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精神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民间叙事故事

鄂温克族民间叙事故事是指那些创作体例、文学体裁、情节组合、结构特征、表述形式、语言风格、叙述内容等方面区别史诗、神话的民间文学作品。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叙事故事不只是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内容也极其丰富。鄂温克族民间叙事故事,往往以某一特定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他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表现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渴望,同样表达出对假恶丑的蔑视,对黑暗、苦难、悲惨、不幸人生和社会生活的嫌憎、唾弃、仇视。他们是在人类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岁月里,用这些本民族独特的文学艺术手段创造的充满真善美与美好心愿及生活信念的民间文学作品、文学力量、文学生活,不断洗礼、不断净化、不断提炼、不断升华、不断丰富本民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境界。这就是鄂温克族民间叙事故事文化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整体而言,鄂温克族民间叙事故事里,以现实生活中神妙趣味、滑稽可笑、喜闻乐见的事情,或有深刻内涵、有生活哲理而使人感触很深、影响很深、穿透力很深的事情为引子,用文学艺术夸张、超脱、烂漫和深度故事化、戏化手段创作的内容较多。当然,其中也有一些虚构的故事情节。不过,和神话故事相比,其中虚构的故事情节要少得多。鄂温克族民间叙事故事大多同猎人与动物、爱情与家庭、英雄人物有关。

1.猎人与动物的故事

我们掌握的资料及分析研究表明,鄂温克族民间文学故事中,紧密联系生活的内容或者说完全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确实有不少,涉及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而极其丰富。由于这些生活类叙事故事绝大多数跟鄂温克族早期生产活动和生活内容有关,所以其中反映他们早期狩猎生产生活和早期畜牧业生产生活活动内容的情节最为突出而鲜明。

说到鄂温克族猎人的生活故事,自然同其早期的狩猎生产生活活动,以及作为狩猎对象的各种野生动物无法分开。换句话说,他们早期的狩猎体裁故事,要以狩猎生产生活和猎人及其狩猎对象作为故事的核心、主线、主题、主人。不过,我们分析现已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时,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狩猎故事中描写猎人和猎物之间出现的激烈矛盾或深仇大恨,或表述争斗场景的内容不是太多。与此相反,表现猎人和猎物之间的友谊、情感、和谐相处的内容或情节却有很多、很复杂、很生动、很感人、很丰富,甚至一些情节非常深刻、非常感人,催人泪下,使人深思。从中感悟,人类与自然万物间自古以来存在的互敬互爱与相互无私的奉献,使人归于原初、回归生命的摇篮、归于远古文明。毋庸置疑,这些以猎人和动物为题材的故事,同样给人增添一种力量、一种创造的力量、一种创造比人类童年更加美好未来的情感冲动、思想冲动。甚至让人去幻想从人类的童年直接进入无限美好的未来社会,很难让思想回到现实生活中。或许这就是文学的力量,是文学本身应该有的影响力和存在价值。

如上所述,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有很多以猎人和动物为主人公的妙趣横生、生动活泼、滑稽逗笑、引人入胜的情节与内容。所有这些,很显然与鄂温克族早期从事的猎业生产活动,以及在辽阔的草原上从事的畜牧业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他们在长期的狩猎和放牧实践中,对于家养的牲畜或作为猎业对象的野生动物的生理结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营养成分、经济价值等均有很深入的了解。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猎人和野生动物间有了不同程度的情感。很有意思的是,鄂温克族猎人和动物故事中,作为狩猎对象的野生动物,除了具有野生动物的习性,也具有人的属性和特征;既表现了动物社会质朴简单的结构关系,又表现了人类社会生活极其复杂的结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猎人与动物故事里出现的动物,基本都被赋予了动物与人的双重特性,甚至具有动物、神、人的三重特性。例如,鄂温克族中广泛流传的《猎人与老虎》和《孤儿与黑熊》等故事,都表现出了这一文学艺术本身富有的独特文学风格、文学特点、文学魅力、文学影响力和价值内涵,给人们留下无尽享受与美好生活的憧憬。比如说,《猎人与老虎》里就讲道:


一位善良的猎人,由于不愿过多猎杀野生动物,没有完成官府强迫他上交珍贵野生动物毛皮的任务,被官府打得遍体鳞伤扔到深山老林里,让老虎把他活活吃掉。猎人被扔进深山老林后,身上的伤口不断化脓,又得不到任何食物,生命垂危之际,身边来了一头体型庞大的老虎。这时,善良的猎人心想:“老虎,你把我吃了吧,反正我也活不下去了,何况我还猎杀过你的许多兄弟朋友。”奇怪的是,老虎趴在他的身边,一点儿没有伤害他的意思,而是不断地伸出左前爪子让他看。这时善良的猎人才看清楚,在老虎左前爪子上深深地扎进一根粗大的木刺。粗大木刺扎得很深,扎了有一些日子了,它的左前爪子肿得又圆又粗。别说踩地行走,就是碰一下就刺心的疼痛。善良的猎人几乎明白了老虎的意思,它是来向他求救的,祈求猎人给它拔掉要命的粗大木刺。善良的猎人,几乎用尽全身的力量,从老虎的左前爪子上拔掉了木刺。老虎为了报恩,用自己的舌头舔愈了猎人的伤口,还每天给善良的猎人拿来各种野兽肉,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从此,老虎和善良的猎人交上了朋友,老虎经常给猎人送来各种珍贵毛皮,从此善良的猎人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在另一个故事《孤儿与黑熊》里,也描写了相似的情节。


有一个孤儿,同村里的几位老猎人一起到山上去打猎。到了晚上,猎人们在山上临时搭建的“仙人柱”里休息时,在他们的“仙人柱”里来了一头爪子上扎着木刺的大黑熊,那些老猎人中有的来不及开枪便弃枪而逃,有的被这突如其来的情景吓昏了过去。只有那个又瘦又黑的孤儿没有任何的恐惧,他几乎从大黑熊的目光中看到了某种祈求与渴望。当他鼓起勇气走近大黑熊时,它并没有伤害他,而是用没有受伤的前爪轻轻地抚摸孤儿的头。孤儿再次鼓起勇气,用尽自己所有的劲,从大黑熊前爪上拔下了给它带来致命痛苦的木刺。拔下前爪上的木刺后,黑熊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孤儿、离开猎人们临时搭建的“仙人柱”走回了山林。又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那些被大黑熊吓晕过去的老猎人慢慢醒了过来,被吓跑的老猎人又胆战心惊地回到了‘仙人柱’,他们看到孤儿没有死,还完好无损地站在他们面前,感到很奇怪和不可思议。因为,他们都以为孤儿早被大黑熊吞到肚子里或被撕碎。结果,万万没有想到,他还活得好好的,身上一点伤痕也没有。老猎人们向孤儿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孤儿就给老猎人们一五一十地讲了他和大黑熊之间发生的所有事情。他们听了孤儿的一番讲述,都半信半疑。在他们看来,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除非是孤儿被大黑熊吓傻了在胡说八道。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孤儿头脑很清醒,还看到从大黑熊前爪上拔下来的带着熊血味的木刺。不论怎么说,还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老猎人就在奇怪、疑惑、不安中迎来了第二天。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大家吃过早餐正要准备出发时,大黑熊神不知鬼不觉地又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给孤儿送来了许多名贵猎物。从此往后,大黑熊成为孤儿的好朋友,经常给他送来山珍美味和名贵野兽皮毛,使孤儿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我们通过这两个生活叙事故事,可以看出鄂温克族的生活故事比史诗故事和神话故事更加贴近生活,相对而言虚幻内容较少,主人公一般都是现实中的人和野生动物,而且野生动物往往被赋予人的情感、思想特征。

鄂温克族的猎人与动物故事中,也有赞美野生动物的智慧与勇敢,表现它们头脑灵活、随机应变、迅速敏捷的生存本领的情节。比如说,在故事《充满智慧的梅花鹿》里讲道:


很早以前,深山老林里生活着一位很有经验的猎人。有一天他打猎时,打伤了一头正在奔跑的梅花鹿。后大腿严重受伤的梅花鹿,拖着受伤的大腿钻进桦树林里不见了。有经验的猎人就顺着梅花鹿滴血的路,很快走到一口喷涌而出的泉眼。他感到很奇怪的是,梅花鹿滴的血到泉眼边就不见了,他顺着泉水流动的方向走了一会儿才看到梅花鹿健壮奔走的足印。他十分纳闷,大腿受重伤的梅花鹿,怎么会跳进喷涌而出的泉眼,伤口就马上得到愈合,完全恢复健康状态,就这么跑掉了呢?他越想越想不通,觉得奥秘可能就在泉水上,他就把刚才打猎时,被树枝划破的手用泉水洗了一下,眨眼工夫他手上的伤口就愈合了,皮肤完全恢复了原样。从此往后,该泉眼及泉水的神奇名声不断传开,成为家喻户晓的泉水。人们将它称为“维纳阿尔山”,也就是“维纳河矿泉水”,也有人解释为“感恩的矿泉”或“感恩泉”。后来,不论是谁受伤骨折,甚至患皮肤病、关节病、风湿病、气管炎、眼病、胃病等都到这“感恩泉”来治疗。猎人们都说,这个“感恩泉”是梅花鹿用智慧给人类的奉献。


另外,在《猎获野猪》的故事里也讲道:


