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沟通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5章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看FBI如何与对方进行“思考性沟通”(4)

出人意料的是,采访结束后,雷斯勒按铃叫狱警进来,但是没有收到回应。当他第二次按响电铃的时候,奇普笑了起来说道:“他们把你忘了,可怜的专家。”说着,奇普便站了起来,并伸了个懒腰,他这样做的目的其实是想让雷斯勒看见他那超长的手臂以及坚实的肌肉。

此时,奇普轻蔑地看了雷斯勒一眼,然后说:“好吧,FBI,现在就只有我们两个人了,如果现在我想要逃走,你应该不会阻止我吧?”

“我很清楚这一点,在他面前,我简直就是一个玩具,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我的头拧下来,然后扔到桌子上。所以我必须要保持镇定并且尽可能地让他相信我是可以制服他的。”想起当时的情况,雷斯勒依然心有余悸。

当时,他淡淡地对奇普说了一句:“不必担心,我是一名专业的FBI。”

“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你不要再瞎想了,奇普,我有武器的,趁着警察还没来,我们可以再聊聊。”雷斯勒抬起头,盯着对方的眼睛说道。

可奇普却笑了起来,因为他知道前来探视犯人的工作人员都是不允许携带武器的:“得了吧,他们不会让你把武器带进来的。怎么,想说你的钢笔实际上是一只可怕的手枪吗,FBI?”

“这个你大可放心,FBI有你很多不知道的东西。”说完这句话之后,雷斯勒看见奇普又坐了下来。于是,他又同对方聊了起来,努力不让彼此陷入沉默当中。过了一会儿,狱警走了进来,把奇普带走了。临走前,奇普笑着拍了拍雷斯勒的肩膀,说:“别介意,我只是和你开了一个玩笑。”

“我知道。”雷斯勒微笑着说。

实际上,雷斯勒确实没有什么武器,但是他用自己的语言迷惑了奇普,让他畏于行动,最终使得这个人没有做出杀人越狱的事来。在这次危机中,雷斯勒运用了相当多的语言技巧,其关键就是“威慑”。

(1)用自身背景威慑。

在奇普有些得意忘形的时候,雷斯勒告诉对方说,我是一名“专业的FBI”,实际上他是在警告对方不要轻举妄动。他利用了FBI人员本身的实力来恐吓这个图谋不轨的罪犯。试想一下,如果雷斯勒只是一名记者或普通警察的话,那么奇普又会怎么做呢?

(2)利用武力威胁。

按照雷斯勒的说法,他是拥有武器的,这一点让奇普非常小心,因为FBI确实有很多特权,他们的花样也比较多。没有人会蠢到赤手空拳去和一个身上带着枪的警察作对。虽然不能确定对方是否真的拥有武器,但是奇普还是选择了小心翼翼。

(3)用自信威慑。

其实,雷斯勒当时是非常紧张的,和一个能杀害自己生母的人同时呆在一个房间里的滋味确实不怎么好受。但是他极力使自己显得气定神闲。为了使自己的谎言显得更加真实,雷斯勒必须做出一副根本就不害怕奇普的样子来。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使奇普更加相信,雷斯勒确实有办法制服他。

(4)要掌控谈话的气氛。

雷斯勒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对犯罪分子的心理掌控是非常到位的。他明白,要安抚一个心浮气躁而表面上却又不愿意表现出来的杀人犯,一定要注意不能刺激他。所以,雷斯勒有意将两人的话题引向更为轻松的地方。英国社会学家麦克·林顿曾指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了对方心中的恶意,看到了自己的危险,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不动声色,假装自己没有发现这一点,然后再见机行事。如果贸然地质疑、出击,甚至逃跑,都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同时雷斯勒也知道,在这种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只有喋喋不休的谈话才能将一个人的思绪拉走。如果让空气陷入沉寂,那么奇普很可能就会被心魔控制,甚至还会觉得,雷斯勒对自己心存怀疑、处处提防,继而做出疯狂的举动。可以说,雷斯勒的做法是正确的,他镇定地和对方继续交谈,并将话语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以避免陷入沉默。可以说,在这次交谈中,雷斯勒遇到了非常大的麻烦,但是他凭借自己完美的语言能力,化险为夷。

