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8.哭泣千年的护墙

“哭墙”是犹太教的圣迹,又称西墙,还有“叹息之壁”之称。它坐落在耶路撒冷城中,是古代犹太国所罗门圣殿(俗称“第二圣殿”)的唯一残余部分,长48米,高20米,由大石块筑成。
公元70年,罗马帝国极力镇压犹太教起义,数十万犹太人惨遭杀戮,绝大部分犹太人被驱逐出巴勒斯坦地区,当年所罗门王所建的圣殿几乎被夷为平地,只剩下一段断壁残垣。然而,在犹太人的心目中,这里残存的护墙就是故国的所在,家园的符号。公元初年,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就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就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在拜占庭帝国时期,犹太人得到了在每年安息日重归故里的机会,每年的这一天,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就会回到圣城耶路撒冷,在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这堵墙就得名“哭墙”。
据传说,所罗门圣殿被罗马人焚烧后,有人曾看见六位天使坐在一面残墙上哀声哭泣。天使的泪水渗入石缝,从而使圣殿剩下的这段残壁永远不倒。而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哭墙”下边发现了五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都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三大人造巨石。
如今,不仅是安息日,每逢宗教节日,都有很多犹太人来到“哭墙”前祈祷,游人就更多了。“哭墙”分为两个部分,中间隔着一道栅栏,男女分开进入。进入广场前,男士必须戴上用纸做的传统小帽,否则会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如果没有帽子,可以到入口处领取。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有《圣经》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臂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在祈祷时,有的围着一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有的端坐在一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有的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有的长跪在地悲戚啜泣。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其虔诚之态都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