曾经有两位猎人到山上狩猎,结果没走多远就遇到了一头很大的公野猪。这头公野猪十分勇敢和有谋略,它见到猎狗就扑上猎狗,见到猎人就扑上猎人,且很有谋略。一位猎人就这样差点被公野猪的獠牙捅死,好在猎人及时躲过了公野猪锋利的獠牙。被野猪吓破胆的猎人正在不知所措时,另一位猎人提醒道开枪打死它,此时他才醒悟过来,想起自己身上的猎枪,拿下猎抢开动扳机打死了那头勇敢又有谋略的公野猪。


从此以后,猎人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遇到公野猪时绝不能手忙脚乱,一定要稳住情绪和心态,这样才能够战胜或猎到勇敢又有谋略的公野猪,否则就会被它锋利的獠牙捅死。显而易见,这两个民间故事赞美了梅花鹿的智慧及公野猪的勇敢和谋略。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也以文学艺术夸张描述的手法,批判了那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极端自私、忘恩负义的人。比如说,在故事《善良的兔子们的悲剧》里,描述道:


早时候,深山老林里生活着一对没有孩子的老夫妻,他们一年四季都以狩猎谋生。然而,老头猎获的食物只能够勉强维持他俩生活。这一年的冬天风雪很大,老猎人连续打猎好几天,连野生动物的毛也没有看见,每天空手出门再空手回来。眼看就没有什么吃的了,老猎人的老婆看他什么也拿不回来,再看袋子里的食物也所剩无几,就把老头从家里赶出去把门死死地从里拴上,老头想进也进不来。没有办法,老猎人只能背起狩猎工具上山,走了大半天还是什么也没打着。他心想,回去也进不了屋,一气之下索性躺在雪地上,想把自己活活冻死。不过,没多久来了一只小兔子,转圈看了半天知道是猎人就跑掉了。没过一会儿又来只小兔子,又围着老猎人转了两圈,心里想了想觉得有些不对劲也跑掉了。没有多少工夫,跑来第三只小兔子,它看了看老猎人就要冻死的样子,赶紧跑回去叫来许多朋友,大家把老猎人扛在肩膀上送回了他的家。兔子发现老猎人的家屋门紧闭,就使劲敲。屋里睡懒觉的老猎人的老婆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赶紧跑到门口从门缝看见一大堆小兔子肩膀上扛着她的老头。她欣喜若狂,赶紧把门打开,让小兔子们把老头抬进来。小兔子们还没把肩上的老猎人放下,猎人的妻子就把门“啪!”的一声关得严严实实。就在这时,装死的老猎人也跳了起来,拿起棍子和妻子把那些好心的小兔子全部打死,并作为盘中美餐吃了个小半年。


很显然,该故事中通过描述老猎人和他妻子狠心杀死一群小兔子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老猎人和妻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讲道义、不讲人性、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同时赞美了纯洁善良、无私奉献爱心的小兔子们美好心灵。

跟上述故事恰恰相反,也有用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文学语言,赞美纯洁善良、性格耿直、忠诚老实、充满爱心的猎人,讽刺、蔑视那些唯利是图、贪得无厌、极端自私、忘恩负义动物的民间故事。比如说,在《猎人惩罚了偷吃肉的小狐狸》中,描述道:


一位十分诚实而善良的猎手,有天狩猎时看到一只将要饿死的小狐狸,他就把可怜的小狐狸揣在怀里带回了家。善良的猎人把小狐狸当作宠物养了起来。在善良的猎人精心养护下,小狐狸一天天幸福长大。有一天,猎人跟小狐狸说,他们为了寻找新的猎场需要搬家,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他还安排小狐狸乘坐最后一辆驯鹿雪橇,拜托它看好袋子里烤干的驯鹿肉和猎获的干肉。可是,自从他们出发后,小狐狸就钻进鹿皮袋子偷吃干肉,它把烤干的驯鹿肉和干肉吃得精光后跑掉了。猎人到了目的地,见自己精心养活的小狐狸不见了,再看袋子里的干肉也都没有了。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精心养的小狐狸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偷。他心想,一定要找到它,好好惩罚它。猎人从皮袋子里找到了一颗门牙,他想这肯定是小狐狸啃干肉时弄掉的门牙。猎人心里很难受,自己精心养活的小狐狸,连一块干肉都没有留下,吃得干干净净跑掉了。他感到又饿又气,什么也没有吃就和衣而睡了。第二天,他到处找自己养活的小狐狸,结果还是从狐狸群里找到了掉了一颗门牙的小狐狸,并毫不留情地将它杀死,用它的皮毛做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


可想而知,该故事通过描述猎人和小狐狸的情感、心理、行为,成功刻画出猎人的纯朴、善良,以及小狐狸的不知感恩、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与该故事密切相关,在《熊和人分家的故事》里,也用讽刺、诙谐、风趣、戏谑及夸张、虚构的文学语言描写了熊的猜忌多疑、心胸狭窄、小肚鸡肠、贪占便宜、自食其果的故事情节。比如说,这一故事讲道:


远古时期,熊和人生活在一起,结果他们之间总是遇到无法沟通的问题和矛盾,问题总在熊的一边。熊一直认为,人老是欺骗它们、看不起它们、欺负它们。所以,常和人对着干,人这么说了它们就反着说,人要这么做它们必须反着做。有一年,熊和人合伙种的土豆丰收了,这时人们问熊:“你们想要土豆地的哪一半?”那些熊听后相互商量完说道:“什么这一半那一半的?我们想要土地上面的部分,地底下的部分归你们!”鄂温克族农民听了感到很可笑,但给它们怎么解释都不管用。在它们看来,土豆田里长得十分茂盛的叶枝肯定很好吃,而长在土地里的土豆肯定不好吃。就这样,鄂温克族农民还没有动手收割农田之前,那些熊把田地里长出的绿油油的土豆叶枝全部收割完拿走了,给鄂温克族农民只留下土里的土豆。结果,由于熊将收割拿走的土豆叶枝都放入洞穴,没多久全部烂掉了,它们没有吃上几口。再说,土豆叶枝也不好吃,它们也不怎么喜欢吃。到了严冬,没有能够充分储存脂肪,加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可吃的东西,熊们险些被活活饿死。

到了第二年,熊和人一起在去年种土豆的农田地上种了谷子,到了秋天收割粮食的季节,鄂温克族农民又问熊:“你们想要农田粮食的哪一半?”那些熊想:“去年我们要了农田的上面部分就吃了亏,今年怎么也不能要农田的叶枝,要就要土地里的根须。”它们商议后逼迫人们把农田地上面部分收割走,最后它们才把埋在土地里的谷子根须一个没留地拔走了。这一年冬天,熊又差一点饿死。到了第三年开春开耕种田时,熊怎么也不跟鄂温克族农民一起种田了,它们认为总被鄂温克族农民欺骗,却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就这样,熊毅然决然地离开鄂温克族农民,去茂密的山林里过上了四处流浪饱一顿饥一顿日子。不过,每当它们想到鄂温克族农民欺骗了自己,就时不时到他们经营的农田里,破坏农田或偷吃已成熟的粮食,以此满足它们打击报复的目的。


不难看出,该民间故事用诙谐、风趣、戏谑的语言,讽刺和责备了疑神疑鬼、心胸狭窄、自食其果的熊,同时赞美了勤劳智慧、忠诚老实、心地善良的鄂温克族农民。当然,也以此故事提醒人们一切问题都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不能随心所欲、异想天开,那样只会自讨苦吃、自食其果。

除了猎人和野生动物的故事之外,在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还有不少完全以动物为题材的故事情节,即人们所说的动物故事。按理来讲,该民族的民间故事里,属于纯动物故事应该有不少,但我们掌握的却没有那么多。起初我们想把动物故事单独放在一个章节里进行讨论,然而我们却没有搜集到多少,所以只能纳入猎人与动物故事的章节里做初步分析。根据我们现已得到的动物故事来看,其中绝大多数是巧妙地利用人格化的文学艺术描写手法赋予动物人的特征,使它们具有人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比如说,在动物故事《山羊和狼》中就讲道:


一只山羊在山上吃草时,遇见了一条大灰狼。狼很想把山羊作为美餐,立刻吞进肚子里,但看到山羊锋利的一对大长角又有些害怕。狼就小心翼翼地靠近山羊后问道:“你那头上的一双角是干什么用的?”山羊骄傲地回答:“是顶死灰狼的利剑!”狼听后吓了一跳,出了一身冷汗。不一会儿,它镇静下来又问山羊:“你下巴下边的那撮毛是做什么的?”山羊同样大声回答:“那是我吃完狼肉后擦嘴用的东西!”狼还不死心接着问:“你肚子为什么在不停地动?”山羊气呼呼地说:“你怎么问个没完,我肚子里边有两只猎狗,他们是为了专门抓大灰狼藏到我肚子里去的,等会儿就出来抓你。”狼越听越害怕,最后被吓跑了。


在另外一个名叫《灰狼与马》的动物故事里,同样用夸张、诙谐、滑稽、讽刺、烂漫的文学创作手法,描写了智勇双全的马欺骗凶残的大灰狼的故事,其中说道:


