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更新观念:穷人卖力难致富,富人借力赚大钱(3)
自古以来,不管在哪个领域,信息向来都是制胜的关键。在战场上,获得的信息越多,获胜的把握越大。比如了解战场的自然情况,就能够做出相应的布置,利用原本就存在的优势条件增强军队战斗力;获取敌人的行军布阵信息,就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找出对方的破绽和薄弱点。在政治上,信息同样至关重要。当你能够准确把握民意、顺应民意时,你就能相应地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从而引导民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商场上,信息更是最宝贵的资本。先一步获得信息的人就能先一步抓住商机,占据有利地位,成为最大获益者,赚取到巨额的财富。
富人之所以处处比穷人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能够获得比穷人要多得多的信息。以炒股为例,无数怀抱幻想的小股民炒股,主要靠的是听各种专家的分析,看各种与股票有关的新闻,或者依靠一些炒股软件等。这些东西实际上都触及不到股市的根本,小股民们实际上根本不知道,这支股票究竟为什么今天会涨,为什么明天会跌。也就是说,在股市里的小股民们,更多的是凭借运气在赚钱。
“股神”巴菲特,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巴菲特炒股很厉害,对股市的动向把握得简直如有神助,但很多人却并不知道,在巴菲特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摆放着来自无数公司的运营情况的分析甚至资产数据等。巴菲特的炒股“神技”,正是建立在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与分析之上的。他可不是个凭借运气“混饭吃”的主儿,所以,穷人永远成不了巴菲特,抛开智力、天赋等方面的因素,仅仅是对信息的获取这一条就已经让无数股民望尘莫及了。
现代信息获取的方式很多,但想要获得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最关键的还是必须建立起高价值的人脉。而这恰恰是绝大多数穷人所做不到的。
在我们周围,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越穷的人往往就越恐惧社交行为。而穷人对社交行为的恐惧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钱财不宽裕;二是心理自卑。
社交就意味着要花钱,这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不管是同学、朋友之间的聚会,还是人情之间的往来,都离不开一个“钱”字。你去别人家拜访,总不好意思一直两手空空吧?你和别人出去吃饭,总不能老让别人付钱吧?你和别人约着出去培养感情,也总不能每天都逛免费公园吧?对穷人来说,这些社交花费往往会成为一种负担。于是,在这种经济压力之下,穷人不可避免地对社交开始感到恐惧。对于绝大多数穷人来说,有时间,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去“乱花钱”;有聚会,宁愿找理由推掉,在公司加班,也不想去凑热闹。
心理自卑也是引起穷人“社交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生活中,我们发现,能够长期保持良好关系的两个人,在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等方面通常是“门当户对”的。正所谓“人以群分”,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两个站在同一高度的人,往往才能更理解对方,也才能更好地与对方进行交流。如果一个人平台太高,一个人平台太低,那么在交往的过程中,必然难以和谐。
很多穷人都不喜欢和富人交往,究其原因,除了可能缺少共同话题,存在经济压力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心理上的自卑。在某大型情感节目中,有一期节目来了一对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悬殊的情侣。女孩家里条件不错,从小娇生惯养;男孩来自农村,从小就打上了“贫穷”的烙印。这两个年轻人在大学相遇并相恋了,但在一年的相处之后,男孩坚决要和女孩分手。
作为女朋友,女孩是体贴的,她知道男孩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主动承担起了更多的经济支出;她知道男孩生活不容易,在男孩每次送她礼物之后,总会偷偷把钱塞进男孩的钱包里。但就是这些充满爱意和关怀的举动,让男孩感到痛不欲生,他觉得女孩看不起他,嫌他穷。最终,感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走到了尽头。
很多穷人都和男孩一样,敏感自卑,尤其在富人面前,更是表现得无所遁形。因此,许多穷人往往会不自觉地画地为牢,将自己一直禁锢在穷人的圈子里,远离富人。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脆弱的自尊。但这样一来,穷人其实也就限制了自己的平台和上升空间,失去了建立有用人脉的机会,从而失去了更好的、获取信息的平台,最终失去了成为富人的一切机会。
在这个社会上,资源的分配是极其不均的,富人拥有的永远比穷人多,富人做事情永远比穷人便捷。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既然如此,穷人为什么不考虑去“借助”富人的资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想要成为富人,你就应该大胆地多与富人交流,多与富人接触。真正自强的人,从不会因为对方的强大而退避三舍;真正有骨气的人,也绝不会因为对方的优秀而感到自卑。
如果你想成为富人,就请学会战胜因穷而引发的社交恐惧症,勇敢地踏入富人的圈子。只有当你敢于与优秀的人为伍时,自己才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志气。富人就如同这“好风”,懂得借助“好风”的力量,穷人才能平步青云,踏上财富巅峰。
06 穷人用“知足常乐”作为懒惰、不思进取的借口
野心和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当你对生活不满意,当你强烈地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你才会不畏艰辛,不怕辛劳地去拼,去做,去改变,去创造!
