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博物学家的意外发现

吴哥古迹位于柬埔寨暹粒省暹粒市北6千米处的金边湖畔,分布在45平方千米的莽莽丛林中,共有大小建筑物600多座。它与中国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世界的四大奇迹。
吴哥寺和吴哥城不能混为一谈。“吴哥(Angkor)”一词源于梵语的Nagara,意为“都市”。在公元9世纪到15世纪这段漫长的时间里,吴哥一直是高棉王国的都城,所以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高棉王国为吴哥王朝。吴哥寺被柬埔寨人昵称为“小吴哥”,而吴哥王城便是“大吴哥”。1434年,高棉王国迁都金边,吴哥王城渐渐地被密林荒草淹没,几乎被世人遗忘。当它于400年后重见天日的时候,人们便把它连同城外的古建筑统称为“吴哥古迹”,也称“吴哥古建筑群”。在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同时又是最大的建筑就是吴哥寺,它也是吴哥古建筑群中最精华的部分,所以它就成了吴哥古迹当之无愧的代表。
12世纪初,高棉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借助中国宋朝的军队,平定了境内的诸侯,使吴哥王朝的国力达到顶峰。位于吴哥古城外西边的那座“小吴哥”,就是他在位期间建造起来的。据说为了建造这座寺院,他动用了全国最好的工匠、彩绘师、建筑师及雕刻家,先后用了1500多万人以及数不清的大象,历时80多年才完工。整座吴哥寺是用一块块精确切割的大石头堆砌而成的,没用石灰水泥,更无钉子梁柱,完全依靠石块的重量和凿成的榫、穴咬合起来,每块石头之间没有明显的缝隙,据说甚至不能放进一片刀片。经过了七八百年的风吹雨打后,这些石块仍然咬合牢固,毫不松动。

在柬埔寨国旗的鲜红色的背景上,印的是一座带着三个尖顶的石头佛寺,它就是吴哥古寺。它还常常被称为吴哥窟(Angkor Wat),但“窟”这个词容易让人误解,其实wat就是寺,叫它“吴哥寺”更准确一些。
位于吴哥古城中心的巴扬庙的历史比吴哥寺还要悠久一些,它始建于公元9世纪,12世纪末由阇耶跋摩七世重建。它由49座塔组成,分别建在三层台基上,一层比一层陡,全部用石头砌成。最高一层的中央是一座高达45米的圆形涂金大宝塔,象征着神话中的茂璐山(印度教和佛教教义中的宇宙中心和诸神之家);中间一层建有16座中塔,象征着高棉王国当时拥有的16个省;再加上下层的几十座小塔,共同构成了一组完美整齐的阶梯式塔形建筑群。这些石塔都有四个面,每个面上都雕有一尊佛像,脸上带着洞悉一切的神秘微笑,这就是闻名世界的“高棉微笑”。

不知什么原因,如此宏伟的吴哥城竟被吴哥王朝抛弃了,它能够重见天日,还得感谢一位喜欢漫游的法国博物学家。他名叫亨利·穆奥。1861年1月,他在法国传教士的帮助下,前往印度支那半岛寻找一种珍稀蝴蝶,因此深入到金边湖北面藤蔓纠缠的丛林中。就在他苦苦寻找了五天却一无所获,准备败兴而归时,茫茫林海上空突然出现了五座高塔,好似出水的莲花一般,塔尖映在夕阳里,闪闪发光。他惊奇地走过去,那一尊尊巨大的石雕佛像,一座座巍峨的寺庙,好似争先恐后地扑进他的眼帘,让他感到万分震惊。
穆奥走出那片掩藏着巨大秘密的丛林后,未能活着回到故乡,他病死前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标本,还有未能捕捉到的蝴蝶。他绝对想象不到,他无意之中闯进的那个废墟,竟是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