传说有一只灰狼,看到陷在泥沼里的马感到很高兴,就想把它吃掉。马看到大灰狼张着大嘴越走越近,眼看就要咬住自己的脖子了。就在这十分危急关头,马灵机一动就对大灰狼说:“你先别咬我的脖子,你先把我从出泥潭里拉出来再吃多有味道啊!在泥潭里吃我,你满嘴都会吃进烂泥,多不划算呀!”狼听后也觉得有道理,就用自己全身的力气把马从泥潭里拉了出来。这时,聪明的马又对大灰狼说:“现在我已经是你的盘中餐了,但我尾巴上的泥土太多,会影响你的食欲。所以,你在吃我前,帮我把尾巴上的泥土弄下来。好吗!”大灰狼看了看马尾巴,确实沾满了一大堆泥巴,觉得影响食欲。当它刚刚走到马尾巴处,那匹聪明智慧的马抓住时机抬起后腿狠狠地踹了它一脚,把大灰狼连滚带爬地踢进了好几十米远的泥潭中央,然后高高兴兴地跑掉了。大灰狼被马踢得半死不活,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缓过神来,费了好大劲才从泥潭中央爬出来。大灰狼受到马的欺骗后气得一塌糊涂,但它奈何不得,马已跑得无影无踪了。大灰狼没有办法,在原野上四处寻找能够吃的肉。大灰狼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头两岁的小牛,这次他可是决心无论如何也不放过眼前的美餐。不过,小牛看到大灰狼不顾一切地向它跑过来,正要张大嘴向它扑过来的时候,小牛对他说:“你可别急着吃我,这里离村子太近,万一被我的主人发现了,他可放不过你。与其这样,你还不如骑上我、闭上眼睛,我把你带到远离村里的地方,然后你就可以放心地吃掉我。”大灰狼接受了小牛的建议,它就骑在小牛犊的后背上,同时把双目闭上了。小牛就这样把大灰狼带到了自己的村子,村里人看见大灰狼就要打它。这时狼才知道自己又受骗了,急急忙忙从小牛身上跳下来跑得无影无踪。


还有一个叫《喜鹊与狐狸》的民间故事描述的是狡猾多谋的狐狸,以爬到树上毁掉喜鹊巢穴为由,威胁喜鹊每天送它一个蛋吃。后来,鹌鹑揭穿了狐狸的把戏,狐狸没有爬树的本领,它是为了吃喜鹊送来的蛋在欺骗喜鹊。喜鹊这才明白怎么回事,继续过上了安宁的生活。

从以上三个动物故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鄂温克族动物故事虽然都不是很长,其情节内容也不是太复杂,更非惊心动魄,但其中的含义却十分深刻。而且,同样用十分滑稽、风趣、超脱、夸张的文学艺术语言,揭露了狼的蛮横和愚拙,同时也批判了狐狸的贪婪与狡诈;赞扬了羊、马、牛、喜鹊、鹌鹑的智慧与勇敢。毫无疑问,故事中的动物性格、形象与角色,都根据它们自身的特点,被赋予了人的特征、语言、感情和思想。并且,通过讲述动物间产生的故事情节,揭示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恶者虽然狡猾狠毒、心狠手辣,但在勇敢、智慧的善者面前总会一败涂地的基本道理。另外,我们也明确地看出,创造和讲述动物故事的人,常常站在弱小、善良、纯朴、温顺的动物一边,从而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同情与爱护。

2.爱情与家庭故事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有关爱情与家庭的题材,要比其他题材的故事多得多,其内容和情节也极其丰富。而且,爱情与家庭故事,往往源自现实生活,同时要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其中包含有文学艺术思想的影响与构思,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鄂温克族爱情与家庭题材的故事,虽然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实例为题材,塑造典型人物及其人物性格、情感和思想,但却超越了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性认知。或许这就是文学作品本身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要求,也是能够吸引人心和人的兴趣的主要方面,更是能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鄂温克族爱情与家庭题材故事的语言很生动、有感情、贴近生活,有生活感和真实感。在这里,典型人物形象、人物结构特征、人物动作行为、人物角色场景等的刻画,以及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事、景与故事情节的描绘很细腻、很巧妙、很灵活、很抒情、很感人,完全能够抓住故事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甚至能够抓住故事不同人物的外貌、姿态、服饰、神态等。毫无疑问,这跟该民族的文学艺术的观察力、洞察力、想象力有关。也就是说,他们刻画典型人物时,一般都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情感和个性特征,以及情节细节、非典型人物的现象、场景等衬托出来。再说,他们刻画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有一定普遍性、代表性、鲜明性、突出性、影响力和感染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历史特定阶段的本质属性、阶级属性、意识属性。该民族的民间故事的典型人物,还具有区别于故事其他人物的结构性特征。正因为如此,从不同角色、不同情节、不同场景,去全面细致观察、推敲、思考、刻画典型人物。在描写内容上,鄂温克族爱情与家庭故事主要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同时一些故事情节还出现神灵和妖魔等虚构角色,其目的是吸引人的兴趣,增加故事的感染力。不过,在他们的爱情与家庭故事里,像神灵和妖魔等虚构角色出现得还是比较少。

我们掌握的资料表明,鄂温克族爱情故事大多以美好、幸福、烂漫、理想化的故事情节开始,以凄凉、哀伤、痛苦的悲剧结尾。比如说,《桦树恋人的传说》中讲述道:


一户猎人家,有一位十分美丽的姑娘,谁看了谁都喜欢她,大家都日夜祈福她有一个梦一样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有一年,父亲领着美丽可爱懂事的女儿去探望远处的亲戚,结果没有想到亲戚家英俊善良智慧的小伙子爱上了表妹。就这样两个人谈上了恋爱,美丽的姑娘和爸爸离开表哥家时,英俊善良的小伙子给了表妹自己珍藏多日的玉手镯,并和表妹约定了在额尔古纳河岸边见面的时间和地点。表妹走后,表哥每天都想念表妹,好不容易等来了相约的日子,小伙子简单地准备了行装独自出发。他日夜不停地奔向和表妹相约的额尔古纳河旁。然而,此时姑娘村里的一位萨满看上了美丽的姑娘,决心要娶她为妻。姑娘的父亲也不敢得罪萨满,就被迫答应了这门婚事。萨满不管美丽的姑娘答应不答应,就招来一些恶人准备婚姻宴席。眼看自己与恋人相约的日子就要到了,美丽的姑娘和家里人提出到额尔古纳河边捡韭菜,可父母兄嫂都不同意并为难她,结果姑娘花费不少天才得到他们的允许,历经磨难来到与心爱的恋人见面的地方。然而,由于等的日子太长,加上自己又没带足够的食物,又不敢离开相约见面的地方,就这样她的恋人活活饿死在那里。看到这一情景,她抱着表哥的尸体哭了好多天,然后美丽的姑娘用双手挖了个坑,把自己和表哥一起埋葬在相约的地方。到了第二年,在埋葬她俩的额尔古纳河畔长出了两棵白桦树,后来又长出了许多白桦树。人们说,兴安岭的白桦树都是这两棵最早长出来的白桦树的子孙后代。再后来,就变成了兴安岭一望无际的白桦林。


除了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之外,也有以悲剧式情节开始,以喜剧式情节结尾的爱情故事。比如说,在《孤儿的爱情》里讲道:


过去有个孤儿,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历经了想象不到的许多磨难,可是每次经过辛勤努力即将实现自己微不足道的愿望时,都会遇到无法预料的苦难。比如说,为了吃到一顿饱餐,答应给一家富人在天黑前砍完一大堆柴火,可是偏偏在太阳落山前留下那么一根木柴没有砍完,结果一口饭也没有吃上;他承包一家地主的农田地,说是到了秋天按照约定给地主交粮,结果就在收割的前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冰雹毁了即将丰收的粮田,由此也没有得到自己应该分得的土地;他还给一家牧主当牧马人,苦心经营了几年,牧主马群数量明显增多,等到了合同时间牧主答应给他一匹小马驹,可恰巧当天夜晚牧主给他的小马驹被狼吃掉,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得到。没有办法,孤儿每天独自在河边钓鱼,吃鱼肉过苦日子。

有一天,他却从大河里钓到了一位美丽如画的姑娘。他把她带回家,娶为老婆过上了新的生活。但是,当地富人家的儿子看上了孤儿的美丽老婆,就琢磨着怎样把她弄到手。那臭小子把自己的贪心告诉了父亲,父亲顺应儿子的想法把孤儿叫到家里,让他给他们去找来一块天宫的玉石,否则就把他打死。孤儿回到家,将此事告诉了老婆。老婆跟他说:“这都是那个坏家伙的坏想法,目的是想把你弄走,再来把我抢走,所以你必须快去快回!”并让丈夫到她天宫的家里拿玉石,还告诉了来去的路线和方法。孤儿按照老婆的说的路线到天宫顺利拿到了玉石。并在其母天神的帮助下惩治了恶霸,得到了他们的所有财产,和爱妻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故事的前半部分以实际生活为依托描写了孤儿的苦难经历和人生,后半部用夸张、烂漫、理想化的语言刻画了淳朴善良、一无所有的孤儿收获爱情、家庭、财富的情节。

很有意思的是,鄂温克族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故事里,嘲笑或讽刺人们通过某一具体事项、语言行为或有目的设定复杂多变的困难环境来试探妻子或儿媳对丈夫或家人的忠诚。比如说,在《考验妻子的代价》中描述道:


据说,一位猎人有两个老婆,近日来他时不时地听说两个老婆中的一位偷偷出轨的事情,不过谁也不知此事的真假,或哪一位妻子有出轨行为。有一次,他去狩猎回来的路上,突然想检验两个老婆中哪位对自己忠诚,哪位不忠诚。为此,他就跟同行的猎人说:“你先到我家里,和我两个老婆说我已不幸死了,看我两个老婆中哪个对我忠诚?”同行猎人就按照他说的,先到他家里对朋友的两个老婆说“你们的丈夫狩猎时突然患重病死了!”听了和丈夫同去的猎人的话,又看了他表情,大老婆说:“非常感谢你送来的消息,我都知道怎么回事了,谢谢你!”可是小老婆又哭又叫地晕了过去。那位猎人从她们那里出来后,赶紧跑到躲避两位妻子的朋友身边,把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部讲给了他。他听后气得一口气跑回家里,不问青红皂白地要将大老婆从家里赶出去。