“知足常乐”这句话大家都知道。它劝导世人,只要懂得满足,就能感到幸福、快乐。确实如此,人生的许多烦恼与悲苦,其实都源于与他人的攀比。因为眼睛总盯着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反而忽视了自己真正拥有的一切。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情,它不是一个可以具体衡量的指标,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或标准,更不是一种通过比较而得来的胜利。
懂得知足的人是了不起的。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把“知足常乐”当成了不思进取的借口,当成了懒惰的“精神毒品”。
有个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几十年前和腿部有残疾的丈夫离开农村到附近的县城居住,住的房子是丈夫的父亲的,在一条老街的胡同里。房子条件在当年还算可以,但以现在的生活水平来说,就实在寒酸了些,没有厕所,连洗澡的地方也没有。
在亲戚的帮助下,腿部有残疾的丈夫在家附近摆了个小摊,给人擦鞋修鞋。那位妇女则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在家煮煮饭,洗洗衣服,带带孩子,偶尔去帮丈夫看看小摊。那个擦鞋补鞋的小摊就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里,这一家人的状况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这对夫妻一共有三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大儿子年近四十却一事无成,整天打打零工,偶尔还会回来和父母争抢这处生活了数十年的老房子;二女儿嫁人有了儿子,成天被老公打,却始终唯唯诺诺,连“离婚”两个字都不敢提;三女儿在外漂泊多年,同样一事无成,嫁了个外县的男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这对夫妻是笔者的亲戚,在数十年的接触中,对于这个家庭,给人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鲁迅先生所说的八个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从客观条件来说,这个家庭的确是不幸的,令人同情的。腿部有残疾的丈夫,从自身条件来说,比起四肢健全者,的确缺乏竞争力。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村妇女,在县城里也根本找不到什么体面的工作来改变全家人的命运。加上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们也确实不可能有时间或精力来做任何的“自我提升”,让自己拥有成为富人的条件或潜质。
但这个家庭的不幸真的只是由客观条件造成的吗?恐怕不尽然。要知道,在现代社会,哪怕是一个小康家庭,都鲜少有妻子会做全职家庭主妇的。从主观方面来说,很多现代女性都希望能和男性一样,拥有自己的事业或职业,不愿意只把自己局限于家庭这个小环境里;从客观方面来说,巨大的经济压力也是让不少女性外出工作的重要原因。
其实这对夫妻还是有可能改变命运,脱离贫穷的。这位妻子虽然没什么文化,却炒得一手好菜,平日里在家做的咸菜或一些小食品也令人赞不绝口,曾有亲戚朋友建议她出去摆个小摊,用这一手艺赚点钱。但她拒绝了,理由是:太累,挣不了几个钱。
和这对夫妻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还有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是一对母女,那位母亲同样来自农村,丈夫很早就去世了,独自带着女儿过日子。那位母亲平时主要是在一个幼儿园里帮人做饭,闲暇时就自己炒些香瓜子和板栗之类的坚果,在家门外的街口支个小摊。天长日久的,竟还在小县城里出了名,不少人觉得她炒的坚果特别好吃,逢年过节还会有人来提前“预订”。靠着这么个不起眼的小生意,这个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没有文化的女人,愣是把女儿供成了大学生。
后来,这家人搬离了那个破败的小胡同。女儿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在新城区买了一套新房,嫁了一个在银行上班的男人。
这对母女的故事说不上有多么传奇多么励志,但在那个院子里,却被不少人津津乐道。毕竟,在那样的一个环境里,培养出了一个大学生,考出来了一个公务员,能让左邻右舍都有一种“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感觉吧。
两个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没有什么文化,同样没有什么特殊才能,生活在同样环境里的女人,在生活面前却展现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姿态。生活给了她们同样的一手烂牌,她们却打出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相信你一定听过类似这样的话:
“我穷,但我快乐呀!”
