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清网行动
更新时间:2024-09-26 15:23:27
最新章节:第10章 鸣金收网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2011年5月底开始,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清网行动”,一大批长年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伸张了社会正义,其规模为历年来公安机关专项行动所罕见。由公安部宣传局与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共同策划,邀请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纪实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董保存,以及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荣获老舍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丁一鹤深入公安机关一线进行面对面的专题采访,历时半年,精心创作出全景式反映“清网行动”的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清网行动:中国警方史上最大追逃行动纪实》三十五万字,共分十个章节,照片近百幅,图文并茂,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了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在“清网行动”中所取得的辉煌业绩,艺术地反映了广大公安民警在“清网行动”中“为党和人民利益而战,而人民警察荣誉而战”的典型事迹,以及一批大案要案逃犯的落网过程揭秘。不久前,《清网行动:中国警方史上最大追逃行动纪实》被中宣部和中国作家协会定为“向党的十八大献礼”重点图书。
上架时间:2012-10-01 00:00:00
出版社:群众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从第三厅、文工会看国统区抗战文艺(1937—1945)
本书以抗战时期的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这两个体现国共合作的政府文化机构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它们的组织建构、文化活动和文艺政策,通过第三厅、文工会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及其对国统区抗战文艺的种种影响,来重新观照生存于战争和政治的纠缠之中的现代文学的发展路向和生存机制。第三厅和文工会是观照国统区抗战文艺的一条重要线索,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中革命功利主义的一脉在抗战时期的发展和壮大。《野玫瑰》和《屈原》的两军对文学17.7万字 - 会员
美棠来信:我们一家人
1973年至1979年,饶平如下放安徽,毛美棠留在上海照顾家庭。不久,家中年长的孩子们也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江西下乡。分散在各地的家庭成员,唯一连接他们亲情的,是一封封往来两地的家书。本书收录了饶平如在1973年到1979年之间收到的来自妻子美棠和孩子的71封家书。在通讯不便的年代,一封封家书里,他们互相汇报生活近况,通报生活上遇到的困难,给对方出谋划策,家书支撑他们度过了三地分散的艰难时期。文学6.4万字 - 会员
为你,耶路撒冷(精装新版)
当代世界最负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巴黎烧了吗?》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联手为全世界读者奉上一部纪实文学经典。两位作者用长达两年时间,采访了大量历史参与者,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阅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珍贵资料,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写成本书。书里详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再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清明上河图》般细密的描摹,惊人文学43.1万字 - 会员
欲望之罪:女犯采访手记
来自看守所的报道,来自女犯内心深处的独白。本书用采访的方式、纪实的手法,剖析多位女性的经历,每一个案件背后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文学20.9万字 - 会员
龙飞荷舞
本书讲述了湖州市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兴百叶龙技艺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等,通过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动人故事,诠释了地方老百姓对这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以及社会各界为了保存、发扬这项珍贵艺术付出的极大努力,也展望了这项技艺在未来的全面复兴,百叶龙必将走出地方,发挥更大的文化影响力。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百叶龙再度焕发魅力的故事,给如何保护、发展地方艺术带来有益的启迪。文学15.6万字 - 会员
天工:人类首次合成牛胰岛素
本书是一部长篇报告文学,通过纪实手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中国诞生的始末。1965年9月,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解决医学难题迈出了重要一步,成为中国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的一座里程碑,其意义与影响巨大,是当年接近获得诺贝尔奖的重大成就。作者通过对取得这一里程碑式成绩的背后,纽经义、邹承鲁等科学家极富智慧却又艰苦异常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展现,表达了对科研工文学12万字 - 会员
警世奇案1:刀尖上的舞者
时代在变,现代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变,传统的婚恋家庭观念无疑也在变。许多现象在逐渐宽容的社会舆论下,似有愈演愈烈之势,由此而导致的刑事案件有增无减。本书叙述了十多个奇特的案例,给人们以更多警示。文学9.5万字 永不褪色的人生
《永不褪色的人生》是一部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退役军人参与地方建设风采的纪实文学。全书由28篇文章组成,以细腻、纪实的笔触描写了身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乡村的退役军人如何深入一线,以忠诚、勇敢、坚韧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文学8.8万字死亡街区:一场瘟疫如何重塑今日城市与世界
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段真实的故事,一段关于瘟疫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城市乃至世界的故事。在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伦敦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每隔几年就要爆发一次疾病大流行,每次爆发都会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医生约翰·斯诺为此做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并证明霍乱存在于水中。在无人相信的情况下,牧师亨利·怀特黑德帮助斯诺将取水饮用的人数与未取水饮用的人数绘制在同一张图上,并将每个街区的死亡人数标记在上。结果文学16万字