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佛祖的降生地
在梵文中,“蓝毗尼”是“可爱”的意思。古时候,天臂国善觉王有位可爱的夫人,名字就叫蓝毗尼,善觉王为她建了一座园林,也取名蓝毗尼,用意无非是让可爱的地方住着可爱的人。蓝毗尼西面有个小王国,名叫迦毗罗卫,其国王为净饭王,他的妻子是摩耶夫人。公元前623年尼泊尔历正月的望日这一天,摩耶夫人回娘家,途中路过蓝毗尼园林,在一株巨大的娑罗树下休息时,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乔答摩·悉达多。他日后就成了佛教的始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尼泊尔一个家族的名称,“牟尼”意为“圣者”,合起来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蓝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蓝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从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乘车到这里只需半日。这里是一个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公元前623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就诞生在这里的一座园林里。
佛教兴旺起来后,蓝毗尼作为佛祖的降生地,建起了很多庙堂殿宇,前来朝拜的佛教徒络绎不绝,甚至还有翻越千山万水而来的外国人。据史书记载,第一位来到蓝毗尼拜访的外国人是中国晋代的高僧法显,他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蓝毗尼。公元7世纪30年代年,唐朝高僧玄奘去印度取经,专程来到蓝毗尼朝敬。

阿育王石柱
在蓝毗尼,人们所能看到的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中,最重要一处就是阿育王石柱。阿育王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他在位时的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最强盛的历史阶段。他本人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于是亲自前往蓝毗尼朝圣。他不仅下令免除了佛祖诞生地附近的所有苛捐杂税,还在佛祖诞生的确切地点立了一根石柱作为标记,并示纪念。不知何时,这根石柱被霹雳击倒,埋入了地下。玄奘来蓝毗尼时,这根石柱还在。根据他在《大唐西域记》中的描述,考古学家于19世纪末发现了这根石柱,石柱上面还保留着阿育王所刻的文字,上面的文字证明石柱所在地就是释迦牟尼降生之处,蓝毗尼园遗址从此闻名于世。
现在,这根6米多高、直径约80厘米的阿育王石柱就矗立在蓝毗尼园林中,作为佛教四大圣迹中佛祖诞生地的标志物。
每年的尼泊尔历正月望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兰毗尼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寺庙中经声不绝,香烟缭绕。当地人将佛祖像放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佛教徒们朝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