“我没钱,可我一点儿也不羡慕有钱人。”
“钱根本不重要,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
的确,有钱未必会获得幸福,有钱未必就活得快乐。但扪心自问,当你因为钱而忙碌奔波时,当你的父母头发花白却还在辛苦劳作讨生活时,当你的妻子挺着大肚子却还要为明天的生活发愁时,当你的孩子羡慕地看着别人身上穿着的新衣服时……你真的还能问心无愧地说出“知足常乐”这四个字吗?你真的快乐吗?
如果你所拥有的一切根本就“不足”时,“知足”难道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吗?知足常乐是富人的“心灵鸡汤”,是告诫富人,指引富人寻找幸福的路牌。作为一个穷人,一个什么都缺少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去“知足”?
知足常乐不是不思进取的借口,野心和欲望也不全然就是洪水猛兽。法国媒体大亨巴拉昂在去世前曾用一百万法郎的奖励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谜题:“穷人最缺乏的是什么?”最后,一个9岁的小姑娘猜中了答案:穷人最缺乏的是野心,成为富人的野心!
野心和欲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当你对生活不满意,当你强烈地希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你才会不畏艰辛,不怕辛劳地去拼,去做,去改变,去创造!就像那个供女儿上了大学的母亲,她做帮厨,支小摊卖坚果,为的就是改变自己穷困的生活,改变自己女儿的生活,而她做的一切,对她的女儿必然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丈夫腿部有残疾的那位妇女,肯定也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也羡慕过别人的富足,但即使如此,她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很可能心中也曾经是“满意”的,而这种“满意”从某种程度来说,也对她的孩子们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管是一事无成的大儿子,还是唯唯诺诺的二女儿,或者碌碌无为的小女儿,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缺乏创造生活的欲望和改变命运的野心。
贫穷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但大部分人的人生之所以停滞不前,往往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追求财富的欲望与野心。切记,不要总用“知足常乐”来作为你不想奋斗、害怕失败、懒惰成性的借口,更不要让这四个字成为你的“精神毒品”。要知足常乐,首先你要富有。
07 远离“仇富”心理,借富人之力助自己致富
当你拥有相应能力时,富人就会将自己拥有的优势资源借给你,让你成为他投资的对象。当你们成为利益共同体时,你离改变命运,远离贫穷,跻身富人行列已然不远。
曾有人感慨,在中国,做个富人也挺不容易的。你要是个特别有钱的大富豪,人人都盯着你,比如哪里一有灾情就等着看你捐钱。没捐?找骂,为富不仁,没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捐的少?同样找骂,这么有钱怎么那么抠门儿呢。哪怕说今天心情好,买了个限量版跑车或者奢侈品包包,发个微博都能找骂——又在炫富呢?
你要是个普通的富人,同样过得不容易,虽然没有全国十几亿双眼睛盯着,但身边盯着你的人并不少。上门找你借钱,不借?找骂。抠门儿、小气、不讲义气……一大堆说辞都来了。上门找你帮忙,不帮?同样找骂。为富不仁,没有良心……总之,骂出来的意思都差不多。哪怕出去吃个饭,你不主动结账都有可能招来别人背后对你的闲话与非议。
这大概就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仇富心理。
所谓“仇富”,真正仇的当然不是“富”,而是富人。人人都想富,怎么会去仇“富”呢?真正有仇富心理的人,所仇的其实是“凭什么他就比我富”。因此,有仇富心理的,通常都是穷人。因求而不得而仇,因羡慕嫉妒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