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经典故事30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6.草棚王宫变王陵

卡苏比王陵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西部,坐落在面积为30公顷的卡苏比山上,山腰的中心地带过去是布干达王国的王宫,建成于1882年,1884年以后成为皇家墓地。它占地约3000平方米,内有大小7座圆锥形草棚,安葬着穆特萨一世及其三位继任者。

公元1000年左右,乌干达境内存在着四个王国,其中地处南部的布干达于14世纪成为最强盛的王朝,它的势力曾扩展到尼罗河、维多利亚湖和坦桑尼亚边境地区。相传阿拉伯商人进入布干达地区后,把“布干达”误读成“乌干达”,今天的乌干达就由此得名。布干达王国一直存在到1967年乌干达建立共和国,在此之前700多年的历史中,这个王国出过35位国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第30位国王穆特萨一世。他在位期间(1856~1884),率先与阿拉伯人和欧洲人交往,先后接触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还离开王国的发祥地布西罗,把王宫建到日益发展起来的坎帕拉附近。接下来他又留下遗嘱,死后要将他的下颌骨与尸体一同葬在自己生前住过的王宫中。按照布干达人的风俗,国王的下颌骨象征着权位,所以国王死后下颌骨要与尸体分葬,因此先前的布干达国王都是一人两墓。到了穆特萨一世,这个先例才被打破。

1882年,新王宫按照穆特萨一世的旨意在坎帕拉西部的卡苏比山坡上落成了。刚过两年,他就去世了。人们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将他葬在卡苏比王宫中,就这样,王宫变成了王陵。在他之后,又有3位谢世的国王葬在这里,于是它就成了布干达王国最大的王家陵园。

卡苏比王陵的主院深处,兀立着陵园中最大的一座草棚,高约10米,底部直径15米。它就是穆特萨一世当年的王宫,而今是4位国王的安息之所。这座大草棚用一根根粗大的原木柱子支撑起来,不用一根钉子,不用一条钢筋,交叉处全用柔韧的藤条牢牢地捆扎着。屋顶用一束束棕榈树叶编织而成,厚度足有30厘米,严丝合缝,风雨不透。

草棚内部呈天穹状,仿佛教堂的拱顶。顶棚上有56个用棕榈叶编织而成的圆圈,它们由里向外,从小到大,一环套一环,犹如一石落水荡漾起的一圈圈波纹。这座草棚是当年布干达王国52个部落和国王共同负责建造的。最中间的3个小圆圈是穆特萨一世亲手摆放的,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中心位置;剩下的53个圆圈代表着各个部落,依世袭顺序排列,象征着它们接受以国王为核心的布干达王国的统治。

草棚正中高悬着一块乌干达特产的无花果树皮布,恰似一道土黄色的幕布,将草棚一分为二。幕布前的地面上铺着细长而柔软的柠檬草,草上罩着编织精美的草席,专供前来祭祖或瞻仰的人在此盘坐。幕布下边是一块稍稍隆起的平台,上面并列着四位国王的象征性坟墓。坟前悬挂着他们的大幅画像,摆放着他们生前用过的长矛、大刀和盾牌。

在布干达部族人的心目中,这座大草棚就是圣地,凡是想跨进这道门槛的人,必须脱掉鞋子,以免亵渎神灵。进去之后,必须轻轻挪动脚步,以免打扰神灵。然而,布干达国王的遗骨并没有葬在幕布前边,而是藏在后边,俗称“森林”,任何活人都不准进去。相传布干达王国的开国帝王金杜,最后消失在一片森林中。因此,后来的任何一位国王去世,其灵魂都会随他进入森林。每当大福或大祸降临时,这些先王就会走出森林,把信息通知给活在世上的所有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