大老婆却十分冷静地给他讲了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出门回来看到婴儿旁边的家猫满嘴都是血,以为猫咬了婴儿,一棒子将多年养的爱猫给打死了。不过,没有想到的是,猫的爪子却紧紧地抓着一只黄鼠狼。这时她才明白自己冤枉了好心的爱猫,误杀了自己忠诚的好猫。第二个故事是一位猎人带着自己喜爱的小鸟去打猎,烈日下口渴得受不了时,想用双手接从石缝里滴下来的水解渴。可好不容易接下来的水还没到嘴里,就被小鸟的翅膀击打洒了一地。猎人一气之下把自己的爱鸟给打死了。然后,再去接滴下来的水将要放入嘴里解渴时,觉得有点不得劲,就抬头看了一下水滴的源处。这时,他才看明白,那是从毒蛇嘴里滴下来的毒液。他十分后悔,在没有搞清楚之前将自己忠诚的小鸟给打死了。听了这两个短故事,她丈夫还是十分固执而狠心地把大老婆赶出了家门。

大老婆被赶走后,小老婆精心照顾丈夫的情景和态度,让猎人更加坚信赶走大老婆是对的,心里对小老婆十分感激和满意。有一天,小老婆突然对他说:“你头发都脏了,我给您洗头吧!”丈夫听了感到很奇怪,怎么有事没事突然要给我洗头呢?并以头皮有伤为由没让她洗。同时,他对小老婆说:“想洗头,你就洗自己的头发!”小老婆虽然不想洗,但又怕得罪丈夫,怕自己心事被发现,就用准备给丈夫洗头的水洗了自己的头发。结果到了夜晚,有一个手持长刀的男人摸黑进来,先是偷偷摸了一下小老婆丈夫的头,没有摸到洗头的湿气就去摸他小老婆的头,发现是湿的就拿刀砍下了她的脑袋赶紧跑掉了。猎人从梦中醒来看到小老婆脑袋没了。这时,他才明白,小老婆为什么突然要死乞白赖地给自己洗头。同时,也明白了大老婆给自己讲的两个小故事的实际意义,他想只有大老婆才对自己忠诚,也为赶走忠诚的大老婆而十分后悔。


另外,在《父亲对儿媳的考验》的故事里,描述了:


一位老人和两个儿媳妇生活在一起,有一天两个儿媳要回娘家,老头想测试两个儿媳的智商,就给她俩各给七尺布,要求每一个儿媳做一件衣服、一床被子、一块抹布。后来,大儿媳妇就给二儿媳妇说:“根据咱爸的要求,用这七尺布我们要做一件身上穿的时候是衣服、晚上身上盖着就是被子、擦桌子就是抹布的多种用处的东西就可以。”就这样,她俩很好地完成了公公交给的任务。还有一次,老头要去钓鱼,他走前又跟小儿媳说:“请你纸里包着火,手提篮里放上水给我送来。”小儿媳正在发愁时,嫂子告诉她:“你把火柴用纸包好,再把倒入水的小水桶放入篮子里给公公拿过去就可以了。”老头见了小儿媳就知道这个主意肯定是大儿媳告诉她的,但他什么也没有说。邻居家的另一名老头,见他总有事没事测试或考验儿媳们的智商,就想治一治这位老头。有一天,邻居家的老头就跟他说:“中午想到他们家里做客,希望他用牤牛奶熬一锅奶茶等他。”听了邻居家老头来家里做客,他很高兴。但他心里犯嘀咕的是牤牛还怎么挤出奶子呢,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有牤牛奶熬奶茶的事情。他心急之下,把此事就跟头脑机灵的大儿媳说了,大儿媳说:“就不用熬奶茶了,邻居老头来时你就躺在被窝里。”到了中午,邻居老头来到家里,看见老人躺在被窝里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头的大儿媳:“你爸怎么了?”她就跟他说:“他怀孕了!”他感到很奇怪地问:“男人还怎么怀孕呢?”大儿媳马上就说:“您也好好想一想,牤牛怎么会挤出奶子呢?”就这样,邻居老头什么都没说,奶茶也没有喝回家了。从此往后,公公不再考验儿媳们的智商来折腾她们了。


不难看出,这两个婚姻家庭故事中,前一个故事利用巧妙、诙谐、智慧又深刻的生活哲理的文学语言,直言不讳地讽刺、批判了糊涂丈夫以装死来测试两个老婆的忠贞,结果把对自己忠贞不移的大老婆赶走,还差一点被三心二意的小老婆送上西天;后一个故事刻画并批评教育了自以为是、自作聪明,总是用各种伎俩来测试儿媳的公公,赞美了忠诚善良的儿媳。

鄂温克族以家庭为题材的故事里,还有不少充分发挥幽默、诙谐、讽刺与批评教育的文学艺术语言的魅力,描写家庭生活、邻里生活中出现的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最后自食其果的家庭故事。而且,作为笑料和讽刺对象的故事主人公往往是家里年岁大的男性老人。比如说,家庭民间故事《花牤牛及喜鹊》讲述道:


从前一位老头跟老伴生活在河边,有一天老头牵着家里唯一的牲畜花牤牛到河边去饮水。这时,一只喜鹊飞落到花牤牛头上影响了它喝水,老头气得就想用手里的斧子砍死喜鹊,然而机灵的喜鹊飞走了,老头却砍死了自家唯一的花牤牛。善良温顺的老太太知道此事后,虽然心里很难受,但什么责备的话也没说。可没有想到的是,自私自利的老头把花牤牛的肉收拾干净后全部拿到游牧包,把内脏留给老婆并把老婆从包内赶了出来,自己把游牧包的门从里封死,开始独自享用花牤牛的肉。老太太怎么敲门也不给开门,无奈之下老太太背起花牤牛的内脏另谋生路去了。她走了很长很远的路,一路上碰见跟她要吃的许多饥饿的野生动物,她毫不吝啬地从花牤牛的内脏里拿出一部分分给可怜的野生动物们。这天傍晚,老太太又遇见了一头饥肠辘辘的老虎,老虎向她乞求一点肉,老太太也没有多想,眼看老虎快要饿死了,就把身上所剩无几的花牤牛内脏都扔给了老虎。老虎吃完跟老太太说:“请您骑在我身上,我把您送到一个好地方。”老太太没细想,就骑在了老虎身上。老虎飞快地奔跑着,不一会儿就到了一个游牧包旁边,然后对老太太说:“就在这里,您下来吧!”老虎把老太太放在游牧包门口就跑没了。老太太打开门进了游牧包,里面有两个大木箱子。就在这时,游牧包外面出现了走步声音。她走到门口偷偷往外看,吓得浑身出了冷汗,原来是游牧包的主人三头六眼的妖怪赶着一群羊,手里还牵着一个小女孩回来了。老太太吓得差点晕了过去,但她还是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勇气杀死了妖怪,领着小女孩,赶着羊群,带着木箱里的金银财宝,来到一个美丽富饶的牧场过上了幸福安宁富裕的生活。不过,老太太心里还是放不下吝啬自私的老伴,她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去看看他,毕竟跟他生活了一辈子。她赶着羊群,赶着装满金银财宝的牛车,带着小女孩踏上了回家的路。走了好多天,才回到自己原来生活的游牧包。可是,她看到的是快要饿死的丈夫,他吃了老婆带来的一些食物,看到老婆带来的金银财宝和羊群,感到十分高兴的同时,为自己当初的自私和吝啬而感到非常后悔。他的忏悔得到了老伴的宽恕和原谅。从此往后,他们把小女孩当作自己的女儿,一家人过上了美好生活。


很显然,该故事通过用夸张、尖刻、锐利的文学语言讽刺和批判了自私自利老头的同时,刻画出了头脑简单、动作鲁莽、极端自私、好逸恶劳的人物形象。

在这里还有必要提到的是,鄂温克族故事《哲黑莫日根》与《敖茹郎的姑娘》等中,反映出了他们早期的家庭生活,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于生活的文学描述来歌颂心地善良、善于奉献爱心的好人,同时批判心术不正、作恶多端的恶人。比如说,在《哲黑莫日根》里,讲述了姑嫂之间的矛盾纠葛。


说从前有一个叫哲黑莫日根的人,他对自己的妹妹十分疼爱,有什么好东西都给她的妹妹。对此他妻子很嫉妒自己丈夫的妹妹,总想找机会害她。结果有一次,她趁丈夫外出打猎的空儿,以玩耍为名让丈夫的妹妹吞了一枚金戒指。哥哥回来后,在院门处没看到妹妹,按理来说他每次打猎回来妹妹都在院门等哥哥。这时哥哥的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他快步走到妹妹的房间,看到妹妹已死在床上,他伤心痛苦不已。哥哥把妹妹的尸体放进小棺材,让一头体形高大的驯鹿拖进了深山老林。

