出一些有关方法论、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新的基本概念。根据调查,英国剑桥大学有70%的科学家承认在梦中得到过帮助。日内瓦大学的69位数学家,有51位认为梦能帮助解决某些困难的算题。由于这些学者白天长期极度用脑,专心于某一工作,即使他们在睡眠时,工作过的大脑某些部位仍处于兴奋状态,大脑思维可能集中到此问题上来,因此,梦常常使人获得意想不到的“灵感”。这些梦境的“灵感”,都是学者们在清醒时常年累月刻苦钻研、日思夜想辛勤劳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