(5)加入“软话”的威慑最有效。

当然,说话的智慧也绝非“威慑”一种方式,最好的办法就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因为,一部分人可能会对强硬的语气俯首帖耳,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会反感那些威胁性的话语。具体要如何运用,就需要大家见机行事并合理地选择说话时机了。

总体来说,雷斯勒在这次谈话过程中,前半部分主要是“威”,后半段就是“软”。当他将话语引向其他方向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示弱的表现。德国心理学家道奇·维恩的观点就指出:“矛盾双方之间,如果甲方对乙方示威,乙方反击,那么就代表双方势均力敌,甚至乙方可能占据优势;假如乙方没有回应来自甲方的攻击,而是将主题引向其他方向,那么就代表乙方是处于弱势的。”可以说,雷斯勒将话题引开,实际上就是一种赞美奇普本身实力、向对方臣服的表现,而奇普在收到这样的信息之后,也就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最后,在两人道别的时候,奇普却说:“这只是一个玩笑。”而雷斯勒也不卑不亢地给了对方一个台阶。实际上,两人的友好道别就为下一次采访作好了铺垫。

所以说,巧妙的言语可以使我们摆脱困境。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当我们面对重重困难的时候,或许很多条件(比如武器、友军)都是失效或昂贵的,而唯一损耗少且又容易上手的就是语言。只要我们能够将话说得恰到好处,那么就不用劳神费力去求援或搬救兵了。

8.沟通,从倾听刺耳的语言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FBI同样也会遇到很多不中听的话,但由于工作上的需要,FBI探员往往需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应对。面对普通居民的调侃、讽刺,甚至是诋毁,FBI需要做的就是修复自己和百姓之间的友好关系,以保证自己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在“9·11”事件发生以前,美国警察可以说是声名狼藉,很多年轻人甚至四处流浪、居无定所也不想加入FBI或CIA,因为一旦他对外提起自己曾经或正在吃美国警察这碗饭的话,那他一定会招致无数人的敌视和排斥。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从美国特工当中揪出了不少蛀虫、叛徒,这更使得FBI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还好,FBI探员们利用自己卓越的沟通能力在这个人人喊打的时期里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他们彼此形成了默契——沟通从倾听刺耳的话开始!

1988年9月的一天,三位流浪汉来到达伦·马道夫的家门口讨了点食物和水。奇怪的是,马道夫好心邀请三位流浪汉进屋休息,却被他们果断地拒绝了。而且这三个人的打扮也很怪异,其中有一个人脸上长满了痘痘,令人过目不忘。马道夫并没有意识到,这三名流浪汉就是联邦通缉的飞贼,而长痘痘的人就是他们的头目,叫做麦其森·皮特。

几天以后,警察找到了马道夫,向他询问有关皮特的情况。此次警方的负责人叫做杰拉德·安格尔顿,一名老牌FBI探员。

“您好,我是杰拉德·安格尔顿,FBI。希望您能……”

但是还没等安格尔顿把话说完,马道夫就打断了他:“您好,FBI,我现在还需要到自己的养牛场去呢,不然两个雇工会偷懒的。”

“不会耽误您很长时间的,有人说几个形迹可疑的人来过你家,我想了解一下这件事。”

“为什么不找那个告密的人呢?既然他都看见了,你们还需要我做什么?”

“好吧,您是对的,我们也在怀疑——现在那个人正在警局里呆着呢,我们可以把他找来和您当面对质。”

“得了吧,我可没有功夫等他,你们想知道什么?快点说吧,我很忙!”

此时,安格尔顿拿出了皮特等人的照片,让马道夫辨认,很快马道夫就认出了满脸痘痘的皮特。

“真是太棒了,我们一路追踪过来,所得寥寥——他们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