那头驯鹿拖着善良的女孩尸体走到林中一位老人家门口停了下来,那家主人看了看已经死去的女孩,发现她身上还有微弱的体温,同时看到她的嗓子里卡着一个硬东西,老头子就用手掌猛击女孩的后背,结果女孩嗓子受到强烈震动,就从嘴里吐出了嫂子的金戒指,老头子就这样救活了女孩。后来,女孩就成了救命恩人老头子的儿媳,第二年还生了一个胖乎乎的儿子。一天,老奶奶唱摇篮曲哄孙子睡觉时,无意中在歌词里提到了孩子舅舅的名字。路过此地的哥哥跑过来问明缘由,由此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妹妹。后来,哥哥听到了妹妹被害的经过,狠狠地严惩了那位心狠手辣的妻子,和妻子离婚另娶了一位好老婆,并搬到妹妹家边上和妹妹一起过上了幸福生活。


可以看出,这些生活故事,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鄂温克人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以及他们对于真善美的赞赏和对于假恶丑的仇视和批判,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与此相关,也有一些家庭故事中,用很细腻、很生活的文学语言描述邻里或两家之间的矛盾,以此批判那些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的错误心理、错误思想意识和人生态度。比如说,在故事《炫富带来的悲哀》中就说道:


在一个小小的村庄,生活着一个十分有钱的富人,同时也生活着一个十分穷苦的穷人。有一天,这位富人为了在那家穷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富有,就请穷人来家里做客。穷人到人家一看,炕上摆放的饭桌腿底下各垫着一个大大的银宝,把他吓一跳,怎么也没有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有钱的人。再想想自己,连个吃饭问题还没解决好,勉强过着苦日子。他越想越难受,结果一口饭都吃不下就回家了。穷人的老婆见丈夫低着头很懊丧地回来,就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自己看到的和难受的心情都跟老婆讲了。他老婆听后,就安慰他说:“这又会怎么样呢,明天咱们也请富人到家里做客。”穷人听了老婆的话,第二天去请了富人。富人心想,这么穷的人还用什么来招待我呀,去看看吧!就欣然答应,跟着穷人来到他家。富人见到穷人家炕烧得热乎乎的,但没有摆放任何饭菜。不过,没一会儿工夫,穷人家的四个儿子在母亲的指挥下,每人抓一个桌子腿,把一张摆放粗菜淡饭的桌子抬了进来,并就那么抬着桌子站在富人面前,让他和父亲食用桌子上的饭菜。看到这一情景,没孩子的富人心里特别难过。他心想,自己没孩子,就等于没有子孙后代,即使有满屋子的金银财宝又有什么用呢?!他越想越难受,结果没心思吃饭,就托词家里有事回去了。他到家,特别伤心地跟老婆说:“人家虽然穷,但将来有四个儿子养活他们,可我们有满屋子金银财宝,当我们病了、老了却没人照顾我们,死后也没人继承家业,多么悲伤呀!”


毫无疑问,这一故事阐释了人格尊严的平等,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要以实事求是的视角看待问题的根本道理。

3.英雄人物故事

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里有关英雄人物的故事也有不少,问题是这些数量可观的英雄故事在故事情节和内容都跟史诗文学和猎人与动物故事,甚至和神话故事也有不少相同的地方。因为绝大多数是以夸张手法赞美、讴歌猎人英雄的勇敢和胆略、智慧和谋略,并在神灵、神马的帮助下战胜一切磨难、艰辛、挑战,战胜无恶不作妖魔鬼怪或罪大恶极的坏人,获得美好幸福生活的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有如下三个特点。(1)没有长篇史诗那么长,也不像长篇史诗那样把故事情节和内容讲得很细致、很全面、很系统、很深入、很复杂。英雄故事的人物一般都要比长篇史诗故事的人物要少,故事情节也不像长篇史诗故事那么复杂;(2)不全是由虚幻、理想化的故事情节,其中有许多源自生活、与生活十分贴切,甚至本身就是属于客观实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产物。英雄人物与妖魔鬼怪作斗或对打的情节不是很多,只是在整个故事进入特别危险的时刻出现妖魔鬼怪,相反更多地描写与英雄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临危不惧的英雄主义人生观;(3)不像猎人和动物故事那样,突出描写猎人与动物之间产生的复杂多变的关系、情感和交流,而是更多地用文学艺术夸张式描写手法塑造英雄人物同妖魔鬼怪争斗的场景,以此衬托英雄人物的勇敢、无畏、谋略和无私博大的胸怀。

鄂温克族英雄人物故事着重突出英雄人物的精神风貌,特别是对于人物的个性化特征描写十分夸张、形象、逼真。同时,他们善于用某一具体行为动作来体现英雄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说,人物性格及思想感情要用浓郁的地域特征、文化内涵、文学语言、恰到好处的动作行为来表现。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说鄂温克族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的言行举止,受到来自特定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社会因素、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然,他们也善于用生动、深刻、感人的文学艺术语言描述英雄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心世界。换言之,英雄人物的语言表述、语言风格、语言内容中,也无可掩饰地流落出该民族独特的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以及人物的个性化特征。很有意思的是,鄂温克族民间故事的英雄人物故事中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表述,包括个性化特征的描写中语言不是太多,往往以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直截了当的叙事形式和对话内容体现。其人物的描写中,除了涉及英雄人物的心灵世界,还要涉及英雄人物的表情、姿势、动作行为等。所有这些,给人一种身临其境,耳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文学效果,使典型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突出、更为鲜明、更具特点。

根据我们现已搜集到的资料,鄂温克族英雄人物的故事中,受特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现象,包括英雄精神、英雄气概和英雄本色,往往要借助刻意安排、设定、叙述的辅助性情节才能够完美地体现出来。这也是该民族英雄人物故事的结构性特定之一。比如说,在英雄人物故事《英雄的孤儿》中,英雄充分发挥神马、神箭以及宝帽、宝鞭、宝袋的神奇作用,惩治了罪大恶极、杀人不眨眼的国王。


一位孤儿骑着神马打猎时,用神箭射死了一头飞奔而过的梅花鹿。看到这一情景的国王领着随从来到孤儿身边,蛮横不讲理地抢走了梅花鹿和他骑的神马。无奈的孤儿开始了徒步打猎的日子,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向罪大恶极、杀人不眨眼的国王报仇。有一天,他走到一个小村庄,看到七兄弟抱成一团在哭,他走过去问才明白,七兄弟唯一的美丽妹妹刚刚被狠毒的国王抢走了。英雄的孤儿说一定要给他们报仇,把美丽的妹妹给他们抢回来。听了这话,七兄弟十分高兴,同时把父母死前留给他们的宝帽送给了他。说是只要把宝帽戴在头上,谁也看不见戴帽子的人。孤儿又走了一些天,在一个小屯子里碰见一对老夫妻在哭泣。孤儿走过去一问,他俩唯一的美丽女儿也刚刚被恶霸国王抢走。两位老人听说小伙子要给他们报仇,还要抢回来宝贝女儿交给他们十分高兴,就把珍藏的宝鞭送给他,告诉他这是一个宝贝,无论指向哪里就很快把你送到那里。孤儿感谢两位老人,揣上宝鞭离开了他们。又走了一些天,他看见一个小村子里,兄弟仨互不相让地抢一个破袋子,他走过去十分好奇地问兄弟仨,为什么抢这么一个破袋子。兄弟仨告诉他,父母去世时把家产公平合理地分给了兄弟仨,就这破袋子没有说清楚到底给谁。兄弟仨还解释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袋子,里头装多少东西都可以,而且背着走就像没有装东西似的。孤儿想自己能用得着这个宝贝,就说他要去杀横行霸道、无恶不作的国王,所以要借用他们的这个宝袋。听说要去收拾坏国王,兄弟仨就欣然答应了,把宝袋借给了孤儿。

孤儿在宝鞭的协助下,一溜烟工夫就来到了国王的宫殿,在宝帽的协助下找到了被国王抢来抓来的美丽的姑娘们,他把姑娘和国王的所有财产都装入宝袋,骑上刚找到的日夜思念的神马,用宝箭射死了罪大恶极的坏国王及随从。他先来到七兄弟家,把他们美丽的妹妹和宝帽交给了他们。七兄弟为了感谢他,就把宝帽送给了他。孤儿又来到老夫妻身边,把他们美丽的女儿交给他们,并把宝鞭也还给他们。可是,老两口为了感谢他,把宝鞭送给了他。英雄的孤儿又来到兄弟仨中间,打开宝袋把坏国王的金银财宝和牛羊马及财产都分给了贫穷的老百姓,与此同时他想把宝袋要还给兄弟仨时,兄弟仨没有接受还是送给了他。大家十分感谢孤儿用智慧、胆略杀死了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罪大恶极的坏国王,还推举孤儿当上了国王。


很显然,作为英雄人物的孤儿的语言表述、语言风格、话语内容中流露出该民族独特的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以及人物的个性化特征。而且,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表述,包括个性化特征的描写言简意赅、直截了当。

在英雄人物的故事里,也有不少与强暴凶猛、祸害百姓、无恶不作的野兽的斗智斗勇来体现英雄人物勇敢无畏的精神和人格魅力的事例。比如说,在《英雄的那崴》里描述道:


