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实践与理论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外部环境现状

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人文、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一般包括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文化素质等要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在中央各部委的有力推动下,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信息化得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一)中央政策支持

2005~2009年连续5年,中央1号文件持续关注,高度重视农村信息化,并且已经从农业渗透到农村,为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8年,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加速推进农业网和农村信息化,为农村信息化在金融危机特殊时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二)部委工程推进

农业部以“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为依托,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资源整合,推进“九大行动”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组织实施了面向“三农”服务的五项工程;商务部启动了“新农村商务信息体系建设工程”,并开通了“新农村商网”;科技部开展科技下乡等活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三部门联合开展了“电视进万家”工程。此外,广电总局“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交通部农村公路“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中组部牵头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育部牵头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部牵头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都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广大西部民族地区也受益良多。

(三)地方模式探索

近年来,在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农村信息化发展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发展模式创新不断。西部民族地区各省区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发展的路子,一些省份甚至走在全国的前列,如宁夏“平台上移、服务下移、资源整合”的模式、新疆“信息中心户”模式等在西部民族地区乃至全国都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企业注入活力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企业和IT企业等纷纷看好农村信息化事业,采取多种模式、多种形式加入其中,开展信息服务,拓展市场空间,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长效运行注入了活力。如针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联想“点点通”解决方案和“INTEL农村连锁信息化模式”等。

(五)农牧民信息意识增长

据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1508万,占整体网民的27.4%。虽然较之中东部地区而言,西部民族地区广大农牧民的文化素质、信息意识、信息化能力还相对较低。但我们相信,随着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推向深入以及对实现农业增效、促进农牧民增收和改善农牧民生活效果的日益显现,西部地区广大农牧民的信息化需求一定会与日俱增,信息意识一定会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