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盛唐文明的活化石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城西五条町,公元759年由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亲自指导兴建。它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
日本奈良时代正好与中国的大唐盛世几乎处于同一时间。唐朝的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日本国派来的遣唐史见了不胜羡慕,就暗暗画了一份图样,回国后递交,大和国的天皇见了连声叫好,立刻下令照样盖一座都城,只是小了四分之三。尽管如此,在当时的日本列岛上,它已经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了。

古都奈良作为日本的第一个首都,为时不过短短的七十几年,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在这些古迹中,最能体现奈良时代文化精粹的就是佛寺。奈良时代佛教非常兴盛,天皇不惜动用国家财力,大力兴建佛寺,其中著名的有东大寺、兴福寺、元兴寺、大安寺、法隆寺、西大寺、药师寺,并称为奈良七大官寺或南都七大寺。
唐招提寺虽然没有名列七大寺之中,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的知名度要比那七座寺院都高。奈良有历史博物馆之称,而唐招提寺就是一座中日文化交流的主题博物馆。唐天宝十二年(753),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五次东渡失败后,第六次东渡日本终于取得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实现了他的夙愿。鉴真一行到达京都奈良时,受到了以圣武天皇为首的日本举国上下的盛大欢迎。在他来到奈良后不久,天皇亲自下旨让他亲自主持修建一座寺院。鉴真出国前担任扬州大明寺住持,由他监督营造的唐招提寺突出了盛唐建筑的风格,所以它被誉为盛唐文明在海外的活化石。
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和尚就把这里当作传戒讲律的基地,并创建了日本佛教律宗,唐招提寺成了律宗的总寺院,因此得名律宗寺。唐招提寺是俗称,“招提”就是寺庙的意思。寺院大门上红色的“唐招提寺”横额,是日本孝谦女皇仿中国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的字体书写的。
寺院的主殿金堂后面有一座单檐歇山顶的讲堂,原是建于8世纪初的平城宫中的朝堂,建寺时由皇家施舍,后迁入寺内,成为平城宫留下的唯一建筑物。讲堂内有一尊涂漆加色的弥勒佛像,佛像两侧有两个外形似轿的小亭,是当年鉴真讲经之地。讲堂庭院里的藏经室里收藏有很多经卷,都是当年鉴真从中国带去的。
鉴真在这座寺院中居住了几年,才与世长辞。他圆寂后,他的弟子忍基为他制作了一尊干漆夹纻的坐像,高约80厘米,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趺坐,闭目含笑,两唇紧敛,再现出一代高僧弃世时的姿态。这尊坐像供奉在1688年建成的御影堂内,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每年只开放三天供人瞻仰。御影堂内中有68幅屏障壁画,都是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专门为御影堂绘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