过去,有一位叫那崴的英雄。一天,他从一位哭泣的老太太那里得知,她们的村庄常年受到恶熊的迫害,简直到了没法生活的程度。那崴决心处死这个作恶多端的恶熊。大家听了,都吓出一身冷汗。他们认为恶熊力大无比、狡猾阴险、残暴无度,没有人能战胜它,反而都成了它的盘中餐。那崴想了想,独自背起弓箭和猎刀上山找恶熊去了。过了许多河流、翻过许多山头、走过许多森林,那崴还是没有找到那头杀人不眨眼的恶熊。这天傍晚,他点燃篝火想休息时,飞来一只神鸟告诉他:“这座山对面有恶熊,它看见有人点火就会走过来。”那崴听了赶紧熄灭篝火,直奔山的对面。没多久,真的看见了恶熊,他向它射去了神箭,中箭的恶熊一下子倒在地上,这时那崴又连射几个神箭,箭箭射中。那崴以为恶熊已被射死,刚要走近它时恶熊却一下子又站了起来,拼命向他扑来。那崴赶紧爬上一棵又大又粗又高的白桦树,恶熊也很快爬了上来。这时他抓紧时机往下射了一箭,正好射中了它的前爪,痛得恶熊从树上滚了下去。不过,没有一会儿,恶熊又顺着树干往上爬,将要爬到那崴脚下时,他才看明白狡猾的恶熊身上抹了一层松树油,所以猎人的箭或刀根本打不进去。穷凶极恶的恶熊用满是流血的前爪折断了那崴脚下的树枝,他从高高的白桦树上摔了下来,恶熊也似乎同时跳下了白桦树。那崴开始围着粗大的白桦树跑,恶熊跟在他后面拼命追,追得他晕头转向,就扑通一声倒下了。当恶熊张开罪恶的大嘴正想咬断他脖子的刹那间,勇敢智慧的他临危不惧,从腰间抽出长长的猎刀捅进了它那张开的大嘴。恶熊痛得受不了,放下那崴到处乱跑。就在这时,他用神弓将神箭从它张开的大嘴,射入它的心脏。那崴打死了作恶多端、罪该万死的恶熊,把它的尸体拉回村子。大家一起唱起歌,跳起舞,共同祝贺这一幸福美好的时刻,感谢他们的英雄那崴。


不过,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里也有赞美和讴歌那些为了一方安宁,为了王国和族群社会的平安与幸福美好生活同妖魔鬼怪英勇争斗的故事。比如说,《喜鹊王的故事》里就讴歌了喜鹊王的勇敢与智慧。


过去,鄂温克族生活的地方有一个叫喜鹊的国王,人们叫他喜鹊王,这是因为他每天把自己打扮得很美,身上和头上用各种美丽的羽毛装饰自己。在族人看来,就像喜鹊一样美丽。不过,喜鹊王十分勇敢并且充满智慧,无论是哪方敌人或鬼怪都怕他,甚至达了闻风丧胆的程度。他特别能打仗,经常领着索伦国的人打胜仗。特别是与可怕而强大的妖魔鬼怪打了许许多多的胜仗。有一次,他领着索伦国的人与最为强势的妖魔鬼怪打仗时,由于妖魔鬼怪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又充分掌握了有利地形,打败了英雄的喜鹊王领导的索伦国的鄂温克人。喜鹊王败走的时候,跟索伦国的鄂温克人讲,从此往后我们索伦国的鄂温克人,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戴狍子头制成的帽子,以此区别其他王国的人。后来,喜鹊王经过几年苦战,用他那超然的勇敢与谋略终于将索伦国的妖魔鬼怪全部消灭,把索伦国的人民从黑暗、苦难、死亡中解救了出来,让他们过上了幸福安宁的日子。从此以后,索伦人无论在哪里或走到哪里都要戴狍子头帽子。


另外,在英雄人物故事《英雄的阿拉塔尼》里,充分发挥文学超越现实的虚幻创作精神,塑造出阿拉塔尼这一民族英雄。同时,讲述了他在天神和神马的协助下,杀死蟒蛇鬼和上天的鸟鬼王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对老夫妇生活在草原上。他们的生活虽然很富裕,但他俩没有孩子,老两口很伤心,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希望。为此,他们商量去祈求天神,就这样他俩来到一棵高处的大树下,点上香火祈求天神赐给他们孩子。有一天,天神从天上路过老两口生活的地方时,闻到了香火味道,并靠近香火时才明白,有一对没有儿女的老人向他乞求孩子。天神回到天堂,派手下给老太太送来了一粒很小的神丸。天神的使者,来到老两口家里,看他俩都在睡觉,就将那粒神丸放在老太太的嘴边。老太太无意间就把神丸吞了进去。当天夜里,老太太还梦到红老虎来到家里,抱着她睡了一觉。果然不出所料,从那天起老太太的肚子逐渐大了起来。9个多月后,老太太就生了个胖儿子。老两口就给儿子起了个阿拉塔尼的名字,意思就是金孩儿。

男孩阿拉塔尼很快长大成人,成了十分有名的英雄。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好梦想,他用深海的宝柱和天鸟的宝羽制成弓箭,杀死了称霸一方、无恶不作的蟒蛇鬼,解救出了给它当奴隶的穷苦人民。他为获得天王西勒特宝贝女儿的考心,参加了天王为选女婿而设定的射箭、赛马、摔跤三大比赛,而且他用自己过硬本领和超越一般的智慧取得第一名。但天王并不十分满意,所以又提出一个新要求,要阿拉塔尼从天上的鸟鬼王那里抢来他日思夜梦的九匹神马,他才答应把小女儿嫁给她。阿拉塔尼为实现娶天王西勒特的宝贝小女儿为妻的美好心愿,答应了天王西勒特的最后一个条件。阿拉塔尼在神马的支持下,杀死了天上的鸟鬼王,救出了西勒特天王的九匹神马。最终,他历经磨难和,用自己的勇敢、智慧和谋略,获得了天王西勒特的宝贝小女儿的芳心,娶她为妻,回到年老的母亲身边,过上了神话传说般的美好生活。


与此相关,在英雄人物故事《呼日勒图与阿尔塔尼兄弟》里,描述了呼日勒图与阿尔塔尼兄弟俩在神马和萨满的协助下,惩治罪恶累累、罪该万死的九头妖王的故事。在该故事里,同样用民间文学夸张虚拟表述办法,并紧密结合源于实际生活的种种复杂情感和心里愿望,刻画出代表人民美好夙愿的英雄人物。


呼日勒图与阿尔塔尼是双胞胎,出生在人妖混战的艰难岁月。他们俩出生没几天,当时作为东海之王的父亲呼热勒图,与西北九头妖王闫和勒太连战三年,父亲后被妖王所征服,妻子、家产和所有臣民都被妖王掠夺而去。在东海之王的家园,留下被妖王毁于一旦的废墟,还有刚刚出生的双胞胎兄弟,以及父母偷偷留给他们的两匹骏马。双胞胎哥俩从小相依为命、历经磨难、吃尽苦头,艰难维持生活。他们长到风华正茂的少年时找到了父母当年留给他俩的两匹骏马。有一天,他俩骑着马,在东海岸边打猎时遇见了穿着一身黑衣的黑海之王哈日勒太。后来,他俩成了哈日勒太王的将领,还受哈日勒太王的指派去找他那被三头妖蛇抢走的两个宝贝女儿。哥俩按妖魔鬼怪都在西边的说法,选择了向西走的方向。哥俩走了好几天,看到了一个游牧包,走进后发现里面住着一位萨满。他俩问萨满黑海之王的两个女儿究竟在什么地方?萨满说可能在西北冰雪覆盖的白山头上。哥俩听就直奔而去,到白山头脚下从马上下来牵着马爬陡峭的山头。然而,就要爬到山头时,呼日勒图连人带马从山上滚了下来。这时,阿尔塔尼独自往白山头爬,爬到白山头看到一个很深的山洞,他就下到洞底,在哪里见到了黑海之王哈日勒太的两个宝贝女儿,他勇敢智慧地杀掉了三头妖蛇,解救出妖洞中的所有女孩及哈日勒太王的两个宝贝女儿。过了几年,阿尔塔尼为了从九头妖王魔爪下解救父母和苦难深重的人民,又独自向西北方向出发,同样尝尽苦头,经过艰苦的生死决斗,最终战胜了杀人如麻的九头妖王,把父母和受苦受难的人民从苦难生活中解救出来,领着大家过上了安宁、祥和、美好的生活。


上述两则故事的情节结构和内容有相似之处,讲述的都是年轻勇敢的英雄为追求美好梦想,与妖魔鬼怪展开你死我活的肉血决斗,最后他们还是用超出一般的勇气、胆略、力量和功夫战胜罪恶的妖魔鬼怪,获得幸福美好生活的故事。在这里还应该提到的是,在《男子汉阿拉提》中也是利用英雄人物夸张描写手法,塑造出一位叫阿拉提的英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他那超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智慧,艺术而有情感地刻画出他为娶陶克奇王的美丽女儿,历经艰辛磨难来到王府,参加赛马、射箭、摔跤三大比赛,以均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如愿以偿地娶到美丽、聪明、智慧的公主的故事。而且,还描述了勇敢无畏的他,同无恶不作的十五头恶魔殊死搏斗,用超然的谋略杀死恶魔,从死亡中拯救出父母及穷苦人民,建立幸福、美丽、天堂般的家园,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故事情节。

鄂温克族英雄故事中,除了讴歌年轻人的英雄主义精神,也充分利用民间故事夸张、烂漫、幽默、滑稽、诙谐的文学语言赞美老人的智慧、谋略,用讽刺、嘲笑、戏弄的文学语言描写妖魔鬼怪的愚蠢、糊涂。比如在《征服妖怪的英雄》里,讲述了一位勇敢的老人用智慧杀死罪恶累累的妖怪的故事。


