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视觉特性
图像处理与人的视觉系统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介绍人眼结构及其视觉特性。
1.8.1 人眼结构与机理要点
人的视觉系统是由眼球、神经系统及大脑的视神经构成的。人眼结构的剖面图如图1-17所示。人眼是一个直径约 20mm 的球体,球体外包覆有三层薄膜。最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前 1/6 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中间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最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下面介绍与视觉直接相关的各部分结构。

图1-17 人眼结构的剖面图
1.瞳孔
透明的角膜后是不透明的虹膜,虹膜中间的圆孔称为瞳孔,其直径可调节,控制进入眼内的光通量,起着照相机光圈的作用。
2.晶状体
瞳孔后是一扁球形弹性透明体,其曲率由睫状肌的伸缩调节,以改变焦距,使不同距离的景物始终能成像于视网膜的黄斑区,起着照相机透镜的作用。
3.视细胞
视网膜上集中了大量视细胞,分为锥状细胞和杆状细胞两类。锥状细胞是明视细胞,在强光下检测亮度和颜色;杆(柱)状细胞是暗视细胞,在弱光下检测亮度,无色彩感觉。其中,每个锥状细胞连接着一个视神经末梢,故分辨率高,能分辨细节和颜色;多个杆状细胞连接着一个视神经末梢,故分辨率低,仅能分辨物体的轮廓。
根据人眼结构和机理的实验研究得到的人眼成像过程如图1-18所示。

图1-18 人眼成像过程
1.8.2 视觉模型
一幅图像可看做无数个像素点的集合,这里的每个像素点可看做一个点光源,点光源可以用δ函数表示。这样一幅图像可用二维δ 函数表示如下:

即通过冲激函数δ (x,y)可以将任意一幅图像f(x,y)表示为

这样一个光学成像系统可用图1-19来描述。

图1-19 光学成像系统
原始图像经过光学成像系统后,其输出为

大多数光学成像系统可以看做线性系统,即具有叠加性、齐次性、移不变性,则

设h(x,y)=T[δ (x,y)],则有

其中h(x,y)称为该光学系统的冲激响应,也称点扩散函数。于是有

由式(1-10)可知,如果系统的点扩散函数已知,那么对于任意输入f(x,y),系统的输出就可由点扩散函数来决定。
人眼类似于一个光学成像系统。但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实际上要比光学成像系统复杂得多。不过,为了描述人眼的机理和成像过程,可把视觉模型简化为线性光学成像系统。目前常用的视觉模型是低通-对数-高通模型,如图1-20所示,大多数视觉现象都可以用它来解释。

图1-20 视觉模型
由于人眼晶状体的光学像差以及瞳孔尺寸、感光细胞尺寸和密度的有限性限制了系统的上限频率,使视觉系统对高频起抑制作用,因此人眼对光刺激的感知过程等效于一个低通滤波器。
对数运算器表达了主观亮度感觉符合韦伯-弗赫涅尔定律,即人眼感觉到的景物亮度并不直接由景物本身的亮度所决定。人眼的视觉范围是很宽的,其主观亮度感觉 S 与光强度(实际刺激亮度)B的对数成线性关系:

其中,K和K0均为常数。
视神经细胞的侧向抑制作用,使其等效于高通滤波器。视觉过程的高通特性反映了侧抑制引起的马赫带效应,即在客观亮区的边沿会存在一条比主观亮度更亮的光带。
1.8.3 亮度感觉
亮度是一种外界辐射能量在人眼中反映出来的心理感觉。人眼感知的亮度与实际的客观亮度并非完全相同,但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下面介绍亮度感觉的几个主要特性。
评价灰度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是对比度,它是图像中亮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

有时也采用相对对比度Cr,定义为

其中,B为物体亮度,B0为背景亮度。
人眼所能感觉到的亮度范围非常大,大约为10-2~106 cd/m2,即C=108。但是人眼并不能同时感受这样大的亮度范围。在人眼适应了某一个平均的亮度环境以后,它所能感受的亮度范围要小很多。当平均亮度适中时,能分辨的亮度上限和下限之比为 1000:1,即 C=103。而当平均亮度较低时,C大概只有10。
人眼感受到的亮度不是光强的简单函数。对于同样亮度的刺激,由于背景亮度不同,主观亮度感觉也不同,这就是亮度对比效应。其中一个例子是同时对比效应,如图1-21所示,大小和亮度都相同的四个小方块处于不同亮度的背景之中,但当人们同时观察小方块和背景时,会感到背景较暗的小方块较亮,而背景较亮的小方块较暗。另一个例子是马赫带(Mach band)效应,如图1-22所示。各条带灰度都是均匀的,相邻条带的亮度相差一个固定值,但感觉每个条带内的亮度并不均匀,且左边比右边亮一些。马赫带效应有增强图像边缘、提高图像反差的作用。

图1-21 同时对比效应

图1-22 马赫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