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或许是人类对大学制度的最高价值追求,那么,何为高等教育制度之善?如邬大光所言:“研究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高等教育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博弈中蕴含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力图找到今天高等教育制度之所以问题重重的症结所在,同时弘扬失去的大学精神。”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后,高等教育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问题反而受到质疑,也就是制度伦理的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伦理有何异同?中美高等教育制度伦理有何优长待传和缺失待补,以及如何传、如何补?从制度伦理的视角对中美高等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在国内尚属罕见,田雪飞的这本《中美高等教育制度伦理价值比较》试图回答上述问题,以期对高等教育制度的本质有更清晰与深刻的认识,解答诸如高等教育制度公正、民主、自由、效率、理性、情感等实践中的伦理难题。
该书是在田雪飞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完善出版的。在博士阶段,在我的指导下,她选取了高等教育制度转移的角度,研究中美高等教育制度伦理比较这一问题。制度伦理学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它是一门新兴学科。我国学者于90年代开始进入这一崭新领域。以该书其中一部分内容为基础发表的小论文《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维度研究》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类学术期刊《高等教育》理论前沿一版全文转载。同时,以该书为基础申请的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也获得了批准,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研究方向的前沿性和学术价值。
随着大学步入社会中心,高等教育制度的设计和运行成为国内外学者们探究的焦点。当代大学依托于现代市场经济基础有许多共性特征,国际的视角有利于激发思维、比较借鉴。回眸过去百年,在高等教育领域,20世纪美国取代德国成为新的世界大学典范,美国今天在全球的学术竞争力和权威性仍无可争议。从宏观的制度伦理视角,对美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进行系统分析,用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多元维度打破传统的单向度价值分析,审视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多元价值及其互补与均衡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优势及其不足,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伦理的维度分析、比较,对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
伴随着市场化浪潮席卷高等教育领域,伯顿·克拉克提醒:全世界的大学已经进入一个看不到尽头的令人感到混乱的时期。任何教育改革方案中的任何理论合理性都存在危险。中国高等教育也出现了非常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另一方面各种教育腐败问题频繁出现,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质疑与批评越来越多。也许只有对高等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也就是制度伦理的问题进行考问,首先解决“什么是善的高等教育制度”的根本性问题,才能找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那么,田雪飞解决了这些问题吗?很难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因为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教育哲学上永恒的追问。但是,不难看出,她对于这些问题的解析既是独创的,又立足于中国以及美国已有的制度伦理思想。作为一名青年学者勇于从哲学的高度探讨高等教育制度的本质,并试图从教育行政管理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实属难得。是为序。
史万兵
2016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