在一个山林村子里,总有一个可怕的妖怪跑来吃人,弄得村里人过着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谁也不知道哪天会被妖怪吃掉,谁也不敢对付这一可怕凶狠的妖怪。看到这一切,一位老人实在坐不住了,他站起来对妻子说:“我要上山和那个妖怪比量比量。我这么大岁数了,就是被它吃掉了也没什么遗憾的。”说完,他拿起弓箭,走入了山林。到山林里,很快遇见了杀人如麻、满口尖牙利齿的妖怪,妖怪见有人过来十分高兴,认为这是白白送来的肉。但听说老头是来杀它的,感到十分奇怪,又有几分恐慌,就对老头说:“你有什么本事来杀我?”老头说:“我一使劲喊,你的头会四分五裂!”妖怪也说:“如果我喊叫的话,同样也会让你的头四分五裂!”老头接着说:“那我俩比一比,看谁的喊叫声厉害吧!”妖怪答应后,先拼命叫了起来。老头将耳朵用衣服堵得死死的,然后把头塞到空洞的树洞里。结果,在它的喊叫声中粗大的树木都被劈成两半,差一点把老头给震死了,老头好不容易坚持到喊声结束。到老头喊叫的时候,老头对妖怪说:“我喊叫的声音比你的声音大,怕你被我的喊叫声发出的风吹到天上被撞死。所以,为了保护你,我要把你紧紧地捆绑在这棵粗大的松树上!”妖怪听后信以为真,就答应了。就这样,老头用带油的树皮把它死死捆在粗大的松树上,别说妖怪要动弹就是呼吸都成了问题。然而,为了不被老头喊叫时的风吹走,只能任其摆布。老头捆绑好妖怪后,还对它说:“你把眼睛闭上,否则我喊叫时,你的眼睛会从眼眶里蹦出来!”妖怪闭上眼睛后,老头拿出弓将箭射入它的脑袋和心脏,把它射死。从此往后,村庄回到了往日宁静幸福的生活,老头的勇敢和智慧也得到了大家的佩服与赞美。大家讴歌他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赞美他超然的气魄与谋略。


在鄂温克族的英雄人物故事里,也有赞美女英雄的故事内容。比如在《英雄用智慧征服了阴险的妖魔》里讲述了在宝贝马嚼子与马龙头的协助下,一位英雄的母亲不仅从妖魔嘴里拯救了两个可爱的孩子,同时也狠狠地惩罚了可怕的恶魔。


很久以前,在一个美丽的地方,生活着一个幸福的家庭。有一天,丈夫为了获取更多的猎物,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去打猎了,家里就留下美丽贤惠的妻子和两个胖乎乎的儿子。那天傍晚,贤惠的妻子在门口点燃炉火正准备给两个儿子做饭,锅里的水面上呈现出了一个可怕的鬼脸,她回头一看,原来身后站着一个可怕的妖魔。她虽然心里很害怕,但她为了安抚两个小儿子,装出一点不怕的样子,并在恶魔不注意的当儿给儿子手里分别放了马嚼子和马龙头。因为,她知道,妖魔最怕马嚼子和马龙头。妖魔虽然想吃胖乎乎的两个小男孩的嫩肉,但看到他俩手里的马嚼子和马龙头就不敢靠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吃妈妈的肉了。妖魔走到妈妈身边,正要动手抓她时,她把身边的一桶水倒在了身上,善于模仿的妖魔也拿起另一个桶子,将桶子里的油误以为是水全部倒在了身上。这时,妈妈又装作用手弄炉火的姿势,妖魔也学着将手伸向炉火,可它手上的油遇到炉火“噗”的一声燃烧了起来。妖魔被火烧得四处乱跑,结果一不小心脚下踩空,掉进万丈深坑摔死了。


从以上分析看,我们完全可以认识到,鄂温克族英雄人物故事数量多,内容丰富、情节复杂多变。而且,通过对于英雄的环境、英雄的场景、英雄的生活、英雄的内心、英雄的思想、英雄的语言、英雄的动作进行夸张、虚拟、大胆、深刻、超脱、巧妙、逼真的妙写和刻画,塑造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其中年轻人的故事在数量上占优势地位,其次是王者、首领的英雄故事,也有老人英雄和妇女英雄的故事。作为英雄们搏斗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杀人不眨眼、心狠手毒、罪恶累累的妖魔鬼怪,当然也有贪得无厌、无恶不作、鱼肉百姓的恶人、坏国王,还有坏心眼的野生动物。总的说来,鄂温克族英雄人物故事,着重刻画英雄主义精神。其中的文学价值就在于把坏人、恶王、妖魔鬼怪均视为昏庸无能及英雄的手下败将,进而充分肯定英雄的行为,深刻揭示英雄主义的精神、信念与追求,成功塑造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更加可贵的是,将不同环境下的英雄人物,从不同社会地位、不同人生经历、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特征进行夸张、生动地描写。这使英雄人物故事变得更加全面、系统、完美。

4.童话故事

根据我们的研究,鄂温克族民间故事里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故事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快乐、纯朴、天真、烂漫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奇思妙想,还出现了被人格化的植物、动物、自然现象等。也就是说,在鄂温克人的童话故事里,经常对植物、动物、自然现象赋予符合于儿童心理结构的人物特征,或者是被描化为意念中的儿童神灵形象。童话故事中包含的鲜活道理、知识内涵、深刻思想,起到了教育孩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他们对于童话般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与渴望。

鄂温克族童话故事往往以人与自然、人与世间万事万物产生的各种复杂多变的关系与情感为叙事对象,用轻松、欢快、稚朴、超越时空的文学艺术形式虚构人类童年对生活的奇妙认识,以及超越现实生活而充满幻想的美好夙愿。通过他们的童话故事,人们可以感悟到鄂温克族极其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及与他们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伦理道德及思想内涵等。在鄂温克人的童话故事里,常常出现被神化了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当主人公遇到难以克服的困难、挑战时,往往会得到这些神化或人格化了的生灵的帮助,进而获得梦幻般的美好幸福生活。比如说,童话故事《兴安岭的美丽女儿和七个小白兔》里描写道:


很久以前,美丽富饶的兴安岭里,生活着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传说,她是月亮的女儿,有一次她偷偷从月宫下到兴安岭,被这里的美丽景色吸引,四处快乐地玩耍,完全醉心于童话般美丽兴安岭的怀抱中,忘记了回月宫的时间。错过了时间,她就再也回不到月宫了,于是她就成了兴安岭姑娘。就这样,她一直快乐幸福地生活在美丽如画的兴安岭。善良的她,经常帮助受伤的动物,给患病的动物治病包扎伤口、让走失的动物团聚。有一天,由于劳累过度她累倒在百花盛开的白桦林里。当她醒来时,却躺在一张温暖、舒适的小木床上,床头放着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好吃的野果和美丽的花朵,床边还站着七只小白兔。它们看到美丽的兴安岭姑娘醒了过来,高兴得都欢跳了起来。此时,其中一只小白兔走过来,对美丽的兴安岭姑娘说:“我们看到您累倒在花丛中,就把您抬到我们的木屋,给您吃了好多好吃的野果。看您醒了过来,我们都十分高兴。我们觉得您为我们兴安岭的所有动物都操心,很辛苦。我们都很心疼您,所以商量赠送您一朵万年的宝贝人参花,您想要什么就对它说,它就会给您想要的东西!”美丽的兴安岭姑娘告别了七只小白兔,带着它们赠送的宝贝人参花,来到一个有山有水有牧草犹如神话般的美丽地方,对着宝贝人参花诉说了自己的美好夙愿,结果眨眼工夫在她眼前出现了英俊潇洒的小伙子、漂亮的白木屋、成群的驯鹿。后来,他们有了好多孩子。不过,他们没有忘记七只小白兔和兴安岭的所有动物,经常请它们来家里做客,有所有动物和睦相处,和它们一起过上了童话般幸福美好的生活。


该童话故事紧密结合儿童单纯、稚嫩、机灵、无拘无束、富于想象等心理特点,塑造出兴安岭姑娘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开心、快乐、天真、烂漫的童话生活。

鄂温克族童话也描写不幸的或受苦受难的孩子,意想不到地获得宝贝或宝物,从此改变命运,开始梦幻般幸福生活的故事。比如说,在《孤儿与宝贝》的童话故事讲述了:


有一位失去父母的孤儿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山林里的所有动物都十分可怜他的不幸,总是给他送吃的,又怕他瘦小的身体顶不住冬天的严寒,给他送用各种鸟的羽毛做的暖衣。有一天,他独自走着走着掉进了一个黑黑的深坑,他什么也看不见,怕得要死。这时,从深坑的深处传来一个老人的声音“孩子你一直往里走,走到头就会见到我,我是山神白那差”,孤儿听老人的话,一直往里走,终于走到了深洞里头,看到了漫天的星斗。原来洞的尽头就在高高的山顶上,山顶最高处坐着一位白桦树白发老人,浑身闪耀着光芒。那位白桦树白发老人对孤儿说:“孩子,你是一个可爱、聪明、善良的孤儿,所以我送给你一个宝贝,有了这个宝贝你就会听懂所有动物、植物、自然界万物的语言,你还能获得其他想要的东西!”说完,把手里的闪闪发光的一个圆形宝贝送给了孤儿。孤儿拿到宝贝,还不知怎么回事,就像插上翅膀似的飞了起来,飞到了一个美丽如画的山林。落地后,他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他不仅能够听懂所有动植物的语言,同时还能够听懂风的语言、云彩的语言、山河湖海的语言。它还拥有了自己的小木屋,有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朋友,他再也不孤独、不寂寞、不伤心了,和山林里的动物们过上了梦一般的幸福日子。


这两个童话故事,在故事情节上虽然不同,但在内容上可以说大同小异。由月亮的女儿变成的兴安岭姑娘和山林的孤儿都很善良、可爱、聪明。在七只小白兔和白桦树白发老人给的宝贝的帮助下,过上了梦幻般的幸福生活。与此相关,在《碧蓝色的宝石》中也讲述道:


从前,有兄弟俩一起生活,哥哥忠厚老实,弟弟虽然年纪小,但聪明、真诚、可爱,遗憾的是弟弟是一个盲人。哥哥为了生活,为了更好地照顾弟弟,娶了个媳妇。这让小弟弟高兴坏了,因为有了嫂子就可以给哥哥减轻负担,也会给生活带来温暖。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嫂子是个黑心肠的女人。没几天,嫂子觉得盲人小弟弟是个累赘,就和丈夫提出要跟小弟弟分家过日子的强烈要求。哥哥虽然心里不愿意,但也无法拒绝老婆,只好暂时同意和相依为命的盲人弟弟分居。为了达到和小叔子分家的目的,黑心肠的嫂子给丈夫出了个坏主意,就是以外出砍柴的名义把盲人小弟弟丢弃在野外,从此让小弟弟自谋生路。

第二天,哥哥和嫂子做了许多饼子,跟小弟弟说三人一起到山上砍木柴,就拉着小弟弟坐上牛车往山上走。走了许久,才说是到了山上,哥哥和嫂子把饼子交给小弟弟,叫他坐在一个大石头上等他们回来,他俩说要去砍木柴,结果一去再也没有回来。盲人小弟弟等啊等,不知等了多少天,还是不见哥哥和嫂子回来,他饿了就吃几口干饼子。他再也坚持不住了,甚至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他又急又怕不小心从坐着的大石头上掉了下来,他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是白天还是黑夜,急得他用双手到处乱摸。突然间他触摸到一块光滑又很暖和的圆石头,他好奇地用双手将它捧在怀里,想以此温暖自己冰凉的身体。可就在此时奇迹出现了,他那冰凉的身体不仅很快缓和了下来,而且他那失明的双目也逐渐看到了光明。啊,他的双目复明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喊叫着、快乐着、幸福着。他好好看了周边,发现自己站在一座高高的山崖下面,旁边还有一个山洞,还有无边无际的山林。他怀里揣着让他复明的宝贝石头,找到一条清水流动的泉流,好好喝了几口,还用泉水好好洗了个澡。然后,他就上路了,想去找自己的哥哥。他就这么连续找了三天三夜,还是没有看到哥哥的任何影子,这时他才觉得自己又饿又累。不过,他到哪里去找吃的呢,在这荒无人烟的山林里。他无奈之下从怀里拿出宝贝石头,自言自语地说:“倘若在这里有一座有吃有床的木屋该多好呀!”他的话音刚落,果真在他前面出现了一座很漂亮木屋,而且木屋里应有尽有。从此,他就一人生活在这里,还结识了许多猎人朋友。他每当遇到猎人,都要给他们吃的和穿的,无私地帮助他们。不过,他无论见到谁,都要向他们打听哥哥的消息。

有一天,一位来自远方的猎人告诉他,他们村里有一位可怜人,因为把盲人小弟弟抛弃在山崖下的山洞边,伤心过度而生了重病,已经快要死了。妻子看到丈夫想弟弟到这种地步也感到很后悔,后来她一人到山上找被他们抛弃的小弟弟,找了好多好多次还是没有找到。听了这消息后,小弟弟就跟着那位猎人来到他们的村庄,找到了自己的哥哥,并用自己怀里的宝石治好了哥哥的重病,并原谅了嫂子,三人重新和好并过上了幸福生活。


这两个童话故事,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双目失明的小男孩都是无意间掉进了深洞,获得神奇的宝物,通过宝物获得了美好生活。故事情节都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关,此类故事还有像《太子与穷小伙》《三个元宝》等。

鄂温克族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一般都是人或神灵转化的人,也有人格化的动植物等。鄂温克人世代生活在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以及富饶美丽的兴安岭,从事以牛马羊为主的草原畜牧业生产和以自然牧羊驯鹿为主的山林畜牧业生产活动。多少年来,他们同大自然亲密无间的接触,从而读懂了大自然生存的规律,也和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和谐相处。鄂温克人认为,在人生命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自然界的生灵就会自觉地过来帮助。没有它们的帮助,仅凭人的能力无法自救,只有在山林中的其他生灵或上天之神的援助下,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鄂温克人把它们视作生命、心灵、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这些,自然而然地体现在鄂温克族童话故事中,人能够帮助动物走出困境和灾难,动物也能帮助人摆脱困境与灾难。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动人情节在童话故事《苏混宝莫日根》《木雕姑娘与花牛犊》《三个元宝》等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像《三个元宝》主要讲述了动物报恩的故事:


从前有两位老人养了个独生子。一天,老头给了儿子三个元宝,叫他到外地自谋生路,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儿子在路上用三个元宝跟别人买了一条狗、一只猫和一条鱼。他把可怜的鱼放回了大海,带着可怜的狗和猫继续赶路。这时,来了一个小伙子把他带到龙宫见龙王。原来那条鱼是龙王的儿子。为了报恩,龙王的儿子送给他一个金盒子,这是个无价之宝,要什么会出来什么。他从金盒子里不仅要了一栋美丽的木屋,还要了成群的牛羊和一个年轻美丽的妻子。后来,他的金盒子被魔鬼偷走了,房屋、妻子也不见了。他带着狗和猫去寻找金盒子,并在狗和猫的帮助下打败了偷走金盒子的魔鬼,找回了龙王儿子送给自己的金盒子。于是,妻子、木屋和遍地的牛羊又出现在他眼前,从此和年老的父母过上了梦幻般的好日子。


鄂温克族童话故事中,牛马羊等家畜及猫、狗经常出现,不仅成为他们生产生活的主要依靠,同时也是他们的好帮手和好朋友。这些动物经常出现在他们的童话故事中,动物的人格化几乎成为一种很自然、很普遍的描写手法。

再说,《青蛙儿子》(亦称《青蛙儿子的故事》)中也讲道:


很早以前,老头老太太在湖边以捕鱼为生,有一天老头在湖边抓到了一只十分可爱的青蛙,就把它带回家养了起来。由于老两口没有孩子,就把这只可爱的青蛙当儿子来养。很有意思的是,青蛙还能够听懂老两口说的话,知道他们想的事。这更加拉近了青蛙与老两口的关系。老两口把青蛙当作亲生儿子养了18年,有一天老两口商量给青蛙儿子找个媳妇,并请媒人去富人家求婚。富人听说一个穷人家的青蛙儿子来求婚,想娶自己的宝贝女儿为儿媳,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富人又气又恨又觉得很奇怪,这家怎么会有一个青蛙儿子呢?他们的青蛙儿子怎么会听懂人话?想娶媳妇呢?而且,怎么会胆大包天地想到要娶我的宝贝女儿呢?这里还有什么秘密吗?想到这些富人就对媒人说:“如果想给自己的臭青蛙儿子娶我家女儿,就让他们拉来十车金子和十车银子!要是拉来了,我就把自己的宝贝女儿嫁给他们的青蛙儿子!”媒人回到穷人家,讲了富人嫁女儿的要求,老两口听后觉得这个婚姻没戏了。可是,站在旁边的青蛙儿子却频频点头。老两口也没有理解青蛙儿子点头是什么意思,就带着懊丧的心情入睡了。到了第二天,她们起身出门时,惊讶地看到了十车金子和十车银子。他们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认为是上天给恩赐的礼物。他俩带着礼物来到富人家,富人家里见了十车金子和十车银子,无可奈何地答应了这门婚事,并谈妥了举行婚礼的具体日子。眼看就到婚礼之日,青蛙儿子的父母又着急又伤心,身无分文的他们该怎样办婚礼呀?举办婚礼的那一天,当青蛙儿子的父母醒来时,他们却睡在一个华丽、漂亮的大游牧包内。而且,他们已经搬到了富人家门口。就这样,按照富人家的要求,青蛙父母办了一场十分体面而隆重富贵的婚礼。婚礼结束,青蛙儿子就带着媳妇,跟着父母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儿媳妇第一天早晨醒来,看到自己身边睡着的青蛙丈夫变成了浓眉大眼、英俊潇洒的小伙子。她再注意看时,丈夫身边放着一张青蛙皮,她赶紧拿起青蛙皮扔进了火堆里烧成了灰烬。从此往后他们就过上了幸福、美好、富裕的生活。再后来,人们才明白,青蛙儿子原来是上天龙王的儿子。


可以看出,这两个童话故事充满了奇思妙想。更加可贵的是,这些童话故事的人物使用的语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儿童的兴趣爱好、语言思维、心理反应、情感变化、行为动作紧密相连,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童话故事中表现出的文学艺术魅力与精神享受。童话故事源于鄂温克族的现实生活,具有许许多多该民族特定的民族文化符号,有很强的民族属性、地域属性、传统文化属性、心理属性。

总而言之,鄂温克族童话故事的人物、情节、内容的描写尽管远远超越时空限制,但又与现实紧密相连。正因为如此,童话故事的人物、情节、内容,包括人物的性格、动作都与现实社会与生活的人有关系,所以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难能可贵的是,童话故事充满幻想、虚构、夸张,给童话故事插上了梦幻般的翅膀,